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流] 如何责备孩子而不伤亲子感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17:0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现代父母“能不能骂小孩”的呼声中迷失?因为所听到的几乎都是提醒、鼓励大人要多赞美孩子,赞美会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动力。但问题是,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是有偏差的,甚或是有伤害的、是不足取的、是要纠正的,在此时赞美实在是不合时宜,甚至有不良的示范。因此,到底能不能责备孩子或者可不可以要孩子为他偏差的行为负责。
  其实,这问题的重点在“如何”责备,而不在“能不能”责备。
  一次有效用的责备,你会发现,家长或老师可以不为同样的事不断纠正、唠叨、烦心,只见言者谆谆,却见听者藐藐。一次有效能地责备不仅不会伤害孩子,更能提升孩子的自觉要求。既是如此,有哪些过程该省思的呢?
  第一,责备要简短
  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不中听的话耐性是很差的,你的责备劝戒只要超过3分钟,他的耳朵已经自动关闭,再多讲只是自己在当演员而已,而且还只是演哑剧,因为他只看见动作却听不见声音。所以,有什么要责备的事,必须抓住重点地说、明确地说,而且只谈今天的事,不要把过去的陈年旧帐又陈述一番。
  还有很重要的要领,就是要四眼相对。一定要自己的眼睛看着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无法逃避大人的情绪,他才会认真地听,才会当一回子事,孩子才不会左顾右盼,毫不在意,认为只要混过这段时间,让大人发发牢骚就完了,之后仍然我行我素。
  第二,责备要明确
  对孩子犯错的行为给予纠正,必须用语言清楚表达:什么时间、什么人、发生什么事、做错什么事、对别人的影响是什么、以后要如何改进……这些都要清清楚楚地说明,在责备孩子以前先把要讲的话,在心里练习几次,一方面可以抓住重点,不要训了半天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另一个好处是,缓和一下自己的语气,不要把亲子关系弄拧了。
  第三,责备不等于羞辱
  责备是对所做错的事予以教导使他们改正,羞辱是对做错事的人给予伤害。做错的事纠正后就消失了,但是伤害却会一辈子挟制孩子的心灵。
  既然如此,老师或父母在指责孩子的过错时,就千万要留意自己的用词,针对事情陈述,并用期待的口气相信他会改进,而不是打击他,让他抬不起头来。人都是喜欢接近欣赏自己的人的,而羞辱是疏离亲子关系的最佳毒剂,不可不慎。
  第四,责备过后的感情要修复
  人跟人之间只要产生冲突,一定带来情感上的破裂使距离疏远,当孩子受到大人的指责后情绪也必然低落,不单是指责的事情让他难过,更多的难过是他觉得大人不再欣赏他、不再疼他、不再喜欢他了。
  对于被责备的孩子,他所失去的荣誉感一定要替他补上,帮他找台阶下,让他在同伴间有面子,因为年纪越大自尊心越强,绝对不要在别人面前数落孩子,私下劝戒并且愉快散场才能维持良好的关系。
  修复感情,并不是指责备完毕马上修复,那样子责备的功效就减弱了。要等孩子自己有段时间的反省、沉淀,真知道自己哪里不对,有改过之心后,再来修复。既然要修复,长辈在责备孩子的时候,姿态可不要太高,免得自己“下不来”。
  责备和饶恕择一而行
  父母常有一个现象,就是孩子犯错时既舍不得处罚,却又不甘心就这样轻易地放过孩子,于是常会撂下话来:“这笔帐先记着,下次再不听话你就试试看”,孩子在不知何时会受责备的情况下,要经常观察大人的情绪。因此孩子犯错,应该受处罚就处罚他,让他为自己的错付出代价。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罪行”暗记在心,等到自己忍无可忍时,一次和孩子算总帐,把一大堆不复记忆的陈年往事拿出来责备。
  如果大人能完全忘记孩子过去不好的纪录,只留下温馨、美好的印象。如此,当大人每次看见孩子时,眼光所流露的,自然是欣赏、是安慰、是感恩。孩子从别人的眼光中看见自己的价值,是被爱、被肯定时,这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也会越来越合父母师长的心意,就像向日葵会迎合太阳的光照一样。
  当孩子犯错时,第一动作是把嘴巴闭紧,把快要冲口而出的话吞回去,第二动作是盘算盘算,是要提出来规劝还是甭提了。不管决定如何,都要当一回事执行,但是两者的终点都是“忘了它”。
  表扬(奖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使人保持这种行为。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孩子,父母往往关注孩子身上的缺点,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全被父母关注的缺点掩盖了,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问题。
  学过管理的人知道,人有不同的需求,只有满足人不同的需求,才可以对个人产生良好的激励。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诱因的,先看一个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把三个人领到一个山涧边上,对三个人说,谁能跳过这个山涧,我就承认他胆子最大。其中一个人想,跳过这个山涧就能得到苏轼的承认,一努力跳过了来,他得到了苏轼的赞美;剩下两人不跳,苏轼拿出一块金子对两人说,谁能跳过来我就给谁金子,其中一个人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努力也跳过来了,他得到了苏轼的金子;最后一个人想,金子虽可贵,生命价更高,我要是跳不过去摔死了怎么办,我不跳,正当他这样想的时候,突然发现身后有一头老虎正盯着他,老虎发现山涧边只剩下一个人了,可以吃他了,就要扑过去,这个人吓得一使劲也跳过来了。
  三个人的行为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原因呢?说到根上是诱因、恐惧,正是因为如此,常常从三个方面激励:恐惧激励(惩戒、责骂)、诱因激励(给钱、旅游、玩具等)和人性激励(成就感、肯定、赞扬)。
  奖励可以分为内在奖励和外在奖励两种。内在奖励,是活动本身所含有的情趣、意义,对孩子产生的愉悦体验和活动成功后获得的喜悦、满足、自尊等,是孩子活动的根本动机和动力。外在奖励,则是活动后父母或老师给孩子外加的报酬,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是一些外在的激励因素。如果父母只注重对孩子的外在奖励,就很容易使孩子把外在的奖励作为他的追求目标,产生惟利是图的不良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自然是有害无利的。
  父母对孩子的奖励往往有三种情况:一是父母事先告诉孩子,如果你有了某种良好的表现,就可以得到奖励;二是孩子有了良好的表现后,给以奖励;三是孩子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良好的表现,但父母因为喜欢孩子而奖励他。譬如“我的孩子,我喜欢”,“我的孩子,我做主”这类的心态。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学走路,走了几步,就说妈妈给你糖吃;稍大些,背首诗歌,给你买玩具,给阿姨唱歌吃KFC……等到了大学,考过什么试,拿了什么证,便提高生活费。这些都是错误的奖励,说白了这叫做贿赂!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其实,父母有时候的奖励就像这位老人家一样,不断的诱导孩子出问题。奖励却搞反了逻辑。就像很多家长搞反了教育逻辑一样。不妨从下边这个故事体会更多内涵: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一旦鲁国人在列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出钱把这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凭“收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条法律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出来。子贡把“收据”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报销。这一行为轰动了整个鲁国社会。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从此我不想再见这个人。”子贡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
  片语:
  天底下难以找到不犯错的孩子,其实,不仅孩子,世界上很难找到不犯错的人。人无完人,孩子犯了错怎么办?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惩罚,就是责骂。孩子犯了错,需要纠正孩子的错误,责备批评是需要的,然而,责备批评是需要讲究的。责骂、体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方法不当不仅会使孩子更加叛逆,还会变得更加疏远父母。须知一个天天被过多的责备和惩罚所包围的孩子,会认为自己“不断地被否定”,最终得出自己“毫无价值”的判断!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3 18:56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