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标题: 没有精神家园的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八大贤人    时间: 2013-5-31 16:02
标题: 没有精神家园的人
  最近大家似乎总在努力地回到过去。杂志社在做《我的故乡在80年代》专题,电影院播放完《致青春》又放《中国合伙人》,连做纪录片的朋友也将我拉进放映间,让我一个人看完了《青春致敬青春》的样片。虽然名字相似,但那是一部和《致青春》完全不同的纪录片,讲述的一群失去梦想的年轻人和一位已经是高级别国家干部的抗战女老兵,一同到俄罗斯寻找当年那段燃烧着激情与热血的故事——所有的人,最近都在不约而同地,寻找自己“精神的故乡”。
  也许,它是一本书:《安娜·卡列尼娜》、《平凡的世界》、《OnePiece》。也许是一首歌:《加州旅馆》、《一无所有》、《海阔天空》。然而,时代的细节是如此渺小,往往不足以解释我们的出处。
  我们精神的故乡在哪里?这个问题听起来真有点无聊。但是,当我站在白天的十字路口中央、下班时间的地铁站、开场前的电影院、星期天的广场,看到那么拥挤的人潮,我经常有一种违和感。
  在我们的人生舞台上,时代的布景板非常任性,经常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就被看不见的手随意置换。
  这样的结果是,彼此都是下一个时代派来的陌生人,就如同海洋里突然出现的巨大鱼群。
  各自随波逐流,为了觅食,凑和地在一起而已。


  大部分的鱼其实并不关心,自己来自哪里,要去哪里。但迷惘也就这样发生。也许,那些热衷于寻找“精神故乡”的人,就是想从来时的路找到未来的救赎。
  “60后”是政治生活下的蛋,“70后”是理想主义下的蛋,“80后”是商品社会下的蛋,90后则是网络时代下的蛋。
  作为一个“80后”,精神故乡在哪里?
  我们听Walkman、看港片,忙于早恋也担忧高考。学过唐诗宋词、接受过社会主义教育、目睹过改革开放、崇拜过港台偶像、受过日韩流行文化影响、接触过西方先进思想、拥有金融理财观,还是最早的网民。
  “80后”集体记忆里有多啦A梦、周星驰与Nike运动鞋,说不清是多元化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往往一个观念还没有形成,社会就已经步入拐点,于是又疲于奔命地准备好接受时代的转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城市化转型期,资源开始迅速向北上广集中。小皇帝出了家门,变成了“飘一代”。这也是备受宠爱的一代,许多人年过三十,还不太懂得如何爱父母与爱别人;他们已经有了孩子,但自己本身依然是一个孩子;他们为房子车子奋斗,但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奋斗。
  抱歉的是,虽然联合国认为44岁依然是青年,但80后的青春早已散场,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跟得上时代。
  “80后”考上大学,学位就开始贬值了;熟读成功学,却遇到阶层天花板;结了婚,就成为了三文治一代。“80后”的工作进入了橡皮人模式,婚姻进入闪婚+闪离模式,生活进入了Hard模式。他们结婚买房多数靠啃老;他们错过了那个快速致富的时代,没有成为富二代也难以成为富一代;他们本来好不容易来到“北上广”,但现在居然又要逃离逃离“北上广”。
  社会进步太快,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80后”回首过去,尽找到些不可复制的经验。
  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不小心就会被冲到时代边上。
  “80后”面对着一个充满差距的社会:这里面有城乡的差距、财富的差距、社会关系的差距、工作的差距、人与人的差距。“80后”是接力跑的后两棒,更多人是输在起跑线的人。不济者沦为蚁族,中庸者沦为房奴,佼佼者都是富二代。跟不上的人只好成为屌丝。
  王蒙对“80后”作品的整体印象就是“没有昨天的人”,但谁还有空关心那个变得那么快的昨天?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特别的年代。对当时已经年富力强的人来说,“80年代”是精神的故乡,是生命中的第二个故乡,他们因此重获新生。
  但对在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他们随之分享了物质生活的剧变,也经历了精神生活的沦陷。
  他们是中国第一批真正热爱自己的人;他们活在一种新的物质文明之中,但这种物质文明无法赋予他们任何关于精神的意义。
  所以,“80后”不要寻找精神故乡。因为当他们开始长大的时候,也是中国人开始扔掉过去的时候。很多时候,“80后”致敬的,只是“60后”、“70后”的青春。“80后”,其实是一群没有精神故乡的人。

作者: Owen刘    时间: 2013-6-1 08:43
深有体会啊
作者: zazachen    时间: 2013-6-1 10:09
现实压力越来越大
作者: FMA    时间: 2013-6-1 10:28
是的  我们变得越来越没有故乡感
作者: 似水流年    时间: 2013-6-1 11:14
现实生活压力的确很大
作者: swer    时间: 2013-6-1 13:03
春运有多火,在他乡的人就有多多
作者: 飞飞    时间: 2013-6-1 14:22
我就是没有昨天的人
作者: 小小    时间: 2013-6-1 16:02
swer 发表于 2013-6-1 13:03
春运有多火,在他乡的人就有多多

深有感触呀
作者: 夏木下花    时间: 2013-6-1 16:23
Owen刘 发表于 2013-6-1 08:43
深有体会啊

感同身受啊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13-6-2 08:22
感同身受,悲哀呀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