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标题:
做学生期待的教学
[打印本页]
作者:
xiuxuan
时间:
2013-4-17 14:18
标题:
做学生期待的教学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说,不同年龄段的人生活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年轻人生活在未来,他们有抱负,有理想。世界对他们是新的,一切都充满了诱惑,一切都有可能,所以显得生机勃勃、意气风发。这也是他们勤奋努力、拼搏奋斗的基础动力。中年人生活在当下,吃饭,穿衣,房子,车子,抚养孩子,孝敬父母,工资收入,社会地位等等等等,一切都是现实的,一切都实实在在地需要解决。他们脚踏实地,体会着生活的充实。当然他们也会感到苦与累,也许有一些纠结与挣扎。而老年人则常常生活在过去,他们体力、精力都不如以前,以前的计划与愿望有一些实现了,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则付诸东流。所以就有对过去生活的满足感,同时也会有缺憾感。这个阶段就不再过多地谈未来。
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青年人的事业,是帮助青年人走向未来、达成抱负和理想的事业。教学是学校环境中对教育的具体实践,教育的培养因素主要的是通过教学来落实的,因此,在这样的话语环境下,说教育即教学也算大致合理。
什么是教学?有人理解作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凭借自己的理论积累和实践积累,把有效的、有益的东西传达给学生,教师传达的多则学生得到的多,教师传达的少则学生得到的少,教师传达的好则学生得到的好,教师传达的不好则学生得到的也是不好。一切有赖于教师的传达能力和传达质量,一切有赖于教师自己积累的理论或经验如何。在这里,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价者,是教学质量的决定者。但我们换一个角度理解教学,这就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倡导的教学,即,教学是教学生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的不是取决于教师理论和实践,不取决于教师的“传达”,甚至不取决于教师的设计、实施与评价,而是取决于学生已经积累的理论与实践,取决于学生的“接受”,取决于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那么,教师应该干什么?教师的职能是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激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激活”,教师控制教学的流程,使得学生自己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更有效,价值在“控制”。因此,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权掌握在学生手里,而不是在教师手里,教师只不过起到了指导、帮助的作用罢了。
心理咨询工作者都知道有一个职业术语叫作“助人自助”,强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帮助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咨询者自己帮助自己。这似乎有点绕口,简单说,就是咨询工作者不能采取主动姿态,不能够够替代咨询者,当咨询者陷入困惑并提出帮助的要求时,咨询工作者才能施以援手。教学也是这样,学生的问题必须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的职责是提供帮助,而这种帮助只有学生意识到并向教师明确提出来以后才能实施,也才是有效的。教师的帮助不能是提前的,不能是居高临下的,也不能是主动的。
其实,早在孔子时代,我们的古人就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看《论语》中的一个教学事例: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在这里,孔子给学生们的话题是:“假如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设想或者叫作治国抱负来展开话题。孔子没有事先的谆谆教诲,没有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想法去论证其正确性,甚至也没有学生谈论过程中的矫正,但不是没有观点,没有态度。孔子最后的“吾与点也!”就是观点态度,是平和的、平等的也是明确的。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曾晳的追问,孔子不会再说为什么“吾与点也!”,没有人追问就等于没有问题,或者说,你不说出来我就看作是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当然也就不需要教导。
我们说的 “做学生期待的教学”,其实质就是回到孔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操作上来。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做学生需要的教学”作命题?“需要”作为大众言语概念似乎更通俗易懂一些,不太需要做太多的解释。我的解释是,“需要”与“期待”相比,后者更有时间性、指向性、实践性,更能够“外显”,因为“外显”,就进一步澄清了问题,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参照与凭借,另一方面,“期待”来源于“需要”,“需要”来源于“缺失”,分辨清楚是很有必要的,这个问题需要另花文字去说明。
一、期待的时间性。凡有期待,心理上总有时间的估计,比如说明天,后天,明年,今年,或者是很快,马上,即刻。教学上的期待,如果长一点可以以年级、学期计,如果是课堂上,教学实施过程中,则常常表现为“马上”或“即刻”。
二、期待的指向性。期待指向的是解决问题,以增加“我”的学习收益。按照人本主义的观点来说,每一个人都有向善、向上的本能,也可以解释为“性本善”,只要给以充分的自由,在没有外在干扰的情况下,他会自然地向着“善”或“上”前进,就像树要长叶水要流淌一样。
三、期待的实践性。期待不是凭空设想,期待的产生与实施都要通过人与现实环境的交往来完成,在课堂教学上,就是通过与内容、与同学、与教师的交往来完成。
四、期待的外显性。“期待”是个心理概念,指的是一种心理活动。但在教学中,必须外显出来,所谓“外显”,一方面使得混沌的“期待”更加澄清,即达到了可以用话语表达的程度,另一方面,教师满足什么,怎么满足,教师有了方向和目标。
我们可以把做学生期待的教学称之为“期待式教学”。“期待式教学”首先的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把学生放在核心的地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要围着学生转,服务学生,顺应学生,学生的意愿和收获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落脚点。其次“期待式教学”还要有具体的操作模式,学生期待的激发、引导、丰富、矫正,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都要在学生自然期待的基础上给予路径指导。
作者:
幻化成风
时间:
2013-4-18 09:23
把学生放在核心的地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要围着学生转,服务学生,顺应学生,学生的意愿和收获是教学的起始点也是落脚点
作者:
吉娃娃
时间:
2013-4-19 16:46
以学生为中心
作者:
weiwei
时间:
2013-4-20 08:49
师德,好老师不容易啊!
作者:
彬子
时间:
2013-4-20 09:31
教育从来都是无定法 有教无类的 要因材施教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