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奥赛] 哥德巴赫猜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6:5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哥德巴赫(1690-1764),德国人,1742年6月7日写信给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一个猜想:每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或每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同年6月30日欧拉回信表示他虽不能证明此猜想,但他相信这是完全正确的。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
  1770年华林(1734-1798)发表哥德巴赫的命题,并加上“每一个大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的和”的命题。
  1912年兰道(1877-1938)在英国剑桥的一次国际数学会议上,指出哥德巴赫猜想是当时的科学水平不能解决的数论问题。
  这个难题吸引了很多数学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人做了验证,如:6=3+3;8=3+5;10=3+7;12=5+7,直到33x106以内的偶数都是对的,那么对于再大的偶数是否对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一个大偶数的概念,即大于ko=ee49数叫大偶数,将任何一个大偶数N写成两个自然数N1、N2的和,即N=N1+N2,而N1、N2里质因子的个数记为s与t,或写成“s+t”。若能证明对每一个大偶数N总有s=t=1,即“1+1”成立的话,哥德巴赫猜想就基本上解决了,只剩下33x106至ko之间的偶数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成立。
  几十年来,各国的数学家们,沿着这条路线获得很多成果。
  1973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这就是所谓的陈氏定理:任何一个大偶数等于一个素数与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之积的和。
  尽管如此,“1+1”尚未有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未得到彻底的解决,这颗皇冠上的明珠还在等待着数学家去努力摘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7:00:12 |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 数学的皇冠哇~ 不能不顶!!!!
板凳
发表于 2012-4-6 20:54:56 | 只看该作者
是的,顶
地板
发表于 2012-4-8 16:32:34 | 只看该作者
抢座位来了  
5
发表于 2012-4-8 16:32:34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我点错地方了,呵呵  
6
发表于 2013-12-29 17:08:41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支持楼主,顶一个。。。。。
7
发表于 2013-12-30 17:51: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资料很棒!支持楼主!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8:36:4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谢谢支持哦~
9
发表于 2014-1-4 12:41: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感谢楼主!!
10
发表于 2014-1-4 17:23:25 | 只看该作者
数论是数学上的皇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宝石
11
发表于 2014-1-5 15:24:20 | 只看该作者
宝石很漂亮,摘取有难度
12
发表于 2014-1-11 10:04: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3 11:08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