||
31.学会拟题
在很多时候,作文都需要自己拟定、设计题目。拟题,和审题一样, 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一篇文章,内容不但要好,题目也要拟得好, 这才称得上是佳作。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习作,体会一下文题的特点和作用:
生活中的乘除法 大扫除中,突然,“哗啦”一声脆响,把同学们吓了一跳。大家一 齐朝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徐英不知所措地站在课桌上,她脚下的 那块玻璃已经四分五裂了。深秋的凉风,从这个空子,一个劲地往屋里钻。
“损坏公物要赔!”快嘴的罗亮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搬出来了。
“就是嘛!不然我们这些靠窗户的人又要倒霉了。”有人嚷道。
“她又不是故意的。再说,擦玻璃也是为集体呀!”徐英的好朋友 钱平为她辩解。马上又有人接着说:“徐英哪有钱赔玻璃?平时,她连 作业本都用背面呢!”
“别让她为难了。”我心里一热,脱口而出,“我们再请学校给配 一块。”
“不行,那咱们班的荣誉该扫地了。”中队长不同意。
“那,你有什么高见?”我也不示弱。 他却笑了:“我们向赖宁请教一下如何?”
大家转过头,只见墙报上“学赖宁,树新风”的大标(语)题下,“关心集体,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几个字赫然入目。这时只听中队长笑 着说:“明白了吧,一块玻璃的钱除以 40,得数是多少呀?”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罗云芳也把徐英从课桌上拽了下来。 两天以后,玻璃换上了。阳光照得同学们心里暖融融的。同学们都 明白了:学赖宁,要用乘法来维护集体的荣誉,要用除法来分担同学的困难。
这个题目,就像一双传神而又富有魅力的眼睛,在一瞥之间,就吸引住读者,诱发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读者看了题目就迫不急待地想读 下去,寻求到底什么是“生活中的乘除法”;就像一位向导、引路人, 帮助读者迅速而准确地捕捉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真可谓“题好 一半文”。
怎样拟定作文题目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掌握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 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方式有:①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如《我学会了下棋》、《拨河》。②用表明中心思想的语句做题目,如
《保护环境有我一份》、《节水,要从我做起》。③用文章中记叙的主 要人物或主人公的名字做题目,如《妈妈,您辛苦了》、《我的同桌—— 王小红》。④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时间做题目,如《课间十分钟》、
《一个初冬的晚上》。⑤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的地点做题目,如《上
学的路上》、《奶奶家的小院》。⑥用文章内容涉及到的主要物体的名 称做题目,如《一张贺卡》、《小木船》。
拟题的方式决不只是这几种。当然,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拟题 方式,作文时才能拟出令人满意的题目。
(2)牢记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 记叙文基本的拟题标准是:①要确切、醒目。即题目大小适度,宽 窄适中,形象鲜明,容易看清,能恰如其分地揭示文章主要内容,能让 读者看了题目立刻明白文章的写作目的。如《一件小事》这个题目,就 不如拟成《一件藏在我心底的小事》或《小事并不小》。②要简洁、具 体。即题目文字简要精练,具有概括性,又明确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如《老杏树》这个题目,就不如《山中的老杏树》。③要新颖、引人。 即题目不与他人重复,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 情,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入胜,令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如
《关心集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个题目,就不如《生活中的乘除法》;
《公而忘私的王老师》这个题目,就不如《王老师心中的天平》。
(3)灵活确定拟题的时机。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依据所选定的材料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先拟定出题目,然后再作文。有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 依照列好的提纲,先作文,然后再综合考虑,拟出题目。当然,还可以 在作文前拟定几个题目,作文后再反复阅读全篇,认真琢磨、推敲,从 中选出一个“新颖、简洁、确切”的文题。
【思考练习】
1.如何拟定作文题目?为什么说“题好一半文”?
2.记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要求自己拟定题目。
(二)选材和立意
选材,是整个作文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决定文章好坏成败的 关键,是写好文章的最重要的“物质”保证。这一点,大家一定是有体 验的。有人说,选好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此话一语破的。这也正如 做衣服,款式、作工固然很重要,但是选好布料是前提。试想,布料质 量低下,是假冒产品,款式、作工就是再好,做成的衣服能让人称心如
意吗? 意,就是文章的意图、写作目的、中心思想;立意,就是确立文章
的中心思想,明确写作目的、意图。选材和立意,是作文的两个密切关 联的重要内容,前者是“写什么”,后者是“为什么写”。缺少“意”, 就事记事,再好的材料也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废料”;“意”不明确或 不深刻,写出的文章就称不上是好文章。因此,我们在学习选材的同时, 还必须要下大功夫学习立意。
32.学会用事实说话
读同学们的习作,常有这种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中心思想不是 通过细致的描述或刻画表现出来的,而是靠“喊”出来的。一句话,文章空洞,缺少具体内容、具体事例。 例如,写《我的老师》:全篇都只是泛泛地写老师早起、晚睡,工作很辛苦;带病上班、教课,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冒雨家访、补课, 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带学生去医院、给学生端水送药,时刻把学生的 健康放在心上。这位老师的确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只是由于文章缺少 具体详实的事例,因此使人总感觉文章没有说服力,人物形象苍白,难 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写《假如我是班长》:通篇反复重复“假如我是班长,我会 怎么怎么样”,喊口号,空发议论。在什么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我” 到底会怎么样?“我”为什么会这样?文章没有详细记叙,少具体事例。 因此,让人感觉他这名“班长”并不比现任班长高明多少。
写文章,用来直接揭示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不可少,但务必要 杜绝那种全文空洞、泛泛陈述的做法,即要让具体事实来说话。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小作者在“用事实说话”方面,表现 得怎么样:
我的表姨 我有一位善良而美丽的表姨,她是位少校军医。表姨穿着笔挺的军 装,挺着胸脯走在大街上时,威严神气又潇洒;可一换上白大褂对待病
人,似乎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亲切、温和又热情。 一天傍晚,我去医院接表姨回家。我们刚走出办公室,就被一位护 士阿姨拉住了。她转回身走进办公室,换上了白大褂,快步朝病房走去。 病房里,有一位老人约六十多岁,脸色发青,满头大汗,正有气无力地 呻吟着。表姨走上前去说:“大娘,您先忍一忍,我现在想办法,马上 就会好的。”那声音柔柔的,软软的,听了觉得怪舒服的。说着,她就 戴上口罩、手套,扶患者趴在床沿上。我一看就明白了,表姨是要给她抠大便。
表姨弯下腰去,开始了她的手术操作。她的手动作很轻、很慢,小 心翼翼的,简直不像给病人通大便,而是在从事一项十分精细的工作。 羊粪粒一样的粪便被抠出来了,立刻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病房里的 患者们被熏得逃了出去,我也捂着鼻子往外跑。我隔着玻璃窗向里张望, 只见表姨仍然弯着腰,小心地抠着。过了大约半个多小时,她直起身子, 伸伸腰,又用手背揉了揉眼睛,然后又重复起刚才的动作来。
又过了十多分钟,表姨终于直起了腰,摘掉了口罩和手套。患者也 转过脸来,满脸露出轻松的表情,嘴里还在不断地说着什么,大概是感 谢表姨吧。
表姨,我美丽的表姨从病房走出来,我迎了上去。
全篇除第 1 自然段进行必要的简单概括介绍之外,其余各自然段, 集中笔墨,具体地记叙一天傍晚,“我”接表姨回家时,发现表姨为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抠大便的情景。文章还用赘述吗?当然不用了。只 这一件具体事例,就足以表现出表姨“善良而美丽”、“亲切、温和又 热情”的品质特点;只这一件事,人物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深深刻入读 者的脑海之中。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写记叙文,一定要用具体的事实来说话。写事, 一定要抓住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力求清楚、完整,不可以只几 句话一带而过;写人,一定要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言、行、心理进 行具体描写,力求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写景状物,要抓住事物独具 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力求准确、生动,情景交融。做到了这些,文章 的意图、写作目的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总之,千万不能代替文章中的 人物说话,或见景物空发议论、赞美之辞。
【思考练习】
(1)什么叫“用事实来说话”?作文,为什么要“用事实来说话”?
(2)以《××,您真是我学习的榜样》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 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
33.学会选择材料
前面讲了,写作文,要学会摆事实,用事实来说话、表现中心思想。 那么,采用哪些事实呢?这就涉及到了选材的问题。
什么是选材呢?选材就是选择材料,就是打开手中或记忆中的“材 料库”,从几个或若干个作文素材中,依据一定的选择标准,经过一番 思考、比较,最后确定出其中的某一个可以用来入文的材料。这个过程 就叫做选材。总之,选材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多”中筛选的过程;如果 想到或寻找到一个素材,也不管好与坏,切题与否,拿过来就用,这不 叫选材,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寻找”、“找材”或“抓材”,这样写 出来的文章也就很难尽如人意了。
怎样选择材料呢?大家先来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小作者给我们做出 了很好的榜样。
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有一位老师至今让我思念。她给我 留下的印象最深,让我敬佩,让我永远不能忘记。她就是我们以前的音乐老师——张老师。
有一天,我犯了错误——忘了带音乐书。来到音乐教室,同学们都准备好了音乐书,只有我两手空空。我心嘣嘣乱跳,脑子里在想老师会 怎么样,是罚站还是罚写,一个小女孩罚站多难看啊!但愿老师罚写, 求求老师罚写,写 10 遍,20 遍,100 遍,都行??老师扫了一眼全班同 学,好像眼光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急忙低下头,等着挨批。稍停一会儿, 老师开始讲课。她边走边讲,走到我面前,把她的简谱书轻轻放在我面 前。我双手捧书,心中不知是酸还是甜。从此,我再也没有一次忘记带 音乐书。
冬天,我在学校吃饭。一天,寒风刺骨,我哆哆嗦嗦地端着刚刚打 来的饭向教室走去,可一不小心踩在冰上滑倒了。当时我都要哭了,饭 洒了,手也挺痛。就在这时,一双充满温暖,充满爱抚的手扶起了我, 拾起了饭盒。我一看,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啊!张老师。她掸了掸我身 上的土,擦了擦我的手,问我痛不痛。我望着那张慈祥的面孔,疼痛不 知那去了。张老师从她的饭盒里拿出两个包子递给我,我忙说:“谢谢, 张老师我不要。”张老师亲切地说:“你不要,中午吃什么?”我说:“我??我爸爸说中午来看我,我让爸爸去买。”张老师把我送回教室 并一再叮嘱我:“如果你爸爸没来,你一定来找我,不能饿着肚子上课。” 我看着那张熟悉而慈祥的面孔,泪珠在眼眶里滚动??
四年级开学后,我再也没有看见她可亲可敬的面孔。有的同学说张 老师病了,有的说张师退休了。我没有勇气问别的老师,只是在心中想 念,想念张老师,祝福张老师。
这篇习作十分感人。文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这主要得益于 小作者善于精选材料。面对学校那么多教过自己的老师,作者经过回忆, 一一排列,最终选择出音乐张老师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张老师教
“我”好几年,关心“我”的事例一定是数不胜数的,作者再次经过一一排列、比较,最终选出两件——第一件事发生在课内,张老师尊重“我” 的自尊心,关心“我”的学习;第二件事发生在课外,张老师关心“我” 的生活,像妈妈一样给与“我”温暖。材料感人,又具有这么大的覆盖 面儿,张老师的形象怎不呼之欲出呢?
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
(1)要广泛回忆,摆列。要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要求,在题目限 定的范围领域内,广泛地回忆,尽量多地搜寻、摆列作文素材。这里, 要特别强调说明:回忆的面儿一定要广,摆列的作文素材的数量一定要 足,至少不能少于三个。如,要求我们写一个人,我们就至少要想出三 个人;限定我们只写一件事,我们至少要想出三件事来。这样,才有选 择的余地,选择出的材料才能保证质量,才能写出精品。如果没有达到 这个数量要求,暂时就不要急于进行“选择”,更不能开始动笔作文。 为了拓展选材面儿,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我们还可以练习采用“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的回忆,摆列作文素材。如,要求写一 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选材时就可以按照下面的坐标图,从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不同的范围领域去回忆、摆列素材。
(2)要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筛选。要根据写作的目的、要求进行 选择;材料再好,但与写作目的、要求不相吻合,也要忍痛割爱。要根 据材料的特点(生活中的原始素材并不都适合写成文章)及自己对材料 的了解程度进行选择;太简单、无法展开的材料,没有积极意义的材料, 太俗、大家写滥了的材料,自己说不清楚的材料??要统统舍去。
【思考练习】
(1)什么叫选材?怎样选择材料?
(2)以《他真值得我学习》为题,写一篇短文。作文前,要求采用
“坐标”的形式,进行多向、广阔地回忆,摆列作文素材,然后对人物、 材料进行比较、优选。
34.学会依据题目特点选材
知道怎样审题,也懂得选择材料要有一个“选”的过程,可是当作 文题目摆在面前时,却不知道从哪入手,从何处选择。这种现象在同学 们当中是比较普遍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还要掌握依据题目特点来选择材料的本领。
(1)对限定了中心的题目,如《记一个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人》: 首先要准确、深刻理解题目中揭示中心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弄清什么叫“不怕困难,努力进取”;接着,按照题目中限定的中心考虑写作对象(摆列 3~5 个),确定写作对象;然后,广泛搜集材料(摆列 3~5 个), 从中选取最能表现这个中心的、最佳的作文材料。
(2)对没有直接限定中心,但是限定了中心范围的题目,如《我的 亲人》:首先要弄清中心思想的范围有多大,都有哪些人是自己的“亲 人”,还有哪些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些“亲人”各有哪些品质、 特点,确定出写作对象及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接着,根据题目限定的范 围,广泛地回忆一下自己有哪些材料可以表现这个范围内的中心思想; 最后,从想到的众多材料中,挑选出最好、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来写。
(3)对于完全没有涉及中心,而只限定了选材范围的题目,如《记 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首先,要广泛地想一想,在题目限定的范 围内有哪些材料可写,即爸爸和妈妈之间都发生过哪些事;接着进一步 思考,每一个材料各有什么意义;最后,把没有意义或自己还不能确定 中心思想的材料舍去,从有意义、能确定中心的材料中,选出一个自己 认识最明确、体会最深刻的材料来写。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一想文章题目属于哪种形式,小作者又 是如何依据题目特点选择材料的: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
中秋节那天的早晨,妈妈提着两份过节的礼物,乐呵呵地对我说:
“你还小,若能替妈妈跑这趟腿儿就好了。”望看妈妈包装好的两份礼物,我打心眼里就不痛快:妈妈为什么弄得一份多、一份少呢?瞧,那 份多的一定是送给姥姥的。哼,太偏心了。姥姥那儿有好几个舅舅在外 工作,生活很富裕;而奶奶呢,六十多岁了,生活水平连姥姥的一半也 达不到。想到这儿,我愣了一会儿,想出一个主意,说道:“妈妈,我 已经长大了,现在我就替您跑这个腿儿吧!”妈妈又惊又喜:“你能行 吗?”我说:“一定行!真的妈妈,我一定行!”
“节日里,路上人多,你可要小心点儿,千万别惹事呀!”妈妈不 放心地对我说着。
我从妈妈的叮嘱声中挣脱出来,就去推车了。妈妈问我是先给奶奶 送还是先给姥姥送。我说:“奶奶离得远,还是先给姥姥送吧!”妈妈 把大包挂在车把上,把小包捆在后坐上,嘱咐我向姥姥问好,让姥姥到 我家来住。我嘴上答应着把车推出了家门。
奶奶住在村东,姥姥住在村西。一出门,我先向西骑,骑了一会儿 向后一看,妈妈回家了。我马上把车把一斜,转了个一百八十度进了一个胡同,穿过胡同,直奔公路,径直向奶奶家奔去。尽管这样比出家门 直往东走要远得多,那也没什么,只要能把礼物送到奶奶手里,再苦再 累我也不怕。
《记节日里的一件事》这个题目,属于第三种形式——题目完全没 有涉及中心,只限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一件事,而且必须是发生在节日 里的)。小作者动笔前想了很多:她想到了春节期间妈妈为她买新衣的 事,爸爸带她去看焰火的事;想到了“六一”儿童节,她与伙伴们去儿 童乐园游玩的事,参加商场书画大赛的事;??最后,她选中了中秋节 替妈妈给姥姥、奶奶送礼物这件事。这个材料选得多好啊,真切地表达 出了小作者对妈妈做事不公的反抗心理。
【思考练习】
(1)文题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怎样依据题目的形式特点选择材 料?
(2)《我喜欢的小伙伴》这个文题属于哪种形式?依据题目的形式 特点选择材料,然后动笔写下来。
35.要选取真实的材料
下面这段话是《那次,我受到了表扬》一文中的片段。大家读一读, 想想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我刚要横穿高速公路,猛然看见路当心有两个四五岁的小弟弟。正 在这时,一辆大卡车挂着风声从远处疾驰而来。两个孩子被这突如其来 的情况吓呆了,站在路心大哭起来。汽车越来越近了,五十米、三十米, 十米??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情景。他们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为了全车旅客的 安全,连死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呢?不能再犹豫了!于是,我大喊一声, 飞快地冲上去,先朝他们一笑,然后像踢足球一样猛地将一个小孩踢向 对方,又抱起另一个孩子,转身跃到路旁。就这样,汽车擦身而过,两 个孩子得救了。
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会说:内容不真实,材料是假的。就说两 个四五岁的小孩,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怎么会跑到高速公路当中了呢? 难道汽车司机就没有看到公路当心的孩子吗?“挂着风声”的汽车又不 是蜗牛,别说十米,就是二十米、三十米,谁又能救出两个孩子呢?孩 子不被轧死,也得被作者踢死,有这么救人的吗???我完全同意大家 的看法,这的确是胡乱编造的内容,材料是假的,骗人的。因此,这是 一篇非常糟糕的文章。
什么是真实的材料呢?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内容,亲身经历 的事情,内心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感受,这些就是真实的材料。总之, 真实的材料指的就是真人实事,真景实物,真情实感,不能是编造的或 半真半假的。
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料呢?
(1)选取真实的材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因 为,小学生主要学写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真实”二字——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当然,也只有写真实的内 容,才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写出的文章才有说服力,才能感染对方, 打动、教育读者。编造、套背的内容,既不符合记叙文的要求,也难以 表达真实的感情。
(2)选取真实的材料,由于掌握了比较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最 容易、最有把握把文章写好。一位作家曾指出:“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作 文的成败,便是‘真’与‘假’二字。”“真实”的确是作文成功的第 一要义。套背、尤其是编造的内容,如前面所举的例段,无论你考虑得 多么周全,写出的文章也一定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让人觉得不可信, 甚至闹出笑话。
(3)选取真实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最有新意。因为生活是丰 富多彩的,而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来的材料也往往是最新鲜的,是“顶 花带刺儿、挂着露水珠儿”的。有人说:“生活中真实的内容,也一定 是具有某种新意的内容。”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相信大家也一定会有这 样的体会。
(4)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推动、促进自己养成深入观察,勤于 积累的习惯。因为真实的材料,一定是源于自己的生活,源于日常的勤奋观察和积累;所以选取真实的材料,又一定会反作用于观察、积累, 促进人们更加热情、如饥似渴地观察和积累。
(5)选取真实的材料,有利于培养自己老老实实作文章的良好习惯, 在作文中逐步学会诚实做人。要学作“真”文,先要学做“真”人,这 是过来的人发自心底的呼唤。抄袭别人现成的作品(与摘抄好文佳段不 同),套背、篡改他人的文章(把“赵大叔喂牲口”篡改成“姥姥喂鸡”, 把因为“小木船”造成友谊破裂篡改成因为“小飞机”造成感情失和等), 胡乱编造故事(捡不完的钱包,领不完的路等),这些都是不良的行为, 不但难以提高观察、思维、认识、表达的能力,还会助长人们养成投机 取巧、弄虚作假的坏习惯。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 的话。”“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犯了这两点, 不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严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希望同学们要 牢记这些话语,一定要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选真材,写真材,哪怕是 一个小小的细节。
【思考练习】
(1)什么是真实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选取真实的材 料?
(2)翻开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或日记,重新审查一下所记叙的内容是 不是真实的,其中有没有虚构、编造的成分,然后动笔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