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学会使作文情节曲折
情节,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情节曲折,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不 顺当,有波折,出人意料。
有人说:“文如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观山景,只有群山高低错落、 层峦叠嶂,游客才会兴趣盎然。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内容生动, 而且情节曲折,看似“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文章才会引人, 动人心弦、摄人心魄。文章如若平铺直叙、平平淡淡,像一篇流水帐, 必然会让读者感到味如嚼蜡。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小作者在安排情节上有什么特点,能 否从中悟出一些使作文情节曲折的方法:
我真没想到
“通知家长,今天下午来学校开家长会。”老师郑重地说。“家长 会”,多么讨厌的字眼儿。唉,今天又有“好受”的了,爸爸又该打骂 我了。我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乱槽槽的。
到了家,我用很小的声音告诉了爸爸。爸爸瞟了我一眼,“让你妈 去!”“妈妈下午五点才下班,还是您去吧。”爸爸没有言语。
下午,爸爸去了,我在家等着吧,肯定没有好结果。我清楚,每次 家长会,老师无非是表扬先进,揭差生的“老底儿”;每次爸爸、妈妈 开会回来,对我不是打骂就是“给脸色”。看来今天也不会例外。
将近五点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了爸爸那熟悉的脚步声。呀!受苦的 时刻到了,等着打骂吧,我做好了思想准备。爸爸推开门,表情阴沉, 没有说话,顺手又把门关上了。此时,屋内的空气像是凝固了。爸爸面 对我站了一会,表情又一点点缓和下来。我觉得有一线希望,就试探着 问:“爸,老师说什么呀?”“你甭问了,反正爸爸不会打你的。”我 好奇怪:今天爸爸怎么变了?这时爸爸又问我:“今晚想吃什么?爸给 你做。”“我想吃的多着呢,您随便做吧!”从此后,爸爸再没有打骂 过我。
我真想问问爸爸:您怎么不打我啦?可我始终不敢。直到现在,我 也不知道那天老师到底说了些什么。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小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 的呢?在安排情节上,作者采取了欲扬先抑、欲喜先悲之法。行文时, 作者先通过自己的心理描写,步步铺陈,尤其是抓住细节,进行细致地 描写,以渲染情节气氛。如文章中,随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情愈来 愈沉重;当爸爸从学校回来、进屋又顺手把门关上时,屋内的空气像是 凝固了,“我”的紧张程度也达到了高潮。而事情的结果却出乎“我” 的预料,真是看似“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这样,文章便自 然地照应了题目,突出了主题。
为使文章情节曲折有秩,除采取欲扬先抑方法之外,同学们还可以 在安排材料的顺序上动一番脑筋。如:变常用的“先因后果”的顺序为“先果后因”;变常用的“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为“倒 叙”——把事情的结局或事情的关键部分作为文章的开头,然后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从头一步一步地记叙事情的起因、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果。 按照“先果后因”或“倒叙”的顺序写;开头就引起人的注意或造 成悬念,吸引读者带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或“这是怎么回事” 的疑问读下去;这样,既加深了读者对结局的印象,突出了中心事件,也有效地避免了平铺直叙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把常用的记叙顺序练习熟了,才可以学习按照“先果后因”或“倒叙”的顺序写;要根据文章中心和表达的实际需要,来 安排新的记叙顺序,或是为了突出结局、关键部分的效果,或是为了让 读者带着追问原由的念头看下去,总之,不能单纯追求“曲折”;要注 意由“结果”转入“起因”,由“倒叙”转入“顺叙”的衔接、过渡。
【思考练习】
(1)情节曲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如看山不喜平”?作文 时,怎样才能做到“情节曲折”?
(2)以《原来如此》或《一场虚惊》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先列提 纲,情节要曲折。
62.学会设置悬念
悬念,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 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情节发展更 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怎样设置悬念呢?设置悬念的位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篇首 设置悬念。这种设置悬念的形式运用很广泛,它有助于创设氛围、环境, 展开矛盾,引出下文。另一种是在篇中设置悬念。这种设置形式有助于 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的具体方法常见有如下几种:
①以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为悬念。如《渡船》开篇写:“年轻 的妈妈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里还噙着泪水,船一摇晃,泪珠便 直滚下来。在她的怀里,孩子沉沉地睡着。孩子全身都裹在被子里,看 不出什么样子,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把他贴在胸口,生怕被江风吹着, 被水花溅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②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心理描写为悬念。如《三人行》开头便写: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 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 实际距离要远一些。”王吉文为什么“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为什 么望着只有四五百米,走起来却“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呢?这些 心理描写既紧紧地抓住读者,也自然展开了情节,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③以环境描写为悬念。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落笔就交代:“天冷 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 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小女孩是 干什么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光头赤脚?天快黑了,又是大年 夜,她为什么不赶快回家?她的命运、结尾如何?文章一开头,就把人 物放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于是便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引起读 者急切想知道事情底细的心理。
④以记叙场面或一段情节为悬念。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记叙了这 样一个场面:周瑜施毒计,要诸葛亮 10 天造好 10 万枝箭;诸葛亮说只 用 3 天,还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不知对方是在陷害自己吗?只用 3 天 能造好10万枝箭吗?诸葛亮又是怎样造箭的?这自然引起读者浓烈的兴 趣。
⑤以贯穿全文的一个事物为悬念。如《小木船》这篇习作,开头就 写:“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 这只小木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要把它藏在抽屉里?为什么看见 它就想起陈明来?全文以这只小木船为线索、悬念,层层展开,引人细 读。
设置悬念要强调的是:设置悬念不能滥用,要力求合情合理,不牵 强、生硬。所设悬念要简明、干净利落,不能枝蔓横生、故弄玄虚,以 致使读者眼花缭乱,甚至厌烦,从而失去悬念应有的作用。
【思考练习】
(1)什么叫悬念?怎样设置悬念?要注意什么?
(2)以《神秘的____》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提纲,练 习正确使用悬念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