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 以“母语”为话题作文导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0 09: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以“母语”为话题作文导写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母语”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这道作文题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母语是一切语言的基础,感受、关注、学习、运用并发展母语,是我们的生命和思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道作文题将学生引导到语文学习的本原,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同时,这道题极富时代感和针对性。一方面,当今世界汉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很多国家,学习汉语,了解汉语,运用汉语已经逐渐成为热点。另一方面,汉语也受到强势语言英语的冲击,前景令人担忧。在国内,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社会上,由于网络语言的冲击,汉语的纯洁和规范性也受到挑战。这道作文题直接触摸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也是命题者的意图所在。
  写好这篇文章关键在审题。首先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词“母语”。在这则只有135字的材料里,“母语”就出现了8次之多,整个材料都是对“母语”的解说,材料十分单一,整个材料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道话题作文。另一方面,这则材料概括了母语的价值、作用和意义,最后用“感受”“学习”“运用”三个词概括了我们与母语的密切关系,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思想表达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又是一则材料作文。只要认真揣摩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有许多写作的角度。比如,可以阐述母语的性质和价值,可以论述母语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叙述你或者是身边的人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故事。因此,这篇文章并不难写。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们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背景下来谈论母语的,强势外语的冲击,网络文化的入侵,都会使我们对母语的前途深感担忧,文章必须涉及我们母语的这些现状以及人们对母语的态度,而一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了,文章就会进入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在写法上,如果是写议论文,开头就要紧扣“母语”入题,做到不枝不蔓。材料中提到的母语的价值、意义和作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都是写作的角度。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挖掘。开口小,挖掘才深,这是今年高考满分作文成功的地方。如果面面俱到,平均使力,必然是蜻蜓点水。在文章中,不仅要呈现自己的认识,而且要呈现认识和思维的过程,让人信服。如果是写记叙文,必须用叙述的语言,或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或再现一段人生经历,体现母语的价值、意义和作用,或选取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一个角度,用感性的语言展现一个精彩的片断。
  当然,写好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高中学生从家门到校门,涉世不深,经历有限,很少有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法兰西语言的那种情感。二是缺少对生活的发现,比如我们每天都在与母语打交道,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就是写作的范围,而这些往往会被考生熟视无睹。很多考生感到无话可写,便是这个原因。
  比起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今年的湖北题有一个很好的导向,那就是引导考生关注生活。这里的生活包括考生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故事,还包括我们的课堂,我们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引导,相信今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会对高中的作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满分例文一】
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
●湖北考生
众所周知,一个民族用以区分其他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不是武器,不是权势,而是语言,是我们从开口说话到死亡一直都不能割舍的母语。
以前很不理解,明明都是说英语,为什么还偏偏要分出一个英式英语,一个美式英语呢?大都是同一种语言,干嘛还要创造一些彼此不能互相理解的词来增加沟通的难度呢?
直到我渐渐长大,便开始懂了,甚至还有些同情那些美国语句。可能你会问,不论在哪一个方面都是居世界先列的超级大国的美国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但我认为,美国虽然有钱,却也贫瘠得很。说得夸张一点,就是除了钱,穷得什么都没有了。他们没有文化,没有语言,虽然强大,却没有自己的历史。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理解美国人非要创造出一个美式英语的道理了吧!
对,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母语。对于当年那一批来到美国的英国人来说,他们早已不是英国人了。在远离了那个地方后,再也不能以英国人自居,自然也不能再说那里的语言了。所以他们选择了美式英语。独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个宣言。独立,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语言。所以,在我看来,美国真正的独立是从美式英语开始的。
在我的认识中,文化一直就是一种混乱不清的理念,我们口口声声说要守住中国的根,守住中华泱泱大国几千年的文化,可是该怎么守?
我还记得早几年,爸爸的一个好朋友偕妻女回大陆,他很早就去了香港,并在那里成家立业。他的女儿与我年纪相仿,却始终不曾开口说话。某一次,我听见她和她爸爸的对话,纯正的英语让我很是羡慕。事后,我跟爸爸说了自己的看法,爸爸却说了句我当时听不懂的话,他说“她已经不是中国人了”。
直到过了很久的今天,我才明白爸爸那句话的含义,一个连国语都不会说的人,注定是一个回不了家的游子,徘徊走四方,却找不到根的感觉,很是可怜的。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自下而上发展之根,是文化最后的净土,我们可以不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记住,不要忘记母语,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
守住母语,守住文化最后的净土,守住华夏之根。
[满分理由] 这是一篇有独到认识和体验的议论性散文。采用“巧为灵魂定位法”,开头、中间、结尾多次点击观点,文章从“母语是世界各民族相互区别的标志”落笔,通过美国人没有母语而创造美式英语的历史事实,感悟到美国的独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一个宣言,更是一种符号,一种语言”,这种认识,新颖独到,新人耳目。
在论述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的事实,感悟到:“一个连母语都不会说的人,注定了是一个回不了家的游子,徘徊走四方,却找不到根的感觉”。这种感悟真实可信。但考生的认识不仅停留于此,还能上升到更高的理性层面:“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自下而上发展之根,是文化最后的净土。”由此可见,本文对母语的感悟和理解,没有重复公众话语,没有附会他人的说教,而是融合了考生独到的认识和体验,并将这种认识和体验的过程完整清晰地传达给阅卷老师。
从内容看,切合题意,中心突出。从表达看,语言质朴自然,表意清晰流畅。从发展等级看,能透过语言现象深入本质,见解新颖,观点具有启发性,个性色彩鲜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2-4-21 18:15:0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来顶一下..  
板凳
发表于 2012-4-21 18:15:08 | 只看该作者
顶下再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6 22:26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