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标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全解码最终版 [打印本页]

作者: xixizhu    时间: 2013-2-26 10:07
标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全解码最终版
  【重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强大影评,祝贺该片获得奥斯卡11项提名,期待李安最终能借此片再拿下最佳影片的小金人儿。】

  在认真看过了三遍《少年Pi》之后,我终于可以开始动笔写下自己对这部影片的理解了,

  虽然此时各种版本的解读、各种不绝于耳的惊呼已经布满了整个网络。但如果你还在纠结于到底该相信哪一个故事,或者感慨于第二个故事中吃人真相的残酷,那我建议你真的可以花些时间,跟我一起走进李安的世界。

  一、两个故事孰真孰假

  在影片的结尾,当来找故事的作家把Pi前后讲述的两个故事中的人和动物一一对应起来之后脸上露出了惊愕的表情,不知该作何回应,显然他已经明白过来这个看似海上历险记的故事真相原来是如此残酷。短暂的沉默之后,Pi问了他一个问题(其实这也是在问观众),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注意不是相信哪个,因为孰真孰假已经很明显了)。作者想了又想才回答说,有老虎的那个故事更好一点。Pi听后淡然的说,好的你跟随了上帝。

  如果这时作为观众的你能和作家一样发自内心的脸上露出微笑,那我想多半你也就理解了李安想要告诉我们的他所理解的信仰。对普通人而言,有时真相太过残酷,需要另一种说法让人们能在残酷中还心存希望。这并不是什么自欺欺人的善意谎言,而是当人在遭受到巨大而又残酷的痛苦时,心灵上需要的一种安慰。

  二、少年和孟加拉虎

  老虎是少年Pi的一部分自我这一点毫无疑义,但究竟是哪一部分值得好好琢磨。

  <少年Pi>

  从故事一开始,李安就让我们看到了少年Pi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天性。无论是面对同学的嘲笑,还是自己并不甚了解的信仰,少年Pi的身上都流露出一种特有的从容、坚持和自信,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并勇于探索。在偷喝圣水和偷喂老虎这两件事上身为哥哥的拉维明显缺乏Pi的勇气。而就是Pi身上特有的这种兽中之王一般的天性,父亲却固执的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原始的兽性,应该远离而不能与之成为朋友,并让Pi亲眼看到这种兽性的冷血与残酷。其实导演在这里是想表达固执的父亲对儿子天性的一种扼杀。

  在这次事件之后,Pi长大了并发觉长大后其实很无趣,无休止的数学、物理、法文似乎永远也学不完,在这个世界里他就好像是一个总是摸不着头脑的陌生(Pi曾坐在海边,闷闷不乐的读着一本名叫《陌生人》的书),直到他遇到了心爱的姑娘阿南蒂。爱情的美好让少年脸上终于有了难得的笑容,可是此时父亲却因为国家动荡的环境,做出了卖掉动物园全家移居海外的决定。年轻的恋人依依惜别,美丽的阿南蒂把她对Pi的爱化作红绳系在Pi的腕上,Pi带着对故乡的眷恋登上了改变他命运的轮船。

  这一段颇似导演李安自己少年时期的个人经历,也能唤起很多有类似经历观众的情感共鸣。我们许多人其实在少年时期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放弃爱好、压抑天性的登上那艘父母安排好的船,

  随波逐流。面对人生中的许多美好,我们在回忆时只能忆起某些片段,却怎么也想不起是如何结束的。虽然在历经诸多磨难,成年后的Pi流着泪感谢父亲对自己的教导和影响,也理解了父亲当时的选择,但子欲养而亲不在,面对这种无法弥补的遗憾,导演借由成年Pi的口中说出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让它Letitgo!

  <孟加拉虎>

  关于那只在海难中与Pi同生共死的孟加拉虎,有说是代表人心中的欲望,没有理性,冷酷而残忍。但我觉得导演其实是把它看作是人最原始的一种天性,人的天性不同,所以表现出的动物也不同,母亲

  是猩猩、厨子是鬣狗、随喜的佛教徒是斑马而Pi则是老虎。海难的残酷让四个幸存者一下子回归

  到他们的动物本性。在这种动物本能的驱使下,弱肉强食,鬣狗吃掉了斑马、咬死了猩猩,最后被更凶猛的老虎吃掉。

  面对自身这种原始的动物天性,Pi几次险些被吞掉,恐惧不已,可是当他有机会举起斧子杀死老虎的时候,他才意识到其实在这一片汪洋之上他们早已成为一体。此时导演是在暗示Pi曾试图自杀,但又突然意识到这种自我放弃的愚蠢。所以在影片中不断提到生存的关键就是:不要绝望。

  Pi把老虎留在船上,自己跳上在厨子建议下搭起的浮伐。在这个简易的浮伐上Pi保留着人的理性,不是期待神的解救,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海上生存的知识,储存淡水、捕鱼活命。虽然此时老虎在船上无所事事,但Pi认为“对它的恐惧令我惊醒,满足它的需要是我生存的目标"。

  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Pi终于找到了和这只猛虎平等相处的一种平衡。

  可是,在Pi最终获救以后,这只代表着他的天性、让他坚强活下来的孟加拉虎却一去不回头的藏匿进了丛林,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也暗示着Pi永远的失去了他的天性,这一点让他即使在获救之后也心碎不已。

  好在导演李安并没有让他心中的那只孟加拉虎永远的藏匿进丛林,在柴静对他的采访中,李安说他的心中还有一只孟加拉虎。即使历经世事李安还保有着他那最纯真的天性,他应该没有Pi成年后的那种遗憾了。

  三、浮岛之谜与毗湿奴神

  关于浮岛,有许多人选择去相信第二个残酷的故事,就是认为浮岛象征着母亲的尸体,而Pi最后吃掉了她。其实这个理解并不正确,影片最后Pi在两位日本调查人员的坚持下讲出了海难的真相(thetruth),并且也承认了吃掉了厨子尸体这个残酷的事实,所以他没有必要再说谎。依照Pi的说法厨子杀了母亲之后抛尸海中被鲨鱼吃掉,虽然没法证实,但之前Pi在浮伐上挣扎时,确实有几只鲨鱼在他身边游动,已为后面鲨鱼吃掉了母亲的尸体埋下了伏笔。而且从1884年那起真实发生的海难吃人事件来看,在长达2个多月的海上漂浮之后,3名船员也只是分食了17岁男仆理查德帕克一人的尸体,所以导演不会让少年Pi变成一个吃人狂,更不会让他挑战人类承受极限去吃母亲的尸体。

  但Pi登上浮岛确实代表着为了活下去,他吃了厨子的身体。这里就涉及到了贯穿影片始终所

  讨论的“神”的问题。

  Pi最早接触到的宗教是印度教,在睡前妈妈给他和哥哥讲得神话故事里,那个吃土的小黑天

  就是印度教中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世界的保护神--毗湿奴。Pi虽然后来还接触过其他的宗教,

  但他一直坚持吃素、并曾经感谢毗湿奴把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介绍给了他。在印度神话中,毗湿奴是家喻户晓的保护神,曾多次下凡救世。当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毗湿奴化身为一只海龟,潜入海底,

  以龟背作为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的搅棒,为人间制造甘露。正是这个神话,Pi才会把厨子抓到的海龟偷偷放归大海,因此而激怒了法籍厨师,并连累母亲付出了生命。

  后来Pi第一次杀死一条鱼来充饥的时候,他跪在浮伐上磕头,感谢毗湿奴化身成鱼来救他,影院中响起窃笑阵阵。其实这也是一段有名的印度神话,神话中毗湿奴曾经化身为一条长角的鱼,在洪水到来时拯救了摩奴。

  这个在印度人人皆知的天神毗湿奴,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一条大蛇的身上,在宇宙之海上漂浮。因此最后当Pi经历了一场暴风雨后,几乎快要绝望之际,一座浮岛给Pi提供了关键给养,而这个浮岛其实就是Pi在愤怒之下杀死的厨子的尸体.在夜晚迷幻的光影中,整个浮岛的造型宛如漂浮在海上的毗湿奴神。最后,Pi摘下了树上的那朵莲花,莲花中那颗人类的牙齿让Pi重新清醒过来,又找回了生的希望,也重拾了对神的信仰。

  四、宗教与信仰

  Pi从小在印度的法属殖民地朋迪榭里长大,跟随母亲信奉本地宗教--印度教,生活的环境特点和信奉的宗教本身都极具包容性。虽然母亲信教,但她其实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相信科学的新派印度人,宗教只是母亲和她过去生活的唯一联系,母亲认为宗教能够解决科学无法触及的问题,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在母亲看来,Pi对各种宗教的好奇不过是和哥哥喜欢打网球一样的一种兴趣罢了。

  而Pi从小是通过妈妈讲的各种神话故事,认识了印度教中的诸神。在孩子的眼中这些神通广大的天神就如同现在的超级英雄,对英雄的崇拜和天性的纯真使Pi在遭遇海难时仍相信神的存在。然而失去母亲的悲痛、对人性凶残本能的惊恐以及获救的希望愈发渺茫,这一切让Pi对神的存在产生了怀疑。失去了所有亲人的少年Pi站在狂风暴雨中无助飘摇的小船上,顶着风浪大声赞美神的伟大、倾诉自己的虔诚,而且掀开船上的遮布向神展示自己残酷的天性--那只孟加拉虎,也臣服在神的脚下。而Pi并没有看到什么神迹,看到的是被风浪卷走的浮伐,(只有在浮伐上Pi才能够抓到鱼维持生命)和吓得瑟瑟发抖的老虎。愤怒的Pi指责上天夺走了他的一切,甚至还要夺走他如此虔诚的生命。因此,Pi重新用帆布将整艘小船遮挡起来,自己和老虎都躲避在下面,也暗示Pi对宗教的失望。但在Pi已经放弃希望的时候,浮岛的出现,让他重拾了对神的信仰。

  这段问天,其实就是导演与观众在讨论自己的宗教观念。当成年Pi跟来找故事的作者说起父亲的时候,一再感谢父亲曾经对自己的教育,并强调没有父亲对他科学的教导,他不会在海上漂浮这么多天并最终获救。这说明Pi在历经一切长大以后,已经不再是那个迷信神话故事的少年,而是一个理性并相信科学的新派印度人。但最后他仍旧坚持自己的信仰,并告诉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的作者:你跟随了上帝!因为他也知道科学只能指导我们改善生活的外部世界,但无法安抚我们的内心。而此时,宗教也成为了Pi和死去的母亲、家人、以及永远没再出现过的孟加拉虎唯一的联系。

  我以为这应该就是导演李安的宗教观,你可能并不同意。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好像,

  Pi说的发生了就发生了,为什么要有意义呢。总之,这是一个无论是宗教人士还是非宗教人士都能接受的,一个温暖而又充满了希望的结局。

  李安所阐述的宗教观,我个人觉得要比他的偶像伯格曼在《第七封印》里所讨论的宗教观更加容易使人理解和接受。在伯格曼的电影里,对上帝一直心存怀疑的骑士、彻底放弃相信上帝的骑士的随从,还有上帝的仆人神父、有罪的人等等,最后都被死神带走,和死神跳起了死亡之舞。而只有那两个普通夫妇,经常心怀感激之情,带着对孩子的爱和希望在瘟疫肆虐过后活了下来。

  无论是伯格曼,还是李安,其实在他们的电影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只有内心平和、总是充满希望的人最终才能获得幸福。对于那些无法证明的事物,总是心存怀疑的人,痛苦会伴其一生。

  五、父亲、母亲和阿南蒂

  在影片中,Pi的父亲是一个科学而又理性的新派印度人,但在印度这个传统的宗教国家,父亲其实是因为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痛苦使他质疑神的存在、现代医学最终挽救了他的生命,所以最终选择放弃信仰、相信科学。但正如母亲所说,科学只能改变外部世界、无法拯救我们的内心,所以父亲总是显得很不愉快。而且相信科学并不能让父亲更加包容,反而更加激进。对于自己的观念总是固执的坚持,比如,莫名其妙的认为开动物园比旅馆更有商机、认为一切信仰都是迷信。但同时,又不限制Pi自己兴趣的选择,因为父亲认为能够独立思考总要好过人云亦云。

  而信仰印度教的母亲,李安借助了印度神话故事中毗湿奴的妻子吉祥天女这个形象,在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的时候出现,少年Pi也是在海中看到了母亲的形象。那一段3D效果的唯美,简直如梦似幻。到这里我也才明白过来,李安其实是把科学和宗教变成了父亲和母亲,于人类而言,启蒙时期指导我们的宗教,和近几百年来带令我们快速发展的科学,正是像父亲和母亲一样维持着人类社会这个家庭,他们之间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和平相处。

  阿南蒂在印度神话中应该是毗湿奴神的坐骑那条大蛇的名字,因为时间关系我并没有考证。许多人把她和母亲都看做是莲花,我觉得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莲花,那么林中莲花这个寓意理解显然还有些牵强。在Pi登上浮岛之后,曾在林中解下手上的红绳绑在地下的树干上。这根红绳显然不是代表阿南蒂或者莲花,而是代表一种美好的人类情感,那就是爱。Pi在这里把代表爱的红绳系在树干上,其实这树干就是厨子的骨头,Pi对厨子的感情最为复杂,因为厨子杀了自己的母亲,Pi恨他,但厨子用自己的航海经验提议搭救生筏、抓鱼、关键时刻吃人肉

  维持生命,这些知识都对Pi的生存很有帮助。最后,还用自己的身体为Pi提供了关键的给养。Pi对他的感情,也从害怕到愤恨到最终的感谢,并把代表爱的红绳系在他的身体上,也印证了那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无论是电影中的少年Pi,还是印度史上的阿育王,或者导演李安,都经历了这种从人到佛的蜕变,放下心中的恨,用爱去思考,对未来充满希望,那么你我就都是佛。

  上一篇文章基本上把电影里主要的一些关键隐喻都讲到了,而且应该不会晦涩、牵强,但可能还是会有些朋友并不认同,其实倒也真的无所谓。李安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完全想到了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他为我们安排了这样的一个角色----一个来找故事的落魄作家。这个作家虽然是西方人,但他其实并没有什么信仰,当Pi在吃饭前做祷告时,他冒然的伸手去拿食物的举动让他自觉尴尬。这个作家是在自己的小说夭折后,听了妈妈纪的建议来Pi这里找故事的,一个能够让他相信上帝的故事。可是电影开始之前很长的篇幅,都是Pi在缓缓的回忆自己的身世、父母和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当Pi坐在河边出神,之后才想起问作家他有没有遗漏什么的时候,作家耐着性子快速总结了一下他长达20几分钟的描述,并再次提醒Pi要给他讲一个能够让他相信上帝的故事。Pi看了他一眼,缓缓的说:会讲到那里的。

  其实,这个作家何尝不似你我,在现代科学文明的世界里很难去相信什么神明,可是又对这种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充满了好奇。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生活中,很难去体会一种自己并没有什么切身经历的情感,(比如Pi描述的在印度生活的那段经历)。想要找到一个能让自己为之振奋的东西,却又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变得愈发没有耐心。

  付出耐心的回报是得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故事,可是又与自己的想象有些差距,好像其中有些深意自己还无法参透。当Pi留着眼泪回忆心中的那只孟加拉虎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时候,那些天性并未失去过的观众如同片中的作家一样似懂非懂,少年与猛虎的海上历险记虽然很精彩,可是和相信上帝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样的不解,李安也让Pi给出了回答,为什么要有意义呢?发生了就发生了,能感受到多少,就多少吧。

  但毕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达到导演的境界,因为每个人并不相同。观众体会不到的情感一定不是观众的问题,因此为了不产生误解,导演让Pi告诉了大家真相。真相大白后当然是震惊,但震惊过后的理解基本上能让大多数人都明白了,为什么Pi会说这是一个让人相信上帝的故事。面对Pi放下过去的一切,拥有妻子、孩子和宠物的happyending,Pi也就是导演李安轻松的说,it' s up to you.愿不愿意跟随上帝,愿不愿意继续追寻美好,此时已经与Pi无关,而是与向别人复述这个故事的你、我有关了。所以有人转发了我的影评,有人惊呼@马伯庸的版本,It' s up to you!

  作家在自己的小说夭折后,意外的获得了一个能够让人相信上帝的故事。这种意外的收获我们中国的文化中经常有所体现,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成”说的都是这个意思。这种东方式的思想观念,在导演为男主角起的名字中能够体现,“π”一个无限不循环无理数,暗示着人生其实并无什么轨迹可循,许多事也并不如想象一般美好,比如父亲为他起得名字,本是希望儿子的内心能够如水一般清透,可谁知在孩子们的口中却成了污秽的小便,成了同学们取笑的对象。而为了改变被大家取笑的遭遇,Pi固执的背下了整整三个黑板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而这看似没有什么意义的举动,竟在多年后他独自漂浮在海上时,帮助他打败了可以让人崩溃的寂寞。    其实,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也不是完全就凭运气,套用一句俗话: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的心中有猛虎,那就和它好好谈谈吧。


作者: 1552107063    时间: 2013-2-26 10:20
此影片看过,确实值的推敲下呢。
作者: 方叶琳    时间: 2013-2-26 15:17
好多啊,哈哈,谢谢您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