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标题: 把创造力还给孩子 [打印本页]

作者: 雪漫天    时间: 2013-4-10 14:55
标题: 把创造力还给孩子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很多。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却一步步地把孩子的这些能力给扼杀了。如何把孩子的创造力还给他们?看看这专家怎么说。

  理想妈:

  记得前两年有一篇报道,一个美国妈妈状告孩子的幼儿园,因为在老师教字母“O”之前,孩子会把这个字母想象成苹果啊、小嘴巴啊等等,结果老师教了她之后,就只能说这是“O”了!这个官司引起很大的关注,最后,法院竟然判这位妈妈赢了!我觉得这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没有适用的法律来支持,还因为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我们只要一个标准答案。

  专家说:

  在这个故事里,老师和妈妈都没有错。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老师传授的是知识,而妈妈关注的是孩子的思维。我们知道,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知识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绝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可能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是指这类学生。

  为什么任何问题都只能有一种答案呢?为什么图画上的月亮永远是白色的?为什么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就过着幸福的生活?为什么大灰狼就是奸诈凶残的?很多很多为什么充斥着孩子充满想象力的小脑袋,在他们的好奇心里,世界的画卷一页页地被揭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多么需要我们保护和开发的呀!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来说,并不是越聪明的人,创造力就一定越高。事实上,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春春妈:

  我们从小就是被传统的教育灌输出来的,自己就缺乏创造力,怎么可能培养好孩子的创造力?

  【专家说】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首先我们要做到2点——

  1.树立信心

  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行为方式甚至教养态度对儿童的精神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但父母和孩子的创造力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研究甚至表明,如果父母的创造力测验成绩低,孩子的创造力成绩反而更高。很有趣吧?或许这个调查可以帮助你建立自信。

  2.停止过度溺爱或者过度激励孩子

  这两个极端的方式都是对孩子创造力的伤害。对孩子过分溺爱、对他的要求一味迁就,孩子的要求很快能够得到满足,原本可以通过自己解决的问题全由父母代劳,这样的教育只会造就躺着啃面包的“懒汉”,却在面临适应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无计可施、手足无措。而过度激励孩子则可能会使孩子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欲求不满的状态之下。

  文文妈: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专家说】

  父母能做的是这几个方面——

  1.延迟评价

  父母、老师的评价就是给孩子一个思想的框框。“延迟评价”就是在孩子做出一件事情或者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要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对于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家奥斯本曾经提出过一种“头脑风暴法”,其根本就是让人们头脑中新颖的“想法和观念”在没有“看守”的情况下,蜂拥而出。但是如果人们一旦产生一个想法就遭到评价,那新的想法就不会紧接着出现,原来的想法本身也不会变得更加深入。

  妈妈确实比孩子懂得更多的东西,因此总会有一种给孩子“指点迷津”的欲望,孩子干任何一件事,总要评价一番。最后孩子可能很“听话”:如果你在他的身边,那么他每做完一件事情,都会瞪着可爱的眼睛看着你,征询你的意见。此时的你会不会感到一种莫大的宽慰?

  Tips:

  你的孩子有这样一种“听话”的习惯吗?如果有,那这对于孩子创造性的发展可能是一个不好的兆头。孩子对外界评价已经形成一种稳定的依赖。如果你不在他的身边,他可能会因为这样一种对评价的依赖和对权威的服从倾向而变得无所适从。

  2.控制语言模式

  由于在引导孩子创造力发展的时候,很难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因此,鼓励孩子的创造欲望,养成孩子的创造习惯,可能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点上,控制语言模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什么是控制语言模式呢?它是指外部的语言表达代表着内部的心向,影响内部的心向可以通过外部的语言控制来实现。比如下面的A类句子可能是我们通常都能听到的,如果你用B类来表达,将是非常有益的。

  A:老师画得猫是灰色的,你却画成红色的,你得改过来。

  B:老师画了只灰猫,你画了只红猫,让我们来看一下哪只更可爱呢?

  A:这样的事情等你长大了自然会做。

  B:你也可以试试,如果需要什么帮助就招呼妈妈一声。

  你一定已经清楚A类语言和B类语言的不同了吧?所以中国有句老话“话要巧说”,同样的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语言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

  3.鼓励孩子“随心所欲”

  孩子在玩耍时,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他们常常“胡闹”。这种情况下,父母通常会对他们明令禁止,要求他们“好好地玩”。这其实就是要他们按照某种通常的规则来进行游戏。如果孩子只会按通常的规则玩,又有多少创造性可言呢?

  4.让孩子有独处的机会

  妈妈可以尝试一下:下定决心在一天甚至两三天的时间里不去过问孩子的事情,即使孩子没有同伴在身边也是这样。试试这样做,看看你和孩子会有些什么新颖的感觉呢?

  5.善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性,妈妈可以多掌握一些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当然妈妈既要有关于发问的技巧,也要学会听孩子发问。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音音妈:

  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小游戏或者有趣的问答,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地训练我们的孩子呢?

  【专家说】

  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必须围绕创造性的认知特征和情感特征,以多种科学方法训练儿童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想象力、好奇心、冒险精神和挑战性等品质。

  1.类比法:

  比较类似的各种情况,找出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引导儿童将某一事物比喻成另一类事物,以启发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努力为他们创造力的充分施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同时也帮助儿童发展归类、类比的能力。

  游戏链接——趣味问答:寻找“圆伙伴”

  家长问孩子:“世界上圆形的东西真多,平时你看到的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等孩子列出一些回答后,对孩子说:“现在我们一起来给这些圆伙伴排排队好吗?”比如吃的、用的、玩的等等,然后再继续问孩子:“在这一大群圆朋友中,谁和谁有相似之处啊?”鼓励孩子任何形式的联想和回答,只要是适当的都对,越多越好。

  2.辨别法:

  发现事物的不足,寻找各种遗漏的环节,探索知识中的未知部分,以培养儿童的辨认能力、观察力和注意力。

  游戏链接——寻找缺失处

  展示各种图案,指着每一幅画问孩子:“这是什么?你仔细看看,缺什么?”让孩子去发现缺少的部分,再让孩子说明,实物中如果缺少这些部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家长可以对着图中的各种图案,边看边与孩子交谈,帮助孩子找出欠缺部分。

  3.追问法:

  提供各种困扰、悬疑或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儿童思考并提出各种开放性、无固定结局的情境,就儿童的上一回答继续“打破沙锅问到底”,从而发展儿童的发散性思维。

  游戏链接——趣味问答:如果……

  家长问孩子:“如果迷路,你怎么办?”

  孩子回答:“找警察叔叔。”

  家长:“如果找不到呢?”

  孩子:“问马路上的人。”

  家长:“如果刚巧问到骗孩子的坏人呢?”

  孩子:“我跑。”

  家长:“如果他把你抓住了呢?”

  孩子:“我哭,大吵大闹引起别人的注意。”

  家长:“如果他把你关起来呢?”

  ……

  4.重组法:

  将一种结构重新改组创立一种新的结构,在凌乱无序的情况下,发现并提出新的处理方法。

  游戏链接:摆棋子

  用围棋盘或象棋盘做游戏,按“黑白黑白”、“黑黑白白”、“白白黑黑”有规律地摆棋子,先让孩子模仿着摆,再让孩子模仿摆出三角形或四边形。家长可教给孩子有规律性的摆法,并试着使摆法渐渐复杂,让孩子边提问边试着自己创造性地摆放,以增强孩子的位置感、立体感和知觉能力。

  5.视像法:

  以具体的方式表达各种观念,具体说明思想和表达情感,透过图画描述经验。

  游戏链接:小小设计师

  家长问孩子:“中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首都有一个最著名的建筑叫什么?”给孩子看天安门并向孩子介绍天安门的特征。引导孩子从各个角度观察天安门的特征,如大小、造型、颜色、装饰等,然后让孩子想象并画出一个更加宏伟、壮观、现代化的建筑,请孩子展示并讲解自己的画,训练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


作者: 故事0501    时间: 2013-4-10 15:13

作者: Lizzy360    时间: 2013-4-11 08:51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