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学校。古代小学也分“快慢班”,只是开学时间、入学年龄等方面与现在有不同。
古代小学也分快慢班
古代没有“中学”这一级学校,是把现代的中学与小学联在一起的,小学一般是七年制或八年制,长的有十年制,最短的也要三年。所以,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即小学读完可以直接进入太学、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深造。
与现代将学生分快慢班一样,古代不少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立三舍法,在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入学后皆分在外舍,考试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实际上,这种快慢班有点一、二、三年级的味道,升不了的留级。
“三舍法”后来还被推广到地方,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设快慢班,对小学生进行分等,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三舍法”遭到反对,并没存在多久。
春秋冬三个入学季
中国现代学校是春季、秋季两个时间开学。而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小学教育亦然,入学时间分为春季入学、秋季入学和冬季入学三种。
汉代时这三个入学时间很流行。据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具体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可以看出,汉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这也是中国古代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种开学时间,以八月暑退与现代开学时间最接近。如果是春季开学,一般在正月望后,即正月十五之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一个名叫李铉的神童,当年便是冬天上学。
二三十岁的小学生
现代一般规定孩子6、7岁入学,古代晚于现代,大体在8至15岁之间。其中,为一些现代家长所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8岁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都是8岁入学。
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他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至于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时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所谓“圣童”即现代所说的神童。
在古代,甚至20岁读小学都是正常的。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古代还有30多岁读小学的特例。据《魏书·刘兰传》,北魏人刘兰,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