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生择校] 杜绝高考状元热炒现象 拯救中国岌岌可危的素质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0:0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教育部发言人续梅23日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微博)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今年高考之后,各地陆续开始查分,像北京等地的高考“状元”信息迅速在社会上传播。续梅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公布高考“状元”。她说,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要共同为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6月24日新京报)
  
  2010年是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第一年,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单一的分数考评学生的应试教育理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通过,但2010年并未真正成为高考“状元”炒作的终点,某些地方仍时而不时地将高考“状元”拉出来“遛一遛”,甚至招摇过市地喊几嗓。像今年北京等地的高考“状元”信息迅速在社会上传播,说明炒作高考“状元”的现象仍然存在,你禁你的、我炒我的。
  
  针对高考“状元”,一方面是“炒名”,另一方面是“炒钱”。高考与经济“手拉手”,不仅派生出“高考经济”,而且出现重奖高考“状元”或知名大学录取者的功利行为。现在的高考“状元”,其实形成了一条利益链,从而成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有些“状元”能收获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和各种荣誉;所在中学提高了社会知名度,以高考的成绩为价码广收议价生或择校生,抢生源大战在一些地方硝烟弥漫;教辅机构则可聘请“状元”做“形象代言人”赚钱。
  
  热炒高考“状元”,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扭曲,即把高考“状元”看成是学生、家长乃至学校一切努力的标杆。高考“状元”不一定是绝对的优胜者,不一定是大学的佼佼者,更不一定是未来的“职场状元”。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单中,也少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罕有高考状元”。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曾说过,“我所认识的20世纪和21世纪拿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未来成就与是否高考“状元”其实并没有必然关系,如果我硬将高考“状元”当做教育成功的最高标准,只能说明这是一种教育无知。
  
  炒作高考“状元”,无益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无益于正确人才观的树立,无益于高考“状元”自身的健康成长,它折射的是社会的浮躁与价值评判标准的单一化。但是,现实的利益诱惑,让各方忍不住继续去炒作。
  
  针对教育部禁止炒作高考“状元”一事,教育名家熊丙奇先生在他的博客里写道:“从23年前的1987年起,我国教育部门已在‘素质教育’方面,做了特别多的文章,口号年年翻新,禁令一道又一道,但素质教育却渐行渐远。在笔者看来,这种‘素质教育’做法,特别‘没有素质’,依照教育应教育受教育者诚信、守信看,这种做表面文章的教育方法,实质是反教育,比那些承认自己是在进行应试教育的人,更虚伪、对教育更有害。”
  
  眼下,高考经济已经“过旺”,并且已是“火烧连城”,有必要进行快速“灭火”作业。像山东省可能就做得比较到位。山东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组织媒体高考座谈会,重拳封杀高考“状元”相关信息和炒作。据了解,今年起,山东高考成绩数据将由省里统一掌握,不再向市县发布,确保高考信息只用于本人填报志愿和录取招生(6月22日《齐鲁晚报》)。
  
  把素质教育从硝烟弥漫的应试教育中拯救出来,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封杀“高考状元”是极其艰难而又极其关键的一步,政府当起主导作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19 04:36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