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两名刚到学校的学生正在看地图。记者 赵炎雄 摄
在港内地生因授课语言问题与本地生产生“骂战”?高考状元从港大休学复读准备上北大……连日来,一系列“传言”与新闻将香港高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随着赴港读书内地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港校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内地家长的心。赴港就读的内地生们究竟有怎样的观感?他们在香港是否面临不适应?他们为何选择坚守或离开?记者进行了走访。
“骂战”、休学引发内地人关注
日前,一则香港城市大学内地生和本地生因授课语言问题引发“骂战”的传言,在网上不胫而走,引发热议。紧跟着,有内地媒体辟谣称事态根本没有那么严重。关于课堂骂战传言,据说有内地生因教师授课只讲粤语表示反对。昨日香港城市大学发言人向南都记者表示,城大在开办课程时,会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包括语言方面)而作出相应安排。为此,事件中涉及的中文文学硕士课程的“中国文化要义”科目已事先告知学生上、下学期均可选修;上学期以广东话授课,下学期则采用普通话授课。学生可按个人需要及进度,选择修读有关科目。
今年录取了303名内地学生的香港大学,几天前辽宁状元刘丁宁在入学一个月后休学回老家复读,此举动也引发了两地的热议。
南都记者了解到,刘丁宁大约上月底就向港大提出了休学的意愿,在此之前,港大的多位师长、同学曾与刘丁宁讨论过学习的问题,也了解了她的个人意愿。
港大发言人称,学校无论对内地、本地或国际学生都设有各类辅导和活动,例如学术辅导、校园生活辅导、朋辈支持、学会、舍堂活动等,在各个方面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各项需要。
由此观之,无论是状元休学,还是所谓的课堂骂战,并没有上升到“矛盾”的层面。但毫无疑问,随着越来越多内地生赴港读书,他们在香港的适应问题,已引起了内地家长的关注。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港校在内地录取了1400多名学生。2012年,8所香港高校共录取约1600名内地新生,较2011年的约1440人上升超过11%。今年香港8大高校录取了1590名内地尖子生。
香港中文大学招收内地生多年。校方表示,学校一向重视非本地学生的适应问题,大学每年都会为新入学的非本地同学举办各类迎新活动,并会就安排注册、选课的事宜进行辅导,以协助学生适应全新的教学模式。
据悉,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本科生联合会,是香港各大专院校中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为成熟且具有影响力的内地本科生团体之一,目前注册会员超过千人,该会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本港与内地学生间的联系,通过举办不同的活动,让内地学生更快融入香港社会。
文化差异 语言是道关卡
国际金融中心、世界时尚之都,众多光环加身的香港,对不少初来港的内地生充满了诱惑,但如何沉下心来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与当地人和谐相处,对一些内地学子来说,仍是一种挑战。首先,语言就是一道关卡。
“听不懂(广东话),真的听不懂,而且完全没有适应的过程。”在香港城市大学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曹同学,来自黑龙江,到香港已经两个月,除了地域间隔引发的水土不服之外,文化差异也是她担忧的。
“吃饭、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小事,但是上课听不懂,对学生而言真的很痛苦。很多内地同学都担心广东话还没听懂,在校学习的一年就过去了。”曹同学告诉记者,她曾和其他内地同学一起估算过,在香港读硕士平均每天的课程与连带的花销就要一千多港元,面对如此“贵”却又听不懂的课程,不少内地同学都是十分头痛的。
曹同学认为学校应当尽可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实很多授课型研究生课程班的学生都是内地学生为主,本地学生几乎没有,以我们班为例,全日制的本地生就一个,少数服从多数的做法我觉得也是有好处的。”
高考结束后,Jam es就从浙江老家来到香港,如今已是他在香港学习的第九个年头。“入乡随俗,来到这里就应该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没理由你去美国也要人家用中文给你上课吧?”Jam es的态度是“既来之则安之”,他认为内地学生的粤语听说难题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来自江苏,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尤同学的立场更折中。他说纯粹以粤语授课对于一些完全不懂粤语的内地生来说确实难懂。但香港毕竟属于中国,普通话和粤语应兼容。他的建议是课堂上教学干脆用英语。
成见与隔阂仍在?
随着香港与内地交流的日渐频繁,一些内地人与港人在日常生活也会有些小摩擦。“在餐厅吃饭,或是购物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港生说着广东话,对我们指指点点的,对于和内地学生一起做小组讨论,不少港生也很排斥,但是这些都还算好的。”曹同学告诉记者,校园内的“排斥”现象还不算严重,“有一次我在迪士尼乐园门口玩,有个发问卷的人来找我。得知我是内地人,对方的脸色立马就变了,还把问卷收走了。”
在香港呆了一年的尤同学说,当地学生一般都会形成local的小团体,不会轻易地融入我们内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不过,只要不断地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文化和个性,还是可以和他们做朋友的。”尤同学表示,在香港生活的一年不少港人给了她帮助,社区保安会在下雨天时,主动将伞借给内地学生,而一些本地生也会组织一些粤语的课程和文化知识,让内地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香港的生活。
在尤同学看来,香港是中式和英式文化的交融,其实港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尊崇的。尤同学表示自己在香港还没有遇到过不被尊重的事,“不少内地人的做法在这里受指责,与他们自身的行为有关,即便发生在内地依然会被指责,人们不能因事发香港,而刻意放大、争锋相对。”
“其实大多数本地学生都不排斥内地的同学,也有很多内地人很好,我们很愿意跟他们交朋友的。”M ay是香港一名大二的本地生。她认为一些来港旅游内地人的某些行为,给港人造成不好印象,在不少港人心中形成了固定思维。
各抒己见
在香港读硕士平均每天的课程与连带的花销就要一千多港元,面对如此“贵”却又听不懂的课程,不少内地同学十分头痛。很多授课型研究生课程班的学生都是内地学生为主,本地学生几乎没有,以我们班为例,全日制的本地生就一个,少数服从多数的做法我觉得也是有好处的。
———正在香港攻读研究生的曹同学
入乡随俗,来到这里就应该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没理由你去美国也要人家用中文给你上课吧?内地学生的粤语听说难题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
———来自浙江已定居香港的James
纯粹以粤语授课对于一些完全不懂粤语的内地生来说确实难懂。但香港毕竟属于中国,普通话和粤语应兼容,建议是课堂上教学干脆用英语。———来自江苏在香港读书的尤同学
相关观点
A 香港仍是求学天堂
尽管有方方面面的“抱怨”,在不少内地学生眼里,香港高校仍是自己理想当中的最佳学府。“就读手续简便,费用较出国低,语言文化相近,这些方面的压力都比出国小。”曹同学说,到香港读大学仍是不少内地学生的梦想。
2004年来港,本科、硕士都是在科技大学读的电子工程,现在在中文大学读博士继续深造的Jam es说,他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与学习,更获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香港有全球最好的师资,硬件设备,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是学习的天堂。”
B 港校就读 人脉不如清华、北大?
今年高考,南山区华侨城中学考生张怡雯以总分697分的成绩,获得南山区理科状元,填报志愿前,她跟清华和港大都接触过,多方权衡之下,最终选择了北大。“香港大学主要生源来自香港,内地优秀生相对较少,而大学里不光老师重要,同学资源也很重要。”张怡雯说。
据介绍,去年深中上了清华、北大分数线的考生,基本被这两校录取,就读港大的少之又少,今年选择港大的也不多。深圳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宋德意分析,这中间其实并无规律,比如今年本来想报读港大的卢菲婷,最终选择了清华,而有一个高分考生,清华、北大争取了很久都没用,他就是要去港大。
但宋德意认为,深圳乃至南方的考生,在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时候更理性,不会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目标去权衡。“很多高分考生选择清华、北大,一个原因是这两所大学汇集了国内顶尖学生,这种同学资源对今后发展至关重要。”
欢迎光临 家长易论坛 (http://www.jzyi.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