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烨晚 于 2012-7-6 09:32 编辑
高考“中状元”一直是人们挥之不去的情结,但现实却是落后的语文教学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资料图片 高考已落幕,一场由高考作文引发的讨论,却在持续升温、发酵……从2009年的《常识》,到此后的《与你为邻》、《原点》,再到今年的一则材料作文(《你想生活的时代》),作文立意的思辨色彩成为广东近年命题的一个关注点。 高考作文命题,似乎正循着一条被社会认可的路线,不断走向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格的培育,以及对社会的理性思索。但遗憾的是,考生面对这样的考题却“大呼救命”。统计显示,2012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仅有15篇,但零分作文却有1670多篇,作文平均分为37.8分,为近年来较低的一年。 “如今高考的内容跟教材越来越没有直接关系,实际上考试已经在往前走,而日常教学还是固步自封。”深圳语文课改专家、育才中学教师严凌君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仍是在“啃教材”,极大地窄化了学生的知识面,“出现一千多篇零分作文,一点也不吃惊。” 学生思维能力弱 遭阅卷老师“吐槽” 2012年6月7日,红岭中学考场外。刚刚结束完语文考试,张兴龙满脸沮丧地走出考场。“拿到试卷后我先从作文写起,但是读完题后,我都恨不得要哭了。”张兴龙对这场考试颇有些遗憾,由于在作文上纠结了太久,导致前面的阅读题没时间做,整场考试可以用“混乱”来形容。 今年广东首次采用新材料作文,给出的两段材料是历史学家汤因比及居里夫人关于“想要出生在哪个时代”的言论,由考生自拟题目和文体写作。然而,这道看似简单而灵活“穿越题”,却让不少考生无从下手,近10名考生考后表示,题目发散性太强,担心写跑题。 “今年采用材料作文,给考生较大的应试空间,学生答题不易‘套作’,题目本身出得很好,但可惜的是学生面对题目变化,应试灵活性不够。”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对记者表示。 据悉,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是37.8分,而去年平均分为40.38分,和往年相比,今年55分以上的高分作文少了,20分以下比例在增加,作文命题质量在“大跃进”,而学生成绩却似乎在“开倒车”。 部分高三语文老师反映,由于近年来“话题式”命题作文流行,他们平常已很少练习材料作文,很多学生审题能力不足,既不会也不敢去发散思维。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日常阅读积累不够,知识面过窄,思维能力弱化。 “有什么样的考试,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公共文化,国外一些高考作文题,命题大都十分深刻,需要具备大量文史知识和思辨能力,中国学生根本适应不了。”深圳新安中学语文老师吴泓说,目前中国学生阅读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好文章太少,大部分文章没有逻辑,老师边改边觉得悲哀。 据了解,今年早些时候,国内某教育杂志做过一项调查问卷显示,有72.27%的中学生一年中阅读的课外书不到十本。其中,5.94%的学生在过去的一年“一本课外书都没读过”。对许多经典的书籍,90后中学生普遍感到陌生,中国四大名著只有15%左右的学生读完四本。 语文教学做“尸检” 高考作文有绝招? “学生读书少和当前的作文教学有重要关系。”深圳育才中学严凌君说,当前不少老师仍用大量时间“啃教科书”,很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教育的功利性太强,跟考试无关就不去学,但是语文教育存在一个悖论,教科书上教的东西反而不一定考,教科书啃得越透,反而可能越不利于应试。 “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人文含量,教材里不乏雄篇美文,教学实践却把它变成一个个尸体解剖的对象,老师做的是‘尸检’的工作,主题、中心、段落大意……这些纯粹技术上的分析,割断了一个人和母语之间的血肉联系,使孩子们不爱读书。” 对于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弊病,新安中学老师吴泓同样感触深切。他以苏轼《赤壁怀古》为例说,一些老师时常问学生为何“乱石穿空”一词比“乱石崩空”要好,而他认为学生更应知道为何作者站在江边会想这样的事情,他的人生经历了什么。“语法、句式应该是初中学习的内容,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没有区分梯度。” 由于高中语文教学在枝节上耗时太久,导致学生既无法从教材上汲取思想,也没有时间拓展课外阅读。面临紧迫的高考压力,考生只能采用一些“短、平、快”的突击技巧。 新安中学06级毕业生张小婉,对当年作文高考应试颇有感触,“老师要求排比句很公正,写作手法运用得当。他告诉我们,高考改文章时间很短,阅卷老师觉得你的遣词造句吸引他且扣题了,一般会给你较高的分数,你写得太有深意他们根本没时间去揣摩。” 今年高考前夕,严凌君所主办的“春韵文学”网站上,刊登了一篇名为《高考作文有绝招》的文章,作者为该校高三(10)班学生吕佩燕。吕佩燕在文章中罗列了作文应考“四点绝招”,一为“字要写好”;二为“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三为“要有几句充满哲理或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四为“文章要有‘参差美’,切忌‘三段论’”。 对于这些“绝招”,不少考生表示欢迎,而吕佩燕本人却感到一丝无奈,“所谓的绝招是让事情能够做得有效率,而公式化的步骤成就了这种高效率。高考文章正日趋于公式化,在发展多年后,演变出了许多条条框框。” 功夫在书外 会思维方能应万变 吕佩燕以切身体验证明,若遵照八股文式的“四大绝招”,“保证你不会得低分。”而她也说,高分考生绝不会将主要精力用于应试技巧,反而是平常看似无关的拓展阅读,成了高考作文制胜的利器。 新安中学陈小婉,高一、高二是在吴泓班上度过的,这两年里,她并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进行特别的作文应试指导,但是作文成绩一直保持领先,进入大学后,之前的老师启发式教育仍然受用。毕业那年,陈小婉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内一家知名律所。 吴泓当年在学校自创了一套“高中语文专题性研究学习模式”,在他所执教班级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使用传统语文教材,没有大量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甚至也没有大量的教师讲述。 他为学生设置了28个阅读专题,并公布在他创设的“家园网”上。内容涉及古典著作,以及鲁迅、莎士比亚等人以及他们的佳作。通过大量的延展阅读,学生从海量文章中提炼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在课堂上形成碰撞,并最终形成书面“论文”。 “比方说要学习海明威的作品,他就把那些大家写的关于海明威的文章放到网上让我们去看,我们先接触了大家的观点再去看海明威的文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在吴泓班上,同是一篇《老人与海》,学生们被迫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有人看到的是老人执着的信念,而我看到的则是,老人钓到大鱼后沾沾自喜,却不知身后的危险(鲨鱼)。你有了不同的想法,就想把它写出来,阅读得越充分,思考的角度就越多。”张小婉说,为了写一片文章,她不仅要阅读作者作品,还要读几十篇评论观点,阅读这些全凭兴趣。 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阅读,却给应试带来了利好。张小婉说,在面对陌生的高考作文题目时,她从来不会觉得素手无策。由于之前累积了大量的素材,并善于从中寻找思考的角度,完全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今年的语文作文题,它已经不光是语文题了,还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考察,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和理解,这些在一般的教学中很少涉及,但凡有点课外阅读的考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语文课改应与考试制度良性互动 专家学者认为,创新作文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代表了高中语文课改的方向,但目前渠道仍然受限,大多只能通过开设选修课,增设由学生自主学习的作文课来完成,一些很好的课改经验,在高考指挥棒下难以推广。 吴泓所教的班级,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尖子班”,高一、高二的专题式阅读训练,占用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学习时间,使得这些学生不得不在高三阶段恶补基础知识,如拼音、错别字、改病句等内容。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在高三一年补齐之前的“旧账”,但是更多的学生则难以适应。 即便是作文,吴泓也不得不做出妥协。他的学生说,在平常的语文课上,吴泓最看重文章的思想性,“哪怕是文采不好但是观点好,他也会拿出来点评,但高考阅卷不可能这样。” 近年来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细则显示,高考作文分数由基础等级分、发展等级分两项构成。基础等级包括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等9项,占50分,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4项,只占10分。 由于作文考试注重“基本面测试”,且阅卷时间有限,应试突击就成为必然选择。“考前我也会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背诵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字词句对付高考,这是不得已做出的妥协。”吴泓说。 和吴泓一样,已退居教学二线的严凌君也感到一些困惑。 严凌君还牵头主办了“华语文学大赛”,目前已进行了两届,大赛第二届首设了“童话类”奖项,但是却落得个金奖缺失的结果。在大赛综述中,严凌君写下这样一段话: “因为痛感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压抑了幻想能力,为了挽救烂漫童心,打捞幸存的幻想世界,我们特设了童话栏目,可是大赛的结果似乎加深了我们的忧虑……有那么多孩子只会把课文中学到的正确的观念,换成动物的嘴巴说一遍,那么多老气横秋的‘假天真’,那么多‘思想正确’的义正词严,那么多追求流行的时髦观念,多得让人痛心……” “孩子的童心到哪里去了?”困惑之余严凌君却十分清醒,这些问题绝非一套教材、一种讲课模式,或者一个标新立异的老师所能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