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标题: 六一儿童节如今演变成父母对孩子物质上的弥补 [打印本页]
作者: 毛毛的夏天 时间: 2012-5-31 21:06
标题: 六一儿童节如今演变成父母对孩子物质上的弥补
专家建议:应教会孩子真心爱身边人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如何平衡孩子和工作的问题引起极大关注。本报昨日《“我要去超市买个新爸爸”》的报道触动了不少父母的心灵,纷纷打来电话倾诉。有家长表示,因为没空陪伴在孩子左右而感到愧疚,甚至儿童节准备送高达万元的礼物给孩子,而孩子却仍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对此,专家表示,对待孩子不能只靠物质上的弥补,内心纠结于工作与子女之间的父母,可以将对待工作的智慧运用到与子女的相处中,每天抽一个小时给自己与孩子,善待每一次亲子时光。
故事一:“不希望儿子过节都不高兴”
在中国,很多时候多是夫妻二人一起工作来共同负担家庭,这样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自然不多。时常没空陪伴在孩子左右的父母是不是应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呢?这真能填补双方感情上的疏离吗?
在外企工作的罗先生有一个10岁的儿子小辉,罗先生告诉记者:“从小我们对儿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小时候我们没空陪他,他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这个儿童节,儿子告诉我,想买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价钱可要上万元呢。”
罗先生说,开始时小辉的妈妈并不同意给一个10岁的孩子买那么贵的东西,“而且他妈妈觉得,一个上小学的孩子,买这个也没什么用。不过小辉却很执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罗先生表示,“我想想,还是给他买吧,不希望儿子过节都不高兴。”
记者见到小辉时,他坐在沙发上看漫画,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买那么贵的东西时,小辉说:“从小到大都是用这些东西,你看我的洞洞鞋,三四百元一双,妈妈买给我。而且手提电脑是我学习上需要的,为什么不能买?”
故事二:“上学?好啊,买辆保时捷给我先。”
陈女士是昨日打来电话的众多母亲之一,她表示,虽一家三口同在广州,但为兼顾事业和孩子不得不分居三栋别墅。陈女士称她有个让自己“想爱都找不到方向”的儿子。她与丈夫都是事业狂,他们越来越有能力给儿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然而,她发现儿子却越来越陌生。
陈女士告诉记者,14岁的儿子哲浩已经上初二了,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考个好大学有什么意义呢?出来还不是要去我爸工厂上班?一个月几千元,连我一顿饭钱都不够。” “上学?好啊,买辆保时捷给我先。”
哲浩每个星期光零用钱都至少5000多元,偶尔还会提出买豪车等高消费的要求,虽然家里可以消费得起,但让陈岚夫妇无奈的是,千金难买儿子一笑。母子俩为数不多的“长”对话常常以一串沉默收尾,接着就是哲浩“砰”的一声甩门离开。
母亲最后吐露心声,称内疚感促使他们对孩子只有不断地付出,不求回报。这个家庭面对“最温馨回忆”的问题时,不约而同说出,他们之间最美好的时光是孩子5岁时的儿童节,父母带他去野外,而这是9年前的事了。
专家意见
教会他们如何去爱身边每一个人
广州心理咨询中心的刘书琴对此解读,城市中的孩子往往更加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他们常表现得冷漠、自私、热衷消费,但在他们冷漠的外表下,更深的是对渴盼父母的长期自我压抑以及青春期的叛逆。
而这些父母往往有良好的受教育背景与经济实力,对于孩子,虽不会在情感上完全忽略,但又多无力面面俱到,只能依靠物质的疯狂填补,拯救自己的内疚,在家常常假装坚强、权威而不可撼动,但内心非常缺少安全感,担心孩子受到任何一点点委屈,或对自己流露失望。内疚感促使他们对孩子不断地付出,不求回报,如此恶性循环。
刘书琴建议,内心纠结于工作与子女之间的父母,可以将对待工作的智慧运用到与子女的相处中,每天抽一个小时给自己与孩子,善待每一次亲子时光。
刘书琴表示,儿童节的意义,不是要孩子无限索取,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付出、去分享、去真心地爱身边每一个人。
作者: xiuxuan 时间: 2012-6-1 04:57
我顶啊。接着顶
作者: Yuki1230 时间: 2012-6-1 09:23
天呐。。。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