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在学校"智周万物,道济天下"校训激励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八名学生,带着对免费师范生的关注,怀着为国家教育公平的推进做贡献的愿望,组成了"教育公平进行时"团队,奔赴沪、皖,围绕免费师范生群体和政策展开了调研活动。并通过网络定向对全国在职免费师范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历时一个月十四天。
政策现阶段实行的效果
政策实行6年,"免学杂费"和"有编有岗的保障"对学生报考的吸引力长盛不衰,政策实行的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招收分数在全国持续走高,而且有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或困难的学生报考这6所师范大学的比例明显高于同等次的大学。
"回生源地省份执教"的协议调节,加之按协议返回生源地执教的比例保持90%以上水平。使得这6所全国最优秀师范大学的优势生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均衡的分布,并且在使优秀生源进入教育资源缺乏的中西部地区上效果显著。
而且政策大大提高了师范专业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比例,提高了培养和工作对口衔接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实行时间短,毕业生也只出了三届,这些均衡分布在全国的免费师范生对当地教育的促进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而且不能确定已经走上教职的免师生能否一直从事此行,所以对我国教育平衡的真正作用也没有显现出来,这些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
同时调查中发现了政策实行中体现出的问题,为政策的继续实行与效果的显现埋下了隐患。特在此提出我的综合调查之后的建议:
一.考生报考盲目性大,招生方式亟需调整
在调查中发现,读了免费师范生后后悔的比例竟然高于50%。
现有的免费师范生的招生主要方式是提前批次招生,所以本来没想过要当老师甚至不想当老师的学生,为了增加录取几率而报了免费师范生的比例较大。
调查显示,本身对于教师职业认可度较高,一心从事教育工作的免费师范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心理波动最小,满意度最高。
所以在免费师范生的招生阶段,应该调整方式,招收到更大比例的真正想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提出适当给予6所高校自主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权力, 30%的免费师范生可通过自主招生的形式录取,通过加强面试等形式,真正招收到有志从事老师职业的学生。
团队认为,承接现在大学按大类招生的潮流,也可以在大一大类培养结束之后,选拔出有志于去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地区的学生,给予免费政策。不要求所有师范生都是免费师范生,让有志从事教育事业,但是不想回生源地的学生不会,对6所师范大学望而却步。
二. 免试读在职教育硕士成为学校和学生双方鸡肋
在调查中,对于政策满意度最低的就是"免试读在职教育硕士"。
学生方面,免试二字看起来是减轻了考研的负担,但是这样就成了只要报名就可以攻读的,极大的缺少竞争,读吧,感觉意义不大;不读,大家都有的学历自己没有也不行。
学校方面,华中师大曾经反映:自己培养的学生不能读研,而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也不太愿意到师范大学读研,只好从专科院校录取。而且教育硕士,报名就可以上,教起来苦不堪言,只能在暑假集中教学。
还有学费很高,一年费用大概1万,读两年,没有任何补助。一些免费师范生坦言:读个硕士好像就是国家把本科给我们的补助收回去了。
调查中,很多师范生和专家呼吁放开考研的限制,应该允许免费师范生自主去考脱产硕士、博士,专业更扎实后再来当中学老师,学校更欢迎,他们自身也更好就业。
三.限制太多,免师生感觉自己被"套牢"
相关专家和免费师范生感觉政策不合理的地方最主要是限制太多,
首先是时间的限制,十年有这个规定太长。十年一晃,人生的就定型了。不利于规划自己的人生。新加坡也才3-5年的期限,台湾也就五年。适当缩短时间,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更可以让免费师范生看到希望,为政策注入活力。其实5年的时间足以检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适合当教师,将一个不适合当老师的人定在教师岗位上,最多出一个蹩脚的老师。
其次,就是必须回原地工作的限制。
政策的本意是要实现对于中西部的教育扶持,所以要在保障中西部的师资的情况下,完全不用卡死。
再者允许全国范围内就业,双向选择,也是为免师注入了竞争因素,让竞争更公平,让免师也觉得当老师也是有奔头有挑战的。
当然在此基础上,应该给回到比较贫困地区的学生给予更多优惠,体现出政策的鼓励作用。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