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标题:
真正的青春无需致意
[打印本页]
作者:
雪中浪客
时间:
2013-5-15 15:54
标题:
真正的青春无需致意
《致青春》火了将近大半个月,生生的挤掉了很多小片的份额。可能是赵薇的拥趸甚多,也可能是辛夷坞的小说原本就积累的人气。但我始终无感。首先,青春是否仅就爱情而言。有受访者回答记者:只有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这让很多原本沉默的大多数躺枪。仅就爱情而言的话,他说的真没错。年少时代是最关注容貌的,少了美貌,或者性格内向一点儿的,更或者不巧的读了一个纯文科或者纯理科的学院,是不是就没有青春了呢。后来又有人说,《致青春》的另一个触动点是怀旧,从BB机,到学校的食堂。我心想,你们不会真心怀念这一切吧。多的应该是叶公好龙。就像我曾经问询一位毛时代过来的老同事得到的答复一样。虽然他怀念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怀念收音机摇蒲扇。但真要回到那年代就肯定不干。因为隔历史之空看物常有种筛选后的美感。你会自动忽略掉那个时代痛苦的过程,只记得一瞬间愉悦的部分。而这个愉悦显然是不值得重复的。因为重复它的代价太高。青春也是如此。怀念青春的通常也只怀念青春的一个极小的部分。没心没肺的谈恋爱,集体嗨皮的趴体,一次次的聚餐。但,也不想这是谁为你买的单。打工挣来的恐怕就没有那么洒脱了吧。
青春的另一个关注点是稍纵即逝。哦,原来你也知道没心没肺只能这么几年。以后还得回归现实,踏上社会。不过,如果真是这么着倒也挺好。有点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思了。但实际情况也不尽如此。至少在我的周围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一直沉浸在一种青春的迷幻里,常年不愿醒来。有些甚至致死都没有成长,不懂得负责的意义。其表现形式常常是浑浑噩噩,不懂人情世故。稍一提点,就反过来叫嚣,说你们怎么那么庸俗,我如何如何。众皆愕然。
所以,归结到底,还是关乎青春的定义究竟为何。有人说是生涩,有人说是成长的印记。我觉得倒是一种对生活的冲劲与热爱。如果你的青春需要怀念需要回过头去致敬的话,我只能推断,你最好的状况也就是失去了这最珍贵的勇气。当然,生活艰难,世态险恶,没有人能保持一颗始终纯白的心行走于这个世界。但也不能说因为如此,失去天真美好就是应该的了。这就好比渣男的一贯开场白,因为我受过伤,所以我才会这样。问题是谁TM没有受过伤,谁不是身处同一个世界。或又有人说,屌丝不能和高富帅白富美比较。他们有傍身的家底。但,好像也不是所有的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耽于暗自神伤吧,他们或许没有太多的社会资源,但总也能尽自己的努力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态度积极向上本就是一种胜利。而官二代富二代们也没人们想象的那样顺遂如意。就如我知道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姑娘,因为家里的强求,放弃了热爱的美术专业,进了一个国家机关做着一份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当然,这个准公务员的待遇肯定让很多屌丝羡煞,但对于理想来说,却是人人平等,没有人可以那么容易得到它。
青春无关年龄,无关性别,无关身份地位。关乎的还是那个心态。就连爱情也是如此。三毛可以在不同的岁数得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为啥乃们的所谓真爱就只能在那短短的大学苦逼四年里呢。哦,出了校门就得面对真刀真枪的生活了,不能再谈不顾忌自己未来的恋爱。那就不怪乎爱情可贵短暂之说了。从一开始就给自己的人生加上了种种设定,宛如时间表似的,如果没有赶上某个schedule,就有沦为loser之险。那我只能说,这个想法本身就很loser。上手还没拿牌就想着只要不输就好的人,赢面怎么可能高得起来。至少应该要在拿了牌以后,或者看两圈以后才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的打法。而且,这一副是这一副,下一副是下一副,再倒霉的人也不会一晚上拿到的都是烂牌。就算真的都是烂牌,那也拼到最后再放弃嘛,干嘛当一晚上自掏腰包的陪打呢。
我所知道的青春的人,他们是从来不怀念青春的。因为他们始终青春都在。一直在尝试,一直在探索。
如爱情,我认识一个阿姨级的人物。她是个自由的人,也是个向往爱情的人。所以,她敢于在年近不惑时提出离婚,且净身出户。因为她知道,这个男人这个生活已不是她想要的。她要寻找自己生活。过程当然是寻寻觅觅,也是一次次的经人介绍相亲参加派对。但,终究是让她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觅得真爱,两人现在快快乐乐的过着小日子。
也如生活,我知道一个乐观的大叔。他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心脏也不是太好。但为了他钟爱的旅行,他会尽一切可能的做好万全的准备,然后慷慨上路。他去的地方,很多小年轻都嫌苦未必肯去。但他说,那里是他喜欢的山水,为了喜欢的东西花这点没什么。上一次,他倒在了去阿里的路上。因为高原的反应,即便已做好了诸多防范,但还是让他的糖尿病骤发。但抢救回来后就又是乐呵呵,跟老伴又计划着下一次的旅途。还是雪域高原的方向。问他为什么?他说开心嘛。
这就更如事业。有些人退休了就一退休矣,有些人却能老而弥坚孜孜不倦。同事的父亲新近过世了。享年八十多岁。也算喜丧。但同事说,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会先过世,而早于他早已痴呆多年的老丈人。因为他父亲一直没有停止过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他是一位圈内颇有名气的民乐表演艺术家。教出了不少弟子。退休后除了牵头组织为社区表演以外,还著书立说,编写教材,常常笔耕到深夜。就在他临去世前一个礼拜,他的系列教材的最后一本终于完稿,年底即可出版。也可能正是因为心愿已了,所以安心的去了。有人或许会觉得,他这样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是苦,还不如那痴呆的老丈人活得洒脱长久。但这就又牵扯到生命的意义,一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选择哪种生命的态度本也是决定你生活价值的利器。
作者:
1198421885
时间:
2013-5-15 16:13
值得学习!
作者:
nonocrystal
时间:
2013-5-15 16:27
一切很好 不缺烦恼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