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流] 5年级小学生因没考满分大哭不出门 做题“自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0:2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希望所有父母孩子都看看这期最强大脑李云龙和安德烈的对决,到底谁赢了!”上周五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节目无疑在家有学生的父母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爆网友们关于教育“得失心”的大讨论。12岁的李云龙在节目现场失声痛哭的场景让不少家长深深反思:享受过程和看重结果,到底哪个更重要?
  扬子晚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些家长、老师在和孩子相处时,往往会把自己的各种“要求”传递给孩子,甚至有孩子因受不了压力而崩溃。“我承认,之前一直会和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看完这场节目,我决定再也不说了。”一位扬子小记者的家长这样告诉记者。
  扬子晚报记者杨甜子王璟
  电视回放
  《最强大脑》中
  误以为自己输了12岁选手崩溃大哭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蛋叔”李勇这个名字一直伴随着各种争议,他与12岁的儿子李云龙在最近三期节目播出后不断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网友的板砖和口水,尤其上周五李云龙在国际赛场上的崩溃大哭,让许多人认为李云龙是赢了比赛输了快乐,并谴责李勇“虎爸”式的教育方式。
  上周五《最强大脑》中国队对战意大利队,李云龙对阵意大利少年安德烈,记忆51对新人的站位顺序。由于一个小误会,李云龙认定自己摆放错误,在现场崩溃大哭。节目一经播出,网络上口水、板砖通通飞向李勇父子,认为中国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对于儿子的眼泪,李勇起初也有些生气,不过李勇认为:“他们都是只有12岁的孩子,委屈了就哭很正常。在前一天熟悉比赛规则时,安德烈一连记错了好几个地方,他崩溃了,趴在爸爸怀里哭了很久。我们没有人觉得这是丢了一个国家的脸,都去安慰他、鼓励他。”
  在对李勇父子的争议中,最多的是对李勇教育方式的讨论和质疑。现场嘉宾陶晶莹问:“李云龙,你有梦想吗?”李云龙迟疑了许久才回答:“没有。”这在网络上一时引发“虎爸式教育”的讨论热潮。
  对此,李勇表示李云龙答完之后很后悔:“他说当时就是反应不过来,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12岁的李云龙学过围棋、珠心算、魔方、记忆。李勇说,自己在儿子训练过程中的角色是“教练和监督员”。李云龙的中期目标是“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但这个目标并非是他给儿子设定的,“这是李云龙和他的姐姐商量决定的,我并没有干涉他们。”有人说,李勇是在利用儿子完成自己的梦想,李勇并不赞同:“应该这样说,儿子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的梦想了。”但紧密的训练安排,确实是李云龙这个年龄的孩子不愿意承受的。李云龙有时会对父亲说:“我想出去玩。”李勇也常常苦恼,“我也一直在跟儿子商量,我们的训练计划调整过两次了,就想多挤出点时间给他自己。但训练,真的不能少。”
  面对质疑,李勇苦恼,但依旧执着:“我会坚持我的教育方式,因为这是对李云龙真的好。”本报综合
  这些孩子也“崩溃”过
  数学少考了3分五年级孩子疯狂做题“自罚”
  语文95分全班最高,数学97分全班第二。上学期期末成绩一出炉,五年级的男生吴浩(化名)便开始懊恼,数学试卷上丢失的3分去哪儿了?从小到大,吴浩一直都是老师和同学们心中公认的“学霸”,五年来的数学考试几乎没有失手的时候,语文和英语成绩也一直是全班第一。虽然总分加起来,吴浩的期末成绩依然是全班第一名,但他依然为成绩单中数学考分的“瑕疵”懊恼不已。拿到成绩回家的当天,吴浩将自己闷在房间里哭了大半天,当天的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吃,以此作为“自我惩罚”。
  “我们以为孩子当天懊恼一下就行了,谁知道当天晚上,他房间的灯也一直亮着。我悄悄打开他的房门,发现他一直没睡着,躺在床上叹着气。”吴浩的妈妈说。第二天,吴浩依然没有吃饭,不吭声地在房间里做起了练习题,家人怎么劝都不管用,吴浩说什么都不愿意走出房门。这样的状态吴浩持续了十来天,家人原定的寒假出行计划全部被打乱。睡不好觉,不愿吃饭怎么行,耗费三个小时做通思想工作后,吴浩的妈妈带着儿子来到了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面对医生的心理疏导,吴浩失声痛哭,“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少考那3分,太丢人了,我必须要惩罚自己。”吴浩说。
  “这个孩子太要强,虽然心理疏导之后他的症状有所缓解,但将来面临压力更大的高考的时候,他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更大。”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告诉记者,在和吴浩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袁主任发现,虽然吴浩的妈妈多次表示要对孩子“放养”,但在平时依然会不自觉给孩子“定目标”,“考到一百分给奖励,考不到100分就‘不喜欢孩子’,时间一长,孩子的心理状态会发生变化。”
  为小升初进名校六年级女孩整夜睡不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一些像吴浩这样自己特别要好的孩子,往往对自我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不允许自己出现失败,因此一旦出现挫折就会特别痛苦。而另外也有一些孩子,他们因为承受了来自家长或学校等方面的压力,生活变得十分忙碌并且整日生活在焦虑之中。“我总是很担心自己不能做好,让爸爸妈妈失望。”小萱(化名)是南京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即将面临的小升初让这个小女孩忧心忡忡。“妈妈跟我说,我得上个好初中,这样以后才能上好高中、好大学,以后才能有好的工作。为了能上名校,妈妈说她在到处求人,而且花多少钱也愿意。她不停地跟我说:你自己要争气!你成绩好妈妈才有脸去请人帮忙。我学习真的很认真,但是我觉得我很累,晚上一想到上不了好初中我都会整夜整夜睡不着。”小萱的一个“累”字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
  “我恨弹钢琴!”小莉(化名)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她的钢琴已经8级了,原本是自己要求学的钢琴,现在却看到钢琴就跟看到仇人似的。“妈妈不停地逼我练习,叫我考级,她跟我说:我考到钢琴十级她就再也不管我钢琴了,可是我就是不想再弹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并非无忧无虑,各种各样来自学校和家庭的烦恼让孩子们“喘不过气”。“我学校调研考试英语考砸了,被老师先后骂了有1个小时。”玄武区一所知名小学的小君(化名)告诉记者,她很在乎老师和同学对她的评价。“我不想变成差学生。”
  孩子为什么会“崩溃”
  家长总想孩子更好,要求过高让孩子备受压力
  “12岁的孩子在这样大的场合没扛住哭了,这挺正常的啊。”家长丁先生是《最强大脑》的铁粉,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开播以来的所有节目,对于李云龙开赛以来的所有表现了如指掌。“这么大的场合,带着孩子去比赛,总归会有些压力的,而且孩子总有好胜心,谁不想赢?”丁先生认为,12岁的孩子还没经过太多的“捶打”,心态相对比较脆弱也不算意外。
  在生活中,丁先生其实也是位“虎爸”式的家长,“我和太太都是博士毕业,孩子的智商肯定没问题,关键就看用功的程度。”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家里的第三个博士,丁先生没少费脑筋,儿子刚刚踏入小学的门槛时就给他报了奥数、英语和信息三个兴趣班。但无奈的是,父母的高智商在儿子身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小丁的功课始终考不进班级前十名。眼看着同事的女儿一路“高歌猛进”的成绩单,丁先生非常眼红,决定将儿子晚上放学后的时间也利用起来,送到一对一的老师家进行补习。“大脑是可以被开发的,男孩子发力晚,现在给他做好时间规划,抓紧一些,将来一定能成才。”
  李云龙的眼泪不仅让《最强大脑》节目组乱成一团,电视荧屏外的家长也看的心悸不已。“我决定再也不和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了,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压力,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的一位学生家长朱女士看完节目后决定,先进行“自我反省”,然后再来教育孩子。
  朱女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每一次孩子扒着“家校通”看成绩后,都会对自己的瘸腿科目叹气很久,“我也会安慰她,这一次考得不好还有下一次,数学成绩总归会上去。但看到家长群里其他家长在晒成绩,还是会忍不住说她两句。”但每次朱女士唠叨时,女儿小朱总是冷面以对。“以往总觉得她只喜欢听好话,一说其他孩子比她好就生气,现在这样想想,我是不是应该换一种表达方式来引导女儿的成长?”
  专家视点
  别只盯着孩子学习还要关注“情感发育”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中国,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沿袭上千年。而“粥少僧多”的现实让很多人认为,只有比别人更强,才能获得更多。“我们在教育中,往往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就拿比赛来说,很多中国家长带孩子参加比赛是要拿奖的,而并非享受比赛的过程。”南京莲花实验学校校长李建华认为,现实中,人们往往为了某一样东西,就会窄化成一条线。打个比方来说,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很多时候,我们就只会盯着“到那个地方”这个最终的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地去到达,但是我们却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其实,对孩子来说,学习有智力因素,还有非智力因素影响。家长在教育中,应该设法唤醒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孩子的成功。“看一个孩子的成长或者成功,不仅要看他的知识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还要看他相应年龄段的情感发育程度。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成功,但属于每一个人的成功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一味强调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情感的同步发展,那么孩子在遭遇很多变化和结果的时候就会出现无法承受的情况,这样的打击对孩子来说是很残忍的。”
  教育是农业非工业请让孩子“慢慢长”
  “我觉得李云龙这个孩子的表现,并没有必要去放大。因为他是一个孩子,他正在长大,在成长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是有原因的,他更应该被鼓励和安慰。”特级教师、南京市教研室书记刘永和告诉记者,不过这期的节目还是能给教育带来一些思考。
  首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以太多的功利性目的来要求。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就是要给阳光、给水、尽心施肥,让农作物慢慢成长。对孩子也是这样,如果非要让孩子背负“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出类拔萃”这样的枷锁,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第二,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也就是说,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关注到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提醒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比赛,但请不要让功利性的竞争弥漫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很多比赛只是短期的结果,笑到最后才是真胜利。因此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罢,都不能过于短视,逼着孩子去追逐所谓的成功;第三,“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如果家长的言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建议家长首先要学会的,是要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只盯着结果,而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过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4-3-19 14:44:4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孩子现在很难有童年的快乐了,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上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13 14:26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