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库]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8: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03年《考试说明》规定要考"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赋分仍为4分,因此,高考复习中不能小视名篇的记忆背诵。但在复习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考试说明》的精神没有准确把握,复习不得要领,复习效果不佳。在此特提示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要从"篇"入手,把握背诵内容
  高考停考了3年默写"名言名句"后,去年又考"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不过此类题型的复出,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不只仅考"句",只作简单的上下句填空,而是着眼于"篇"。试题提供两种语文背景材料,一是作者与篇目,一是几句背景性语句。如2002年全国卷第⑶题:"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有些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点变化,忽视篇段的背诵,仍然采用从篇章中雕镂"名句"的做法,甚至不重视教材中名篇的背诵,却大量背诵有些复习资料中的所谓"名句",耗时多而不得要领。即使能背诵名句,考试中也不能得分。例如,2002年两省一市卷第⑴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一般考生虽能背出后面的名句,但由于对语境不熟悉,不知道要填的是这两句。由此失分,十分可惜。
  二、对句的把握不能以是否是"名句"为标准
  高考命题不再像以前以"名句"为取材的范围,而是着眼于对"名篇"的考查。就考查的内容来说,有些是名句,如2002年全国卷第⑴题:"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要求填写的内容是家喻户晓的句子;命题不有些考查的句子就算不上名句,如2002年全国卷第⑵题:"千古江山,___________。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很难说得上是家喻户晓的"名句",为什么要考呢?因为它属于要背诵的名篇,在中学生要掌握的范围之内。因此,复习中我们要有意化解学生的"名句"情绪,切实落实教材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
  三、在取材上要扣住重点,兼顾其他
  以前"名言名句"的考查内容大多选择诗词名句或俗语,取材范围过于宽泛,学生似大海捞针,费时耗力。现在则着眼于对"名篇名句"的考查,材料相对集中,有规律可循:一是重点考查古诗词,兼顾古代名篇。像2002年全国卷和两省一市卷,均考3句,古代诗、词、文各1句;二是材料主要选自教材,但也有教材之外的。2002年全国卷和两省一市卷、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卷均取材于新教材,特别是新教材中的老课文;2003年安徽春季高考卷考了一句教材之外的:"子曰:'始吾于人也,___________;今吾于人________________。'"(《论语·公冶长》)因此,我们要重点摊新教材中要背诵的名篇名句,同时兼顾课外的。例如,新大纲中要求中学生课外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当然,课外背诵篇目要选那些著名的和文字通俗的精短篇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考生大部分使用的是新教材,但还有些地方没有使用新教材,加上要顾及往届考生,因此命题者会更多地关注新教材中的老课文,这对我们把握复习重点不无启发。
  四、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
  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对命题材料是有所选择的。辅导中应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这里说的重点句,除包括篇段中的"名句"外,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哲理句等。关注的前提 是会背诵全篇全段,特别是篇幅短的一定要熟练背诵,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度。这些可从高考题中得到印证。例如:
  主旨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2003年安徽春季高考卷)
  哲理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卷)
  警世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003年安徽春季高考卷)
  精彩句:"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2002年两省一市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3 22:25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