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标题: 中国优秀生流行国外读大学 [打印本页]

作者: 闲敲棋子    时间: 2012-6-27 16:49
标题: 中国优秀生流行国外读大学
  许多名校有不少优秀应届毕业生放弃了高考及被国内名校录取的机会,选择出国留学,这一“外流”比例正逐年攀升。
  调查
  优秀生“外流”已成趋势
  除了复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2012届400名学生中真正参加高考裸考仅130余人,其中,近40位同学陆续收到国外一流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在上外附中,也有30余名学生被哈佛、哥伦比亚、剑桥等世界一流名校录取。
  在一所中学采访时,记者发现,国外高校的招生简章在校长接待室的茶几上堆成了小山,“他们来上海招生时很有技巧,会派相应中学的毕业生现身说法充当招生宣传官,一堂讲座结束学生往往意犹未尽,所以那些学校就会留下点资料”。老师对此已见怪不怪:“来的国外学校越来越多,材料也越堆越高。”
  面对国外高校的大举进攻,国内名校其实已有察觉。一所高校的招办主任告诉记者,“我们每年都有50名左右的正式录取学生放弃报到,最初我们以为是家庭贫困原因,后来调查才发现,几乎都是去国外读书了。”最近几年,“留学热”又有升温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知名高中每年约有20%的考生选择不参加高考、直接申请海外留学,不少天赋较高、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海外高校争抢的对象,今年,这一比例又有增加。
  最让国内高校心痛的是,以往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大多学习成绩不甚突出,以去国外二三流大学“镀金”为主。而现在“留学热”的主角大多都是高中生中的佼佼者,报考目标均是海外一流名校。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尖子生放弃就读国内一流大学的机会,毅然出国?他们看中的又是国外高校身上哪种特质?
  声音
  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坚——
  国内高校须提升办学水平应对挑战
  “学生放弃高考、选择出国,并不意味着人才流失,只是考生的正常选择。”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坚还没有开始为国内高校太多担心,因为,20%的比例远没有到“人才空心化”的预警线,更谈不上好学生一窝蜂地全部都去了国外。
  吴坚表示,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去哪里读大学,完全是自主选择的权利。有调查显示,19.2%的人认为“留学式成长” 是个人自由,无须过多关注,有39.0%的受调查者表示出国是因为“视野开阔,环境更易成才”,另有21.6%的人将把留学海外作为成长选择,原因是国外空间更大。“其实,出国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验更严格,学生不仅要完成高中课程,争取较好的平时学习成绩,同时要准备标准化考试,理性地选择学校,自己申请,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加强社会活动的广度与深度等,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过,吴坚也没有否认,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留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已逐渐被部分考生抛弃,这也对中国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提出了挑战,怎样想办法吸引优秀生源?除了解决人才标准和选拔方式等问题外,吴坚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集中精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不直面竞争,最终会被抛弃
  “我们的高等教育对于优秀学生的吸引力正在下滑。”熊丙奇的观点很是犀利。在他看来,选择出国,是在选择一种教育环境。假如国内高校还不反思问题,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破产、关门——到2020年,我国18岁到22岁年龄段人口将减少3800万。而高校所需反思的第一条,就是怎样给受教育者更高的教育回报。
  “在过去,由于文凭还比较值钱,高校对于受教育者的回报,可以是一纸文凭,由此可以朝南坐,不关心学生的成长、不关注课程质量。而现在,当文凭在就业市场中失色,大家所关注的就是教育的内涵。这是我国教育与国外教育相差最大的地方——国外大学普遍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功能,包括科研,也是为人才培养服务,可我国内地大学,非但不重视教育,还存在严重的教育行政化和学术行政化问题。这一局面不改变,内地大学当会被更多学生抛弃。”熊丙奇直言不讳。
  他建议,面对弃考,不应回避。我国高等教育应该建立市场竞争机制,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有竞争意识与竞争活力。而不是像几年前限制港校那样,限制考生同时获取多所院校的录取通知书。这种措施,或可保护内地高校一时,但只有真正直面竞争,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正道。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