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是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湖北省政府命名的唯一窗口学校。学校前身中南实验工农速成中学,创建于1950年9月。1955年改名为华中师大一附中,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评为省级示范学校,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区(武汉东湖开发区汤逊湖北路特一号)。2005年10月通过湖北省示范学校复评。
学校形成了“发展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秉承“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华师一附中精神,凝练出了“厚德博雅、笃学敏行”的新校训。学科竞赛、高考成绩连十余年雄居湖北省第一或前列,德育、心理教育、科技、体育、艺术活动卓有成效。1988年以来,学生获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化学、物理、计算机、生物学金牌10枚,银牌1枚,铜牌1枚,全国一等奖累计500多人次。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励精图治,严谨治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校文化。至80年代以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发展教育”的办学特色。90年代中期,我校在全国基础教学高中学段率先实施“素质学分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强势媒体作了相关报道,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于1994年和1997年两次亲临我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黄冈中学
黄冈中学创建于1904年,文化底蕴深厚,青云塔承载着文人学士报国济世的理想,临高亭留下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饮酒赋诗的风雅。占地600多亩的新老校区布局整齐,设施完善,风景宜人,是一座园林式中学。共青大道平直广阔, 桂花路、香樟路、玉兰路、水杉路幽深宁静,办公搂、教学搂、科技楼、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教工宿舍楼,气势恢宏。实验、电教、文体设施,微机房、语音室、天文观测室和闭路电视系统装备齐全,图书馆藏书丰富。植物园、桂花园、樱花园、菊花园和葡萄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校园里四季常青,万紫千红;学子们爱校惜时,好学上进,朝气蓬勃。国内外前来参观访问的客人由衷赞叹:“这真是一个求知读书、育人成才的好地方!”
“惟楚有才,鄂东为最”,黄冈中学,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初创时期,前国家代主席董必武曾在此执教并任校董事。一百多年来,黄冈中学造就了四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为国家民族抛洒热血的詹大悲、董毓华等革命志士,有著名文艺理论批评家胡风等文化名人,有第二届中国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唯一获得者舒德干教授等科学家,还有在亚运会上一举夺得4枚金牌的体育健将邱波等。改革开放以来,黄冈中学高考一直保持98%以上的升学率和75%左右的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多次夺得全省文理科状元,先后有600多名学生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深造;数理化学科竞赛成绩始终居全省首位,共获省级以上奖励3000余人次,获国家级奖励2000余人次。学生邱波、林强、库超、王崧、倪忆、王新元、傅丹、袁新意、高俊、袁鹏辉、杨诗武、张涛、殷杰、王星泽、王一凡等在国际竞赛中共获得22枚奖牌。去年4月,高三理科实验班王星泽同学参加第七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以理论成绩第一、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荣获金牌。7月代表中国参加第三十七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再夺一金!今年4月,高三理科实验班王一凡同学参加第八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以优异成绩荣获金牌。学校被誉为“孕育英才的基地”、“培养国手的摇篮”。
荆州中学
荆州中学校园面积9.4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科教馆、图书办公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及教工宿舍等二十余栋主体建筑,校舍面积6.1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文化底蕴丰厚。高楼林立,绿树掩映,花团锦簇,错落有致,多处文化古迹坐落其间。学校具有先进完备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实验设备一流;校园宽带网开通,并接入互联网;学校文本资料丰富,馆藏图书10万余册;体育设施齐全,除标准田径运动场外,还建有足球场、乒乓球馆和篮球、排球、羽毛球场,曾多次承办省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三栋学生公寓可容1600多名学生住宿;标准化学生食堂可供800人同时进餐,被评为湖北省“标准化食堂”。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办学方针,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是荆州中学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办学特色,这个特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等一切工作之中。围绕“三个坚持”,形成了新世纪学校工作的纲领性论题,即“荆州中学123畅行工程”,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加强(加强以德立校)、两个注重(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科学、人文的结合)、三个突破(教学由万人一声向因材施教突破;教学过程由单向传授向多向交流突破;教学形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突破)。
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优良的办学条件,使荆州中学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增强。至2004年,荆州中学共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各类人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涌现出中科院院士张启发,工程院院士官春云,“长江学者”阳振坤,我国第一个古生物学博士彭善池,著名经济学家张风波,著名医学专家宁善俊、洪光祥,身残志坚、勤奋成才的书法家、作家李超洪等一批批栋梁之材和杰出校友。
武汉市第二中学
始建于1946年,原名汉口市立第二中学。1953年定为中央直辖市首批重点中学(全市3所),1962年定为省重点中学,1979年定为市重点中学, 1984年恢复为省重点中学。1999年经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以总分居全市前列的成绩达省一级示范学校标准,并被评为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0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学校位于中山大道1469号,占地面积1686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292平方米。有多媒体电教中心、多媒体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和网络教室、多功能学术厅和报告厅、启迪电视台、演播厅和电子备课室,已用DDN上英特网。建有艺术体育馆、健身房、航模池、足球场,还建有天文台。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为突出隐性教育,建有艺术长廊、体育长廊、科技长廊、德育苑和楼顶花园。
1956年起,学校被定为对外开放学校。先后接待来访的40多个国家、地区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等外宾500余人。近几年,与欧、美、澳等大洲和地区的14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1998年被省教委批准为全省第一所可以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中学。
武钢三中
武钢三中全称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三子弟中学,坐落在武汉市青山区长江之滨。1978年被命名为首批湖北省重点中学,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核心学校”、华中科技大学“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百强中学。
武钢三中办学设施一流。校园内耸立着现代化的教学大楼、科技活动楼、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等,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均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一类标准。有专门的足球场地、排球场地、篮球场馆和田径运动场,有三个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一个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还有按现代化标准设计的理化生实验室、功能完备的学术报告厅,建有多网合一的校园网络。学校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公寓全都装有冷暖双制空调。学生公寓四人一室,有独立卫生间。校园绿化面积共14134平方米,占校园面积的33.7%。校园洁净,校舍典雅;林木花草俯仰生姿,长廊溪流依伴成趣。
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湖北省、武汉市绿色学校,湖北省、武汉市数学奥林匹克明星学校,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德育基础建设示范学校,武汉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等。
孝感高中
湖北省孝感高中成立于1946年,解放初期,就是全省著名的18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恢复重建于孝感后湖西边,重建的孝高发展很快,1998年被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省级示范学校”。为了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果断决策,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学校负重拼搏,于2002年9月,成功实现孝感高中的整体搬迁。异地建设的孝感高中位于交通西路,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建设起点高,具有绿色校园和网络校园的特点。
学校根据时代发展需要,精心打造孝高品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实施名师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探索民办教育和合作教育新路,创立了民办性质的“孝感市永新寄宿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国际学院合作成立了“孝感高中中澳国际合作部”。永新寄宿学校和中澳国际合作部的成立,使孝感高中“一主两翼”的格局得以形成,为孝感高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形成了“笃行慎思 敏学善育”的优良校风,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居湖北省前列。先后被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授予“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办法”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建设先进单位”,两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两次被评为“湖北省示范学校”,还先后荣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编钟奖”、“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强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
襄樊市第四中学
襄樊市第四中学(简称襄樊四中),创办于1954年9月,1978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和襄樊市对外开放学校,1985年被确定为全国军训试点学校,1987年被定为全国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2001年以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命名为湖北省示范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建有标准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两个和建筑面积达7600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育馆两个,7栋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可容纳3000名学生就餐的学生食堂,藏书达13万余册的现代化图书馆及实验设备达部级一类的高规格理化生实验室。建有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心、科技实验教学中心、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心、电子阅览和图书阅览中心、艺术活动中心,学校校园微机互联网已全面投入使用。
学校下设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体育部,现已拥有127个教学班(其中高中69个班、初中29个班、小学23个班、体育6个班),在校学生达9000人,专任教师423人,其中特级教师9人,高级教师145人,中级教师192人,有80多名教师先后获国家、省级的表彰和奖励,有100余名教师成为襄樊市各学科教研会的主要负责人、襄樊市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先后涌现出华元林、李少华、蔡顺华、陶仕富、杨继禹、李均邦、韩锐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
襄樊市第五中学
襄樊五中一直被誉为“鄂西北人才的摇篮”。建校100多年来,近6万名学子成才报国,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科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军事家、艺术家,有各条战线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迅速发展的新时期。现在的襄樊五中,校园古朴典雅、风景宜人,拥有壮观气派的教学大楼、设施齐备的科学实验大楼、集电教中心、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一体的综合楼--大成馆,堪称湖北中学界一流的体育馆--逸夫楼,是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和群体活动先进学校,也是清华等全国名牌大学定点保送毕业生学校。
学校顺应时代的潮流,弘扬“文明、振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塑造具有“敬业、爱岗、拼搏、奉献”的教师形象,逐步形成了具有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教育质量的历史名校。 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4600余人。在岗职工288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高级教师113人,有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40余名。
在教学实践中,该校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积极进行“理想的教育”的办学模式实验,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通过实施这一实验,让学生形成“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第一”的品格,把学校办成“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园、先进教学技术的示范园、先进人才的百花园”。2005年以刘道德校长为核心的襄樊五中领导集体提出了“制度激励,文化引领, 建设名校工程、名师工程、名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构建和谐持续发展的新五中”的治校方略, 围绕“理性、质量、和谐、规范”八字方针,全面打造以书香校园、歌声校园、艺术校园、快乐校园、平安校园为主题的“五园” 学校,推进了五中又好又快发展。
沙市中学
湖北省沙市中学(原沙市三中)创办于1941年11月,多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弘扬以“上善若水”为内核的习坎精神,赢得了诸多荣誉:1953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中学,以后一直是湖北省重点中学;1960年光荣出席全国第一次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群英会);1979年,又光荣出席第二次群英会并荣获“国务院嘉奖令”;1983年被授予“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称号;1986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7次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1993年4月作为全省第一所中学,被湖北省政府、省教委授予“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学校”称号;2001年被授予“湖北省科研示范学校”称号 ,并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2002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中小学“名校六百家”之一。2007年被第29届奥委会和国家教育部联合命名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2007年5月当选为“中国百强中学”;2007年,还作为全国前20强中唯一在地级市办学的中学荣登“中国中学高考状元”榜。
学校现有学生3200多人;教职员工210人,其中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01人,一级教师53人;图书馆藏书13万册;实验仪器和电教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语音室两间,计算机室两间,学校校园网已与国际互联网开通;拥有现代化的运动场及综合性体育馆。学校一贯重视德育,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对德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德育体系。《人民教育》、《光明日报》曾分别报导了学校德育改革的经验。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楚天名校。学校创办于1910年,始名“宜昌府中学堂”,先后称为“第九区彝陵中学”、“省立十二中学”、“湖北省立第六高级中学”、“湖北省立宜昌高级中学”,至1954年改为现名,其间九易其名,6次搬迁。1998年被省、市政府评为“省示范学校”、“市名牌学校”。1996、1998、2005年三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被评为省最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和强化“德”、坚持“全”、注重“实”、讲究“活”、追求“新”、着眼“管”六字办学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自1998年起,学校大幅调整课时和课程结构,学生在选修、活动课时间,可在新闻、围棋、植物、生物无土栽培、国事论坛、文化论坛、无线电、计算机、足球、刺绣等几十门课程中自由选择。学校每年还要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三大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从“科技节”上走出去的赵秋迪等同学在2000年全国“全国长江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和第10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上各获得两个三等奖、一个提名奖,科技发明获奖数量及档次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教育主题,高一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做一中的好学生”,高二年级的教育主题是“做一个好公民”,高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做一个好接班人”。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通过“国旗下演讲”、“校园论坛”、“主题班会”、“义务劳动”、“环保小分队”、“学生代表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国家爱学校爱父母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学会生存、增加协作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