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ummer~ 于 2013-12-12 11:32 编辑
你们是哪一类型的爸爸和孩子?
《爸爸去哪儿》太火了,节目为我们提供了五种爸爸和五种孩子的类型,从中我们也许可以学到不少父亲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情人型爸爸 VS 撒娇型孩子】
代表人物:林志颖、Kimi
——林志颖:“你觉得恬恬妹妹好不好?”——Kimi:“超甜的!”
这样的爸爸就像甜点一样,非常好吃。他很贴心,能很细腻地理解你的需要,而且你还可以和他有很深入的交流。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可以带着你拓展你的社交圈,就像林志颖会在住到“蜘蛛屋”,安顿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Kimi去见小朋友。这样的爸爸会让孩子很骄傲地撒娇,很安全地呈现其小孩子的一面。
可能潜在的小问题:因为太贴心,以至于孩子可能比较难以走出爸爸的世界,青春期的时候还可以和“永远年轻的爸爸”玩在一起,无法有真正的叛逆期,或者不敢去真正地面对外面的世界。
建议:给孩子一个空间发展他的同辈世界,因为父母本身就是一个慢慢褪色的词汇。父母最大的难度不是爱孩子,而是如何学会慢慢地不那么爱孩子,从孩子的天,成为孩子的地;从舞台的中央成为舞台的背景,最后让出舞台,让孩子拥有他自己的世界。
【爷们儿型爸爸 VS 细心型孩子】
代表人物:郭涛、石头
——郭涛:咱要去爬山。——石头:那我要热死……
爷们儿型的爸爸就像是一团火,这样的爸爸永远都是感情外露的,奔放的,所以他的孩子会拥有很多温暖,但也会有很多郁闷。因为爷们儿型父亲的最大问题就是神经粗大,所以他的爱也是粗线条的。这样的爱是需要孩子慢慢消化的。他们的孩子往往粗中有细,也最善于咀嚼爱。爷们儿型的父亲就像是一块麦芽糖,需要咀嚼很久才能消化下去。他们的孩子可能会在群体里很受欢迎,就像石头在小孩中很有人缘儿。
可能潜在的小问题:父亲和孩子之间会经常出现小摩擦,爷们儿型的爸爸往往不知道怎么爱孩子,有时会热情过火,有时会严厉过度。这非常考验父亲和孩子的适应力。
建议:最重要的是言语,对爷们儿型的父亲和孩子,应该减少用行动表达爱,而是更多开发沟通的能力,发展细腻的情感。
【自恋型爸爸 VS 完美型孩子】
代表人物:田亮、Ciday
——田亮:森碟,把这个也洗一下。——Ciday:嗯,好。
跳水冠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要用十多年的时间把水花压到最低,这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的控制力要达到极致。所以在玩干瞪眼的游戏中,田亮可以轻松获胜。所以一方面他会非常耐心地陪着你,因为他会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另一方面他会因为顾及完美而不愿意做一些脏事情,比如赶天鹅,他最不卖力,因为那个脏。这样的爸爸往往会对应非常要强的孩子,因为他也要让自己完美,绝对不接受失败。
可能潜在的小问题:自恋爹和自恋孩子间最大的难度就是分享脆弱,所以田亮会无比开心于森碟祝他生日快乐。因为那是他的愿望,希望被女儿在乎,只是他是很难表达出这个部分的。女儿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愿望。
建议:做一些脏乱差的事情,总之是让爷儿俩都很挫败的事情,这个时候大家一起分享失败的感觉。这可能会帮助父亲和孩子更靠近、更贴心,也更爱彼此。
【木讷型爸爸 VS 自在型孩子】
代表人物王岳伦、恬恬
王岳伦买黄瓜:“一共多少钱?”“四块。”“四块五吧。”老板抓狂了:“四块,你干吗非要给我四块五……”
笨笨的爸爸可能会让孩子有些难以理想化,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可以让孩子有非常放松的环境发展自己真正的兴趣,所以王岳伦和田亮是两个极端。笨笨的爸爸会给孩子一个舞台,他甘愿成为舞台的背景,让孩子发展自己。孩子也会自然地存在,比如恬恬就是一个很自然的孩子,天真烂漫,没有多少心计。
可能潜在的小问题:孩子多少还是需要爸爸的存在感的,否则就会有一种潜在的不安全感。爸爸如果太靠后,会容易让孩子感觉孤立无援。而且孩子也非常需要理想化自己的爸爸,这样他们才能有一个自豪的自我形象。
建议:爸爸需要多展现自己的实力,让孩子也可以有机会敬佩自己的爸爸。
【娇宠型爸爸 VS 自我型孩子】
代表人物:张亮、天天
——天天:爸爸我要你说我爱你。——张亮:我当然爱你了。——天天:我要你大声说让全世界都知道。
和林志颖不一样,林志颖可以让孩子和自己很好地互动,而张亮和孩子的互动是将孩子置于自己之上的。有这么一个娇宠的爸爸,孩子很容易感觉自己是天下第一,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全能感。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很多主动性,也会容易去发展自己的冒险事业。
可能潜在的小问题:孩子容易过度夸大自己的能力,而忽视了现实的残酷,所以很容易开始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结果却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被爸爸举在头顶,孩子会有一些脱离现实的自信,或者说在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茫然。因为如果连爸爸都不在话下,他还有什么安全感?就好像一辆车没了闸皮一样危险。
建议:父亲需要挑战孩子,让孩子可以有适度的挫折,让孩子认识到父亲的力量和边界。这样孩子才会更有现实感,也拥有真正的力量而非幻想的力量。
不管是爸爸还是孩子,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但可以在亲子关系中完美相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