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海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
图片作者:张茂(资料图片)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柴娇认为,从本质上看,体育的大部分内容是从游戏发展而来,孩子的本性也是爱玩的。然而在最应该培养体育兴趣的时期,学生们却把时间都奉献给了考试。从根本上说,这还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上了16年体育课,可到头来,一样体育专长都拿不出手。”在上海交大举行的“大学体育科学发展国际论坛”上,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王从春对学生体育现状感慨不已。对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发起一项调查显示(2473人参加),80.3%的受访者确认现在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少,74.6%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对学生体育专长的培养。
受访者中,学生占4.1%,家长占55.5%,教育工作者占24.8%,其他身份的人占15.6%。
能明确说出自己擅长某项运动的学生很少
调查显示,80.3%的受访者感觉现在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少,仅15.4%的人表示这样的学生多。
邓女士家住山西临汾,她的儿子是一名初二学生。在她的印象中,学校开过篮球课、排球课、轮滑课等各种课程,可是学了这么多年,也不见儿子会了哪一个。现在儿子一有时间就“宅”在家里,体质越来越差。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一般至少有一项比较擅长的运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告诉记者,根据他的了解,能明确说出自己擅长某项运动的普通学生很少,尤其是女生。“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多也是在大学掌握的,此前他们接受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很多是蜻蜓点水,低水平重复。”
自2001年起,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已十年有余。本次调查中,63.2%的受访者感觉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差,其中36.7%的人直言非常差。
受访者认为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有:“特长生以外学生的体育教学停留在基础阶段”(44.4%),“小学、中学、大学体育教学衔接不上”(35.3%),“学生样样运动都学,但样样都不精”(25.9%)。
48.1%的受访者指出,场地、资金、师资缺乏,限制了体育教学的开展。
71.2%的人认为当下体育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
甘肃张掖市某小学的刘老师是国家一级体育运动员出身,从事教学工作23年,但从未带过体育课。“教体育的老师干得再好考评也就得个合格,没成绩就难评职称。”他告诉记者,体育教学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师负责,老师缺乏专业知识,学生自然也学不会。
“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了。”刘老师直言,他所在学校的体育课,连一周一次都不能保证。每年学生体质测试表格都是由老师自己填写,上级部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调查中,71.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体育教学受重视程度不高。62.6%的人指出,学生在各种压力下学体育,缺乏乐趣。
“长时间的兴趣积累才能让孩子形成主动运动的习惯。”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柴娇认为,从本质上看,体育的大部分内容是从游戏发展而来,孩子的本性也是爱玩的。然而在最应该培养体育兴趣的时期,学生们却把时间都奉献给了考试。从根本上说,这还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专项性的学习,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运动员,而是希望通过集中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一项运动。”毛振明介绍,与专项学习相伴的是“三自主”,即自主选择专项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自主选择老师,这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
对于一些人对于运动危险的顾虑,他认为,首先,专项体育教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应的运动;其次,专项体育教学是由专业老师授课,他们熟知该项运动的保护与帮助办法;再次,专项练习会逐渐提高学生对该项运动的熟练度,频繁更换运动项目反而更容易导致不适应。“多活动,肌肉会强壮;多晒太阳,骨头会硬;遇到小状况多了,身体会更灵活,面对危险反应会更快。现在多点磕磕碰碰,是为了将来一辈子平平安安。”
70.8%的人表示培养学生体育专长能激发运动热情
调查显示,74.6%的受访者希望加强对学生体育专长的培养。
70.8%的人表示,培养学生体育专长能激发运动的热情,促使其主动强身健体;69.8%的人认为能拓宽学生兴趣面,引导其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63.9%的人表示能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柴娇介绍,学生某项体育运动的水平,和他对此项运动的热爱程度是成正相关的。“孩子能在运动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就会乐于运动,如此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毛振明也指出,如果学生有一项体育专长,就一定会花更多时间锻炼。如果他掌握了几项专长,那么就会成为一个终身追求体育这种生活方式的人。
要培养学生体育专长,应该怎样做?调查中,66.7%的受访者认为首先要改变应试教育制度,解放学生身心;60.9%的受访者建议在全社会创造重视和热爱体育的氛围。
“首先要转变当前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柴娇指出,国家应该出台措施,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环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问题上,要组织多领域的专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系统调研,探索更适合各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据此调整师资培养方案等。
在培养方式上,58.2%的人认为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寓教于乐;48.4%的人指出小学、中学、大学体育教学要科学衔接;40.6%的人认为应该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师资力量和水平;37.7%的人建议形成以专项运动为单位的教学体系。
毛振明告诉记者,“专项加三自”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已经在高中开始推行,专家们经过讨论,认为初中也可以实施。小学生身体发育还不够,应该鼓励他们全面锻炼身体,为以后的专项学习打基础。他指出,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学会运动。“内因调动起来后,间接的促进手段如加分等就可以减少。”
他还提醒,无论培养方式和教学手法怎么变,最终要看这些改变是否为学生提供了需要的东西,是否有利于他们的未来生活,这是进行评估的基本原则。“学生愿意参加运动,乐于参加运动,体质好,会得多,才是人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