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溺爱的心理真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5:0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溺爱是一种毁灭性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它会压制孩子的成长。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奶粉要买最好的、早教中心要去最高档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父母在为孩子花各种名目的钱时给自己的自我安慰。这里所谓的起跑线,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起跑线。“当他们是孩子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受到理性教育模式的熏陶,或者说很多人没有找到良好教育和好父母的答案。成为父母后,他们自身承受着沉重的职业压力,孩子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压力。用什么来调节压力?在找到良好途径之前,可能就是一些不理性的攀比和物质补偿。”,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对孩子拼命的好、失去理性的好,其实是在内心对自己好的一种表现,不是因为如何爱孩子,而是在补偿对自己的爱。带着这样种对自身爱的补偿,使父母在对待孩子失去了一种理性,甚至是带着深深焦虑的。
  一、溺爱的表现:
  溺爱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大、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
  二、溺爱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1、溺爱会阻止孩子的心理甚至是生理的成长
  当父母溺爱孩子的时候,他们很容易会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长需要。溺爱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一辈子都做他们“内在小孩”的被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觉到失落,就像是丢掉了什么似的。
  2、包办型溺爱让子女为父母而活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太重视塑造,刻意按照他们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
  “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在中国,包办型的高度溺爱一般都伴随着一个高要求:好成绩。也就是说,包办型溺爱是交换性的,父母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但孩子要回报一个好的学习成绩。部分包办型溺爱下的孩子成功了,但是有一天这个孩子长大了,会突然觉得没有为自己活过,大量包办型的孩子失败了,他们一生中都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
  3、溺爱是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
  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记:教育好孩子的101种方法》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
  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
  夫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你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为他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4、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的感受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不止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严重不信任自己的感觉,令他们不从自己的身上寻找认识自己,而是从别人对自己的定义中寻找答案。结果就是,他们迷失了自己。
  在这段对话过程中,妈妈一直试图否认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判断,而试图将她自己的判断强加在女儿头上。她这样做,无疑是在告诉女儿,你内心的想法、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的判断,是错的。她所谓“倔”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的感受,我才知道,但你居然不承认。
  妈妈这样做,其实是在将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投射到女儿头上。看起来,她是在溺爱女儿——让她吃冰淇淋,实际上,她对女儿的真实存在视而不见。
  实施溺爱行为的父母,其实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也并不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需要,甚至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真实感觉、真实想法,他们只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心目中的小孩的形象,而这会让真实的孩子丧失自我。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爱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枷锁,然而,在习惯了包办型溺爱的父母看来,他们才知道孩子的感受是什么,而孩子自己却不知道。
  譬如,妈妈坚持让女儿学了10年钢琴。但是,上高中后女儿放弃了,不再弹钢琴了,而且告诉妈妈,她不喜欢弹钢琴,也不喜欢她的老师。
  但这个妈妈却认为,女儿肯定喜欢弹钢琴,要不怎么能弹10年呢。而且,她也一定喜欢老师,要不老师凭什么喜欢她。
  这是很多家庭一个习惯性的悖论: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别人都知道你是谁,而你自己却不知道你是谁。
  5、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成为“他人的地狱”。
  一般来讲,包办型溺爱培养出来的孩子,尊重父母,尊重别人,也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是丧失了自我。但相反,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他们不尊重父母,轻视别人,也无视法律和伦理道德,他们只想肆意而为。所以放纵型溺爱会培养出“他人的地狱”和“社会的敌人”。
  可以这样讲,包办型溺爱中,父母将孩子当成了“自我的延伸”,孩子成了父母僵化的复制品,而在放纵型溺爱中,父母自愿做孩子的“自我的延伸”,他们是孩子的手和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孩子的指挥。在放纵型溺爱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却要惟命是从。这是一种颠倒的爱,是一种最为懒惰的爱,也是最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爱。
  因为父母放纵型的溺爱,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让其他人围绕着自己转。一些家长可能乐于看到孩子喜欢指挥别人,他们会认为这是孩子天生的领导才能。但是,这种早早就惯出来的“领导才能”因为缺乏对别人的理解,不仅会成为“别人的地狱”,也会成为自己的地狱。
  在放纵型溺爱下长大的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极易成为问题学生。因为被溺爱的孩子习惯了别人替他解决问题,但学习是一个人的事情,别人怎么努力都不能替他掌握知识。不仅如此,因为学习成绩糟糕,老师和同学都不再关注他,为了重新成为大家的关注中心,他们有可能会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恶劣行为,譬如在课堂上骚扰其他同学,给同学老师起绰号,故意找老师麻烦……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赢取别人的关注。
  凡事占上风,太想成为关注点,这是很多问题孩子制造麻烦的原因。他们多数人难以通过取得好成绩而成为大家的关注点,就只好去制造麻烦。
  6、放纵型溺爱的父母在培育自己的敌人
  放纵型溺爱发展到最后,还会培养出“父母的敌人”。
  譬如,在吃鱼和鸡的时候,妈妈她会把骨头先剔掉,孩子小时候如此,上学后仍然如此。父母会说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孩子的时间,防止他上学迟到。而孩子会因为习惯成自然,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放纵型溺爱会导致孩子心中根本没有其他人,如果父母不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最终也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地狱。
  并且,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经常伪装得很强大,但实际上他们难逃放纵型溺爱带来的三个常见的恶果:
  依赖。即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黏到一起,他们必须通过其他人对自己的在乎,才能觉得自己有价值。他们先是依赖父母,最终是依赖配偶或自己的孩子。他是配偶和孩子的地狱,因为他只知道提要求,让亲人关注自己,但他们却对亲人的感受视而不见。
  自卑。他们会发现,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他们自大惯了,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
  任性。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了愿望立即得到满足,他们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们的习惯,这也导致他们容易沉溺于电子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只有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他们的愿望才能立即得到满足。
  7、孩奴”父母只是苦了自己
  与“房奴”相对应,有父母面对孩子自称“孩奴”,自称“孩奴”的父母在焦虑与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挣扎,他们的状态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14岁以下的孩子,看到父母不高兴、吵架的时候,会做自我内归因,即他们会把父母的不高兴统统归结为是因为自己不好,哪怕其实父母只是为工作上的事务烦恼,和孩子完全无关。当“孩奴”们为了工作、为了生活琐事争执不愉快时,在他们也许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那些不是冲着孩子而去的不快,对孩子敏感的心灵也是一种冲击。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吵架或者表现出不高兴,孩子的人格成长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人际模式也会扭曲。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孩子会害怕与人交往;另一种情况则是,孩子会以暴力的或者过激的方式去处理他的人际关系。
  当为人父母者认为自己成了孩奴,这意味着,他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负担,这本身就是种负面情绪。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他的思维结果、他看待孩子时就容易产生负面的认识。”也许,你在网上发帖子晒自己的“孩奴”生活时,完全不曾想到你的“孩奴”心态会给孩子带去负面影响,可是,它真的只是电脑上敲出来的两个汉字吗?
  ★如何去真正爱孩子
  与溺爱相对应的是真爱,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
  1、真爱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他不同方式的爱
  3岁之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安全感,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3岁以后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培育他们的自主能力。尊重孩子自主的探索,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这种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的真爱会让孩子成为自爱、爱别人、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健康的自主人格和高度创造力的人。
  2、真爱的父母要懂得放手,接受并乐于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这是一个挑战,这首先要父母承认一个事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我’的附属品。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很多父母选择了偷懒的溺爱。
  18岁之前,我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一个问题:我是谁?这个探索过程从刚出生不久就开始,但到了2~4岁会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我探索,那么他就会形成他自己的感觉,他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思想……而这一切最终融合到一起让他知道“我是谁”。
  如果父母注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他的自我感觉,而不是把他们“内在的小孩”强加到他头上。那么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而长大后,他们会发现自己拥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创造力,像爱因斯坦、牛顿、尼采等所谓的天才莫不如此。
  我们只有通过自主的探索,才能形成自己的自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最适合的位置。由此,我们还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这一切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他成为他自己的过程,爱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爱,孩子就以适应这种爱的方式成长。
  3、让孩子经历挫折
  挫折帮孩子走出天然自恋。幼小的孩子都是自恋的,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打破这一天然的自恋。
  别人不会溺爱你的孩子,做父母的,必须先意识到这一点。孩子在探寻过程中,挫折是必须的体验,也是必然的体验。
  孩子没走入社会之中时,父母和亲人就代表了社会。做父母的一味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一切欲望、要求,就是告诉孩子他的一切欲望都是合理的,社会都该满足的,他的自恋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天然自恋就没有遭遇真正挫折,心中有了这个自我中心的定式,再难走出来。有些孩子则是幸运的,他们离开父母亲人后,在幼儿园或是小学经受挫折、坎坷,得到宝贵的人生经验,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自己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自己。有些则没有这么幸运,一帆风顺地走下去,自我无限膨胀,但当走到真正的社会中时,自我为中心遭到毫不手软的打击,社会环境无情地摧毁了他已经固化的自恋的心理定式。这时,他再以一己之力与社会抗衡,面临的就只是灭顶之灾。
  4、爱不光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它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所谓合理,是一种判断,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
  并且,这样做的人经常会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当中,一方面要尊重所爱的人在生活和人格上的独立,一方面又要适时提供爱的引导。这种真爱复杂而艰巨,需要认真思考,需要不断创新。
  专家支招——
  第一时刻告诉自己,最好的父母就是要能面对一个现实——没有所谓最完美的父母,也没有不存在遗憾的爱和教育。
  第二学习更多心理学,了解人,了解人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需要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三父母是孩子心灵的陪伴者,不是孩子的教育专家。很多家长希望成为所谓成功的父母,可假如你听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不会呼唤所谓成功的父母,孩子呼唤的是能永远站在他们身边,陪着他们玩,陪着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喜怒哀乐的正常的健康的人。
  第四和孩子一起面对社会,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搭起成长的桥梁。记住,是一起并肩作战,而不是为孩子搭起所谓外表华丽的帐篷。那样的帐篷没有人性的能量和深度,也没有成长的后劲,只会令自己疲惫不堪。
  第五不要因为想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忙着工作赚钱,而牺牲了陪伴孩子的时间。有研究证明,对于孩子来说被忽视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甚至大于被粗暴对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11-6 09:29:59 | 只看该作者
溺爱真是很可怕
板凳
发表于 2013-11-7 09:24:09 | 只看该作者
多放手~~
地板
发表于 2013-11-7 11:04:07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很反对溺爱,孩子最好不要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5
发表于 2013-11-7 16:35:0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分析得很对啊!
6
发表于 2013-11-8 10:42:44 | 只看该作者
不溺爱  孩子的事情自己动手做
7
发表于 2013-11-12 14:48:06 | 只看该作者
溺爱不是爱,是害。
8
发表于 2013-11-15 14:47:58 | 只看该作者
反对溺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3 06:50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