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家长易论坛 返回首页

烨老师教你写作文 http://www.jzyi.net/?165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烨老师教你写作文

日志

怎么写作文:学会借物喻人等(81---82)

已有 557 次阅读2012-7-11 09:56 |个人分类:作文| 作文

  81.学会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 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 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 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 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 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 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 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 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本文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树

  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 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 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 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 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 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 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 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 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 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 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 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 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 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 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 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 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 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 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 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 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 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这是一篇优美、生动、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个同学读了此文之后,都一定会认识到:本文决不单纯是状“物”;作者运用了借物喻 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树的特点,热情讴歌了具有老杏树品格(不怕寂 寞,不畏艰难困苦,扎根深山,饱经风霜,老而不衰,只讲奉献,胸怀 坦荡、无私)的人,同时从心底抒发了对具有老杏树品格的人的无比敬 爱之情。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 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 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借物喻人?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作文可以收到怎样的 效果?需要注意什么?

  (2)写一种自己最喜欢、最热爱的事物,要求自己拟定题目,正确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82.学会“大”题目“小”写

  命题作文,特别是大型的作文竞赛,常会遇到一些较为笼统的“大” 题目。如,“我爱社会主义”、“我爱北京”,“在举办‘亚运’的日 子里”、“在申办‘奥运’的日子里’”、“在迎接香港(或澳门)回 归的日子里”??这些题目(范围题)都很大,不容易写好。许多同学 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觉得非从大处落笔不可。于是,或写一番从电视、 广播中得来的见闻,喊一番口号;或东拼西凑,泛泛地写一番社会、学 校、家庭的大好形势,可喜变化;??结果,文章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

  其实,要写好这样的文章,恰恰应从小处入手。首先,要像照像那 样“聚焦”,把题目化小,化具体;然后从小处着眼;在题目限定的要 求、范围内,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中, 选取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具体事例或细小事例,来表现中心,即“大” 题目“小”写,以小见大。

  如,一次作文比赛,题目是“我爱北京”。北京这么大,又是祖国 的首都,要写好这篇文章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一个北京偏远山区、又从 未进过北京城的孩子,巧妙地运用“大”题目“小”写的方法,以《我 爱家乡的红珍珠》为题,写家乡人民为摆脱贫穷面貌,村头地边、漫山 遍野,都栽上了红果树。几年后,红果树开始进入盛果期,乡亲们采摘 着珍珠般的红果,喜在心里,笑在脸上。不到几年时间,家乡人民的生 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文章结尾写道:“我爱家乡的红珍珠,我更爱 家乡勤劳的人民。”比赛结果,这篇文章获得了市级二等奖。

  下面这篇文章获北京市小学生作文竞赛复赛(题目是“在举办亚运 会的日子里”)优胜奖。大家读一读,体会一下本文“大”题目“小” 写的特点:

  我为社会增添一份美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心中便涌起 自豪感。

  那是亚运会前夕,我听说亚运会自行车比赛要经过密云,政府倡导 把阳台变成花园。于是我劝爸爸把阳台上的废物清理掉。爸爸说:“不 用弄,咱一户能影响多少!”我说:“不能这么说,要是人人都这么想, 那首都还怎么开亚运会!”爸爸听了说:“要干你自己干。”我知道爸 爸有意为难我,就说:“干就干。”

  星期日这天,爸爸妈妈上班了,我就开始了这次特殊的家务劳动。 我先把阳台上的酒瓶、木板等杂物搬出,扫净,用抹布把栏杆擦净,用 拖把把地面拖净。再把一些木板搭在阳台栏杆和窗台之间,在上面摆几 盆粉红色的月季、火红的串红和翠绿的万年青。阳台真的变成了小花园, 在阳光照耀下鲜艳夺目。我欣赏着创建的“小花园”,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我把酒瓶装在网兜里,跑到收购站卖了。晚上,爸爸回来,看到焕 然一新的阳台,欣赏了半天,高兴地说:“我们的小燕子长成大燕子了, 了不起了。”

  不知怎么的,这事让居民楼组长知道了。在居民会上,他当众表扬 了我,还号召大家向我学习。这下,我们楼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搬东 西,摆花。整个楼都生辉添色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好长时间了,但每当想起来,我就感到自豪;因为 我是一个小东道主,更因为我为社会增添了一份美。

  短文之所以写得如此清楚、具体,是因为文章所记叙的内容是作者 亲身所做的事;文章之所以这样感人、有意义,是因为小作者深深懂 得——要写好有意义的事,必须先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文章之 所以这样生动、切题,是因为作者知道——面对这样“大”的题目,必 须要从“小”处着眼,选自身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动笔,只有这样文章才 有说服力,有真情。

  【思考练习】

  (1)什么叫“大”题目“小”写?为什么要学会“大”题目“小” 写?“大”题目怎样“小”写?

  (2)以“在迎接香港(或澳门)回归的日子里”为内容,自己命题, 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学习运用“大”题目“小”写的方法。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2-29 00:01

Powered by 家长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