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标题:
离理性太近,离灵魂太远 文/王也(北京大学)
[打印本页]
作者:
不是电脑
时间:
2013-1-17 15:36
标题:
离理性太近,离灵魂太远 文/王也(北京大学)
我今年22岁,还未曾经历过爱情。
有的时候,我想:高考为重,何况考上之后也是天各一方,再等等吧。大学的时候,我想:将来那么不确定,我既不帅,又没钱,能给她什么?还是算了吧。等考上了研究生,我想:我读书,她工作,再加上相隔千里,我们不会有共同的未来。读研期间,我想:我要出国,她会等我吗?还是找个志同道合的人吧。
我一直觉得,我所做的都是正确的选择。爱是多大的一份责任,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怎敢轻言承担?一边努力让自己变好,一边默默地等着那个人出现,难道不正是一个理性的男人的作为?然而,有时候,我也不无焦虑地想:让我等了这么多年的那个她啊,你究竟在哪儿呢?
偶尔也会和朋友们开玩笑说:我虽然形貌猥琐,但好歹出身名校,前途光明;读书不少,家境尚可;性情温厚,也不乏幽默感,何以就是找不到女朋友?朋友总会安慰我说:这种事急不得,等等总会有的。我也颇以为然。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女性朋友聊起我苍白的感情史,她突然说:你呀,连青春都没有!
那一瞬,我感到灵魂深处被什么东西击中。猛然间我明白,我似乎计算好了一切,却忘记了,青春、激情和爱,这些东西是无法用理性的尺度来衡量的。也许,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对的人。你现在看到的这对天造地设的情侣,当初可能全然不合拍。然而自从有了爱情,他们开始把对方当做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来对待,努力向彼此靠拢,彼此适应,最终才成就了今天的模样。你觉得,你对那姑娘来说,还不够好。可也许,人家根本不在乎你的未来,你的家境,你的相貌,而只想要你的笑容,和温暖的怀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爱情被赋予了太多附加的东西,以至于连真正渴望爱情的人,都会在她面前掂量再三,心怀畏惧。可是啊,爱情本身,毕竟只是两个相互契合的灵魂之间的厮磨和温暖。过于理性的考量,只会把自然激发的冲动和热烈消磨殆尽。我们总是顾虑今后的婚姻会不会幸福,却忘记了爱情才是婚姻最不可或缺的前提。我们总以为有了稳定的物质基础,爱情就会随之而来,却不知道灵魂的投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人类终究是依赖感情的生物,而感情只有用感情来交换。我不敢说,真心的付出一定能得到回报;但我相信,爱的温暖可以融化最冰冷的灵魂。我不敢说,有爱就一定能幸福,但至少,当你回顾青春的时候,不会只看到一片刺眼的空白;当你步入暮年,跟儿孙回忆往事之时,你可以骄傲地说:我有过遗憾,但我并不后悔.
二
我已许久未曾翻开一部文学作品。
学习之余,也会忍不住从架子上抽出一部小说或是散文。然而还未翻开,那恼人的理智JC便要跳出来喊:“读那无用的东西作甚!”于是只得长叹一声,重新打开手边的《微观经济理论》或者《计量经济学方法》。
似乎在很久以前,我也是个会不时动动笔杆子的文学青年。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我却未曾记下只言片语。每当我说“呀,似乎该写点什么了”的时候,室友望着我的眼神便让我感觉自己如同火星来客一般,不得不讪笑道:“咳,也是,三大检验还没搞懂,写什么东西嘛。”久而久之,研究专业课竟成了一种习惯,以至于被同学扣上了一顶“学霸”的帽子。我倒不以为忤,至少说明我没有在虚度光阴嘛。
这个假期,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姑娘,她是个挺专业的文学爱好者。当我们讨论海子和埃兹拉庞德的诗歌时,我讶异地发现,我的感觉已经变得如此迟钝不堪,以至于完全无法体会诗人笔下那微妙的情绪。昨天夜里,我闲来无事,点开那姑娘的博客,随意翻阅,不意竟几度泫然欲泣。她笔下记述的,自己十八岁时的生活,像是有某种魔力,把那曾经的日夜相伴的孤独感再度从我身上唤起。一刹那间,我仿佛回到了本科时候,那一个个难以入眠的凌晨。黑夜沉寂,如同死亡。我躺在床上,睁大双眼,安静的空气,似乎能听到生命流逝的声音。那一刻,我读过的亚当斯密、熊彼特、哈耶克和罗尔斯们全都变得毫无意义。我悲哀地发现,我向理性走得太快,以至于灵魂已然跟不上脚步。我多么渴望,那个姑娘就在我的身边,让我可以抱着她大哭一场,然后听她给我读海子的诗:
“到南方去,到南方去,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来锻炼自己的理性,却忘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一看自己的灵魂是否已经干涸。不要试图用理智去追问,灵魂的丰赡有着怎样的意义,须知灵魂乃是先于理性的存在。有空的话,多读读诗吧,多陪陪爱人,这会让你的生命从此变得不同。别忘了歌德写下的那句箴言:
“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金树长青。”
三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思虑再三,第一志愿报了复旦的数学系。我妈看到之后,有些紧张地问我:“为什么报这个?”她很清楚,我在数学方面,既无热情,亦无天分。“因为数学是基础,将来发展的空间大。”我答道。她“哦”了一声,没再接话。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的选择颇为高明:既然尚未决定以何为业,那就不妨选一个可塑性强的,反正人生还长着呢。至于喜不喜欢,高三都撑过来了,还怕再熬四年么?
事实证明,我错的很彻底。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理论,让我提不起多大兴趣;而复杂的证明和烦琐的计算,占据了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虽然还算努力,可成绩也只能在系里的中游徘徊。回首那段日子,我觉得用“黯淡无光”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毕业之后,藉由跨专业考研,我得以转行去读经济。如今,课业依旧繁重,成绩依旧一般,但每天的辛苦却让我感到充实和愉悦。这段经历让我深切地明白,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现在看来,当初去读数学,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然而,大概并不能算是一个好的选择。所谓“理性”,不外乎是指收益最大,但收益和快乐之间,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快乐源自灵魂,源自人之本性。而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虚荣,把梦想丢在一边,转而去追寻那些能带给我们短暂满足感的幻象。“我只是长大了,理智了,不再像小孩那样,整天做白日梦了。”我们一面这样自我欺骗,一面加速向痛苦的深渊沉沦。
作者:
快乐pny
时间:
2013-8-23 08:48
一个小孩想的东西太多了,有些东西该来的自然会来。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