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4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待遇人情生活质量 阻碍留学人才归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6:08: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当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高层次人才。被称为“第六代”的优秀留学 (微博) 人才,能为国家开启何种新气象,备受社会期待。

2013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人员回国总数已达109万人,其中,近5年回国的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别是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7%,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归潮。目前,中央层面的“千人计划”已引进3319人,各地也纷纷制定地方吸引人才计划,已吸引两万多名海外人才回流。

虽然我国留学人员回流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报告,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哪些因素阻挡了优秀人才回国?怎样才能吸引更多走出去的优秀留学人才回流?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海归和留学生专项调查显示(1223名有海外留学经历者参与),66.7%的受访者首选健全法制。

优秀人才回国主要从事哪类职业?54.0%受访者选择“创业”

80后留学生周然,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微电子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回到深圳从事模拟IC设计工程师工作。说起回国的理由,他表示:“在美国工作没有归属感,有回国大干一场的热情。”他认为美国自金融危机后,经济不太景气,失业率较高。美国的大环境虽然公平,但中国人还是很难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华人的圈子普遍较小。“在一些美国人眼里,中国产品还是廉价的代名词,我心里挺不舒服,希望回国为改变现状作一点儿贡献”。

“真正想干事的人一定会选择回国。”孔晶晶也是一位80后,2011年从加拿大回国。虽然在加拿大时拿着高薪,生活比较安逸,但她还是感觉好山好水好无聊,再待10年回头看,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而在国内,有能力有闯劲儿的年轻人很快会崭露头角,比如一些上升的创业型公司不会让员工熬年限,有很多破格提拔的方式,她的一位朋友33岁就做到了上市公司的副总裁。国内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热闹的生活,终于促使她回国。

日本冈山大学社会学博士贾铁,在河南省信阳市创办了一家留学培训机构。他选择回国主要是家庭原因,“父母年纪大了,就我一个孩子,我不可能在国外漂太久”。他认为,现在中国对海外人才的政策很有吸引力。比如,留学回国人员在河南创办企业有免税政策,还会根据企业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给予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或银行贷款财政贴息。

调查显示,46.6%的受访者感觉当前回国的优秀留学人才“较多”,21.4%的人持相反观点,28.9%的人表示“一般”。对于优秀人才选择回国发展的原因, “与亲友团聚”被排在首位(72.5%);其次是“看好中国经济增长潜力”(60.3%);再次是“很难融入国外社会”(53.4%)。接下来依次是:国外找不到好工作(51.9%);心理归属与文化认同(49.7%);拿不到外国绿卡或国籍(45.0%);国内就业创业机会多(33.9%);国内生活舒适方便(24.9%);报效祖国(22.2%);“千人计划”等好政策吸引(14.8%)等。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总体来说这几年回国的人才越来越多,他们和之前的海归相比有很大变化,比如原来学成回国去大学或研究所的人很多,而现在不少人选择去企业或者自己创业。他们在国外已经工作了一些年,看到国外市场的局限性,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在中国发展潜力更大,他们也看到中国这几年的发展比较快,有很多难得的机会。同时,我国也出台了“千人计划”等鼓励人才回国的政策,给他们回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优秀人才回国主要从事哪类职业?84.1%的受访者首选“外企”;54.0%的受访者选择“创业”(41.2%);42.9%的受访者选择“合资企业”;40.2%的受访者选择“高校或科研机构”。其他职业领域有:国企(29.6%)、国际组织(28.6%)、自由职业者(25.4%)、民企(19.1%)、党政机关(12.2%)、国内非政府组织(8.5%)、事业单位(6.9%)等。

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认为,当前留学人才回国在职业选择上有一定局限性:一是一些有固定编制的科研机构或者事业单位,用人指标非常严格,没有出就不能进,留学生想进去很难;二是留学生出国前选择学校、专业过分集中,国内相应领域人才饱和。还有一些人没有把回国作为最初的方案之一,回来之后难免有“摩擦”;三是一些留学生的择业观有问题,只瞄准一线城市。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大企业会转移到二三线城市,有的县级市求贤若渴,给出非常好的待遇,但是这些地方很难吸引留学生。

调查显示,84.1%的受访者感觉当前优秀人才回国主要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业创业,12.2%的受访者认为是二线城市,2.7%的受访者认为是三线城市。

78.8%受访者认为人情关系复杂阻碍优秀人才回国

“中国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能身在其中去观察、研究并影响这个变革进程实在太难得了。”薛澜在1996年从美国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目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有近50位全职教师,其中近一半是海归。

薛澜坦言,现在年轻老师回国比起当年的自己要难得多。“我刚回来时分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4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在当时还算过得去,后来也分到了新住房。但现在有相当多的老师仍住在我当时住的老房子里。国内高校教师工资制度不合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北京房价又这么贵,一般老师的收入很难买得起房子。这些情况阻碍了一些优秀留学人才回国。”他还指出,近年来,也有一些学公共管理的留学生,希望回国后能够进入政府部门发挥所长,但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话语体系跟国内不同,参加公务员(微博)考试并不占优势。所以不少人回国后不能从事真正想做的工作。

“国内房子、汽车太贵,与工资不成比例,是大多数留学生不回国的最重要原因。”周然说,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应届生在北京、上海的顶级外企里待遇一般在每月10000元~12000元,而在美国能拿到3~5倍的工资。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本土公司的技术与外国的差距更大,一些高端人才回国对职业发展不利。

哪些就业创业因素阻挡了优秀人才回国?民调发现第一是“薪酬待遇比国外低”(71.4%);第二是“职业发展压力大、空间小”(60.3%);第三是“所学专业无用武之地”(49.7%)。接下来依次为:公平竞争和投融资机制不足(47.1%);企业文化不好(46.0%);行业领域开放不够(41.8%);政府干涉多服务不足(37.6%);学术行政不分,科研效率低(37.6%);对有关海归的政策缺乏了解(29.1%);职称评定有瓶颈(26.5%)等。

即将从瑞士洛桑大学癌症与免疫专业博士毕业的程剑频,打算在欧洲其他实验室寻找做博士后的机会。她感觉80后博士生比较以前的留学生,更喜欢自由的科研环境和简单的人际关系。她有不少在国内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学,普遍反映难以全心投入科研项目,大量时间耗费在不相关的人际交往和行政事务上。另外,国内现有的食品药品公司极少自主研发,生物学博士进入相关领域工作的机会不多。从生活方面来说,欧洲福利健全,非常吸引人。以养育孩子为例,在芬兰女性带薪产假长达10个月,可领取正常工资的70%,并且工作位置最长可保留3年。还有,国内现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较为严重,而欧洲国家整体环境优美,食物让人放心。

哪些社会环境因素阻挡了优秀人才回国?78.8%的受访者首选“人情社会,关系网复杂”;77.8%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社会诚信度低”;75.1%的受访者感觉“生活质量低”。其他因素包括:法制不健全(67.7%);食品安全问题严重(61.9%);房价太高,买不起房(61.4%);自然环境恶劣(60.3%);户口档案限制过严(48.2%);退休养老难以保证(40.7%);子女入学难(36.5%);个人所得税过高(30.7%);计划生育政策缺乏人情味(30.2%)等。

“虽然很多人抱怨国内雾霾严重、环境不好等,但是真正想回来的人不会在乎。那么多老外都来了,可见中国的吸引力。”在孔晶晶看来,各地对优秀留学人才的政策非常优惠,问题是没有找到真正愿意回来的人。一些政府或者国企最看重头衔,但国外的管理者一般要到45岁以上,这些人在华人圈子里地位相对较高,子女也即将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他们更希望陪在家人身边,没有太强烈的回国愿望。反而是35岁~45岁的人既有能力也有冲劲儿,相比之下更愿意回国,这些人需要的是平台。

42.9%受访者认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回国

“留学生并不全是人才。”桑澎提醒,当年高考(微博)落榜或者考不上好大学后选择出国留学的人不在少数;另外一些学生通过中外合作项目出国,很多学历都不被承认。他认为,优秀的海归一定能将国外先进的技术、思想和国际通用的行为规则等带回来,使国家产生向前迈进的动力。

“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在《中国未来核心竞争力:高层次人才》一文中强调,如何将我们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智力密集型?要靠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而人才是指高层次的世界级人才,是那些在本研究领域、本行业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端领军人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以钱学森、郭永怀、钱三强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人才创造的“两弹一星”奇迹。如果没有这些高端人才,中国在尖端技术乃至国家安全方面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

施一公提到,当前不少人把项目人才与高层次人才混为一谈。项目人才往往只在狭小的本专业项目上有独到见解,而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大学的优秀教授,往往既能从事前沿的科学研究,也可以担当技术总监,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相比之下,国内往往把青年培养成专攻一面的项目人才。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在是中国下决心真正重视高层次人才的时候了。

调查显示,40.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需要更多像施一公那样的人才回国。42.9%的受访者相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回国。

在为各地政府和企业招募海外人才的这两年,孔晶晶感到其他国家对优秀人才的争夺特别激烈,“我们去一些欧美国家招聘经常遭遇拒签,他们就怕我们把尖端人才带回来”。不过,也有一些非常好的学生回国之后并不被认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让她觉得是巨大的浪费。

“吸引人才最好的办法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薛澜说,当前国内已经有大量学成回国的人才,如果能创造很好的条件让这些人才脱颖而出,就是最好的吸引力。如果优秀人才回国之后出不了什么成果,国外的人就会认为环境可能有问题,所以改善国内人才成长的环境至关重要。此外,美国的移民制度在吸引高技能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也可以通过制度建设一方面吸引自己的留学人才回来,另一方面也要能吸引更多国际优秀人才来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认为,香港吸引人才的政策值得内地借鉴。香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自由——自由的经济、自由的人才流动,很多大公司、好公司的亚太总部都设在香港。所以它能给人才提供好的就业前景,而且人才与公司签了就业合同之后,雇主就会去帮忙办理香港的签证,在他们合法居住满7年之后,可以自动转成永久居民,能享有很多福利,这样既有就业前景又有生活保障。 “人才是随着好公司流动的,好公司愿意在哪儿落地,人才就会流向哪里。”

中国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回国?66.7%的受访者首选“健全法制”;65.1%的受访者希望“改善自然环境,提高食品安全”;63.0%的受访者建议“开放人才引进领域,促进体制内外人才流动”;62.4%的受访者期待“实施与优秀人才配套的薪酬制度和考核机制”。

其他建议有: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政策性服务 (52.9%);建立与优秀人才的信息沟通渠道(47.6%);完善科研管理体制(46.0%);放宽户籍限制(45.5%);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42.9%);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37.6%);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36.5%);保持政治稳定(33.3%);建立健全人才移民制度(32.8%)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9-6 08:47:58 | 只看该作者
不信,我几个同学出去了都没回来
板凳
发表于 2013-9-6 08:48:30 | 只看该作者
大环境是根本原因
地板
发表于 2013-9-6 08:48:31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9-6 08:51:43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9-6 08:59:21 | 只看该作者
一般高端人才还是会选择国外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啊
7
发表于 2013-9-6 09:03:57 | 只看该作者
心理落差太大
8
发表于 2013-9-6 09:06:30 | 只看该作者
出去了,能不回来的基本都不回来
9
发表于 2013-9-6 09:09:33 | 只看该作者
我师兄出去这么多年了根本不想回国,
10
发表于 2013-9-6 09:11:44 | 只看该作者
特别是经商的。和zf打交道。
11
发表于 2013-9-6 09:16:34 | 只看该作者
炭黑日记 发表于 2013-9-6 08:59
一般高端人才还是会选择国外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啊

我也觉得 我的同学没有一个回国的
12
发表于 2013-9-6 09:19:28 | 只看该作者
回来创业太难了,中国的社会关系太复杂了,没有根基很难成功。
13
发表于 2013-9-6 09:31:09 | 只看该作者
好多高官都移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6 15:32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