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功夫在诗外——浅谈“高效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4:5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功夫在诗外”,原是陆游给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一句。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作诗更应该注重内容、意境。由此可知,所谓“功夫在诗外”,强调的是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一个作家作品的优劣,是其经历、阅历、见解、识悟所决定的,更是其才智、学养、操守、精神等形而上的东西决定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应,砥砺磨淬的历练,才能获得诗外的真功夫。
  
  其实,又岂止是作诗?语文教学也同样如此。课堂的高效,不是单纯追求技术层面的东西能达到的,需要语文老师在课堂之外寻找充实自己、润泽学生的养分。无论教学研究的新名词如何一拨又一拨地更换,其实“高效”的本质还是如何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提升,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课堂的高效来源于课前的充分准备,我们的视角需要从课堂转换到课堂之外,真正去为学生作一些考虑,为学生作一些设计,为学生作一些引导。课堂的效率能直接看到的是学生有多少收获,而不能直接看到的是课前我们为孩子做了多少事,但是这恰恰又是学生能有多少收获的重要前提。
  
  千言万语,就从“高效课堂”的前提开始探讨。这也正如作诗一样,诗的好坏其实功夫在诗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要给学生什么?
  
  是一些需要记住知识点,还是一些解题的方法?是一篇文章的理解,还是一种读书的方法?是归纳总结出的一个结论,还是一种喜好探索的学习习惯?又或者是一种观察世界的眼光?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体验的方式?一颗感悟生活的心?
  
  我们决定给学生什么,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效果。如何让效果体现出来依赖于我们创设的学习环境和我们设计的学习流程。
  
  其次,我们才需要明确另一个问题:我们应该设计一种怎样的课堂?
  
  如果我们的课堂是讲堂,像《百家讲坛》那样的电视讲座,那么我们只需要准备我们要讲的内容就够了,因为没有交流,只需传授知识或者谈个人感受即可。那个时候可能更多的是看个人的学养和个人的表达能力,当然还要考虑到观众的喜好,投其所好。
  
  如果我们的课堂是学堂,像《走进数学王国》那样的节目。那么我们安排好今天的学习目标(一种学习能力或是一个知识点),安排好今天的学习内容(一篇文章或是一系列例题),安排好学习的顺序(由表及里或是由浅入深或是由低到高),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即可。当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合理的内容。
  
  如果我们的课堂是论坛,那就注定了必须有交流和碰撞。像《一虎一席谈》那样的节目,像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公正课》。互动型课堂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地方,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学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这里的空气是有动感的,这里的思想是有温度的,这里的气氛是有火花的,这里的人是有活力的。当然还需要考虑到论题的一致性、合理性,还需要考虑到讨论过程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
  
  课堂的样式不可穷尽,关键问题是我们给课堂定了一个怎样的方向和标高,这直接决定我们为学生拓展开怎样的学习视野,我们将学生带入哪一种学习的境界,我们需要的是形式上的活跃还是思想上的活跃。这一切决定了教师为孩子们做怎样的准备:学习内容和学习流程上的准备,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上的准备。可以有这样一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做准备:
  
  一、明确一个学习目标。
  
  读过很多老师的教案,在学习目标这一栏里总是列举了一大堆学习目标。有的是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将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部列出来,而且每一项下面有诸多子项目,繁琐而不实用。有的是贪多求多,舍不得放下,强迫自己一堂课内要兼顾所有目标,又是阅读又是写作。有的是目标不明确,随波逐流,一堂课就是给孩子讲一篇课文,只是把教参对这篇文章的解读给孩子讲完了,这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学生上完这堂课以后在阅读能力方面有何提升,在心灵的成长上有何收获,这都不在教学范围之内。曾经听过一堂《木兰诗》,整堂课老师就是让学生读诗歌,一个人读、一群人读、分角色读、分男女生读,每一次读都是无目的进行的,四十几分钟在毫无价值的嬉戏搞笑中度过。这样有趣的一首古诗被如此糟蹋,令人痛心。最难过的是学生有多少四十分钟允许我们这样去浪费呢?
  
  追求课堂的高效,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目标不妨做得具体一点,小一点。比如:一种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种阅读方法的摸索,一种思维方式的建构,一种解决问题途径……这样可行性更强。比如阅读课:学习小说,我们可以将目标定位在如何理解人物形象,通过读文本、品文本的过程来摸索一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诗歌,我们可以将目标定位在如何理解诗歌的感情,通过反复诵读,从字句、画面、背景等方面入手去摸索一些品读方法;学习文言文,我可以将目标定位在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内容达到成诵的目的。比如写作课:作文指导,我们可以将目标定位在如何打开思路、如何审题、如何思考清楚一个问题、如何列好提纲、如何写好一个片段等等;作文讲评,我们也可以将目标锁定在如何进行作文升格、如何推敲文本的词句等等。
  
  一堂课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就足够了,一堂课能够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就足够了,一堂课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也足够了。对于孩子而言,每天给他一点点,让他能够消化吸收,天长日久的积累,这样的提高是不可估量的。
  
  二、调适一种良性的学习情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在愉快的心境下,其创造性比一般情况下可提30℅以上,所以学生的学习情绪的调动很重要。许多老师喜欢在上课伊始给学生讲个笑话,特别是下午上课前,这就是一种点燃兴奋点的做法。有些老师语言幽默,在讲课过程中自然穿插有趣的的故事,这也是值得提倡的。有些老师坚持在课前让学生做3-5分钟的课前演讲,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轻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学生兴奋起来。
  
  去年在武穴举行的全省作文研讨会上,有两节作文课讲评课。第一堂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大屏幕上列举了一大堆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的名字。老师“巧立”各种名目:立意巧妙的、结构新颖的、描写成功的、抒情动人的、开头好的、结尾好的、有进步的……好像全班小孩子都得了表扬,这样的气氛,每个孩子都急于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给他们成功感,他们才会有愉悦感。
  
  不仅是开头,在课程行进中这种情绪的撩拨更为重要。第二堂作文评讲课上,老师对学生精彩片段进行鼓励;让学生读自己的写作片段,说自我欣赏的理由;老师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谈修改的理由,还多次征求原作者的意见,老师鼓励学生从学习过程中归纳修改的方法。老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做法给予客观的表扬,实在的表扬,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实实在在鼓励很重要。千万别搞那些虚伪的表扬,还唱着歌去表扬,很虚伪也很痛苦,给青春期的孩子一点真诚的激励,真实的成长吧!人文关怀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重要,叩开心门,才能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选择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
  
  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学习的方式很重要,他们不像小学生那样幼稚,也不像高中生那样理性,这个特殊的年龄段容易处于逆反情绪中,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真的要下点功夫。
  
  有两堂阅读课给我印象很深,教师设计了非常好的学习情境。一堂课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堂课是《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师很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中,她设计了一次庭审,通过审理案件理清了故事情节,在每个人不同的申诉中弄清了人物形象。这比传统的读课文、分段落、归纳人物特点的教学方式有趣多了,学生在模拟各种人物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特点,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讲文本内容理得清清楚楚。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正在换牙的男孩扮演店小二,他指着自己的门牙的缺口很委屈地说:“你看,鲁达把我的牙都打掉了。”引来哄堂大笑。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沙龙式”的课堂,让学生像参与沙龙活动一样去畅所欲言。因为星期天,福楼拜家就是个文学沙龙。在讨论中理清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在沙龙里的表现及其特点。确实像一次沙龙活动。谈的主题是福楼拜和他的客人们。这样的形式对学生而言确实能引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非常活跃,不仅是积极回答问题,最重要的是思维活动参与其中,创造力也在其中绽放。
  
  写作的教学的设计可以更加活泼。曾经听过这样一节作文指导课——《吃核桃——体验式作文教学》,教师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从实践入手、从观察入手积累素材。她以具体真实的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为文、体会为人。老师走进教室时拎了一袋核桃,告诉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吃掉这一袋核桃。当然了,能否吃到核桃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每个人必须想出与其他人不同的方法打开核桃,这个核桃才归你享用。”于是,学生上台体验开核桃、吃核桃的过程,得胜者洋洋得意地领着战利品回座位。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很吸引眼球,教师也参与其中,用一个小铁片轻巧拨开核桃,令大家啧啧称奇。整个过程快乐有趣,孩子们兴奋异常。老师适时地丢出学习的核心——“今天核桃咱也吃了,手艺咱也学了,你觉得今天这节课最精彩的是哪一幕呢?这些精彩的情景令你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吃核桃的情景”或“吃核桃的启示”为话题,同学们觉得有内容可写了吗?其实在我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也不乏这样一些体验与思考,这些不正是我们习作很好的素材吗?就让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为真真切切文、做真真切切人吧!”游戏中对生活有所领悟,多么好的引导!
  
  学习的方式决定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这尤其需要我们在课前做好准备。当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发了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的兴趣时,当一段视频引发了学生对艺术的向往时,当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引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愿望时,我们作为老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的重要作用就在于用有趣的学习方式告诉他们世界很大,你需要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我们给的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学习态度。
  
  四、设计一种科学的学习流程。
  
  学生的时间是最珍贵的,容不得我们去浪费任何一点点。这也是对学生最好的尊重,当孩子带着满怀的期待走进我们的课堂的时候,我们没有权利随心所欲,没有权利去荒废他们宝贵的光阴。所以课前设计好科学的学习流程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是个教学步骤的问题,应该还包括对学生状况的了解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难关的应对措施。
  
  学习流程的设计首先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还要在之前充分了解学生才能作好学情预设,还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作好应对措施。要做到这一点,对老师而言要求甚高。我们的心中必须勾画一幅蓝图,脑海中要设想各种情境。
  
  一节课几十分钟如何能达到最高的利用率,全靠教师对学习流程的精心设计。比如上文提到的《吃核桃——体验式作文教学》一课,老师安排的程序很紧凑:体验过程、回味过程、思考所得、形成提纲。每一个板块的时间安排合理,教师既不会让学生沉浸在砸核桃的过程中无法自拔,也不会让学生在嬉笑中没有思考。玩乐中有收获,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长期的学习流程更需要老师的规划。武汉市常青学校自编了一套有序作文训练教材,在使用过程中,每个话题的学习流程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写作前的能力要点的训练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第三课时——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第四课时——教师对本次作文的升格指导,第五课时——学生写写作反思后,进行作文升格。学习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目的都很明确,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收获。
  
  对于语文阅读来说,学习的流程就绝不仅仅是讲清楚一篇文章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个沉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沉进去——从文字进入文本,了解作者说了些什么,按什么顺序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跳出来——作者说的这些有没有道理,作者观察生活的方式给我怎样的启迪,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给我带来哪些思考。一篇文章读下来,自己的心灵没有收到撞击,这种阅读是无效的。按照这样的流程学习,学生获得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只停留于一篇文章的各种信息。
  
  特别是课堂讨论,如果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一点意义也没有。思维动起来,并且有序地推进,就要靠教师的设计引导。曾经听过一堂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师带领孩子们讨论船长的形象特征。学生的小手举起来像森林一样,可是课堂发言进行到第29位同学的时候,还在重复第1位同学的说话内容。这是学习热情没有得到科学引导的结果。如果老师能够做些讨论流程上的设计效果就不一样了。整个讨论可以分作两个大环节:从人物描写入手、从故事情节的推进入手。从人物描写入手可以分作几个小环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从故事情节入手可以分为:前后情节对比中人物表现的对比、情节的发展变化中人物表现的变化等,教师可以在孩子的讨论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从一个方面过渡到另一个方面,那么讨论自然会逐步深入,不会形成简单的重复。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梳理鉴赏人物的方法相对来说就很容易了。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学科,流程的设计最终都是为了给孩子一种正确的思考方式,摸索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仅仅是我们的经验倾倒给他们是没有用的,给孩子在过程中感受和摸索的经验很重要!
  
  五、添加一些有趣的学习元素。
  
  曾经参加一个作文研讨活动时观摩了一位年轻教师上的作文课《给作文添加一点“趣味”》,讲这样的课题的时候,如果老师本身没有趣味,内容没有趣味,这堂课就失败了一半。所幸的是,这位老师很有“趣味”,他思维活跃,学生嘴里新名词他用起来得心应手,大量的新信息被他信手拈来,课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学生的笑声只是表象,学生思维的活跃才是本质。有几个片段很值得回味:
  
  课程的导入就很巧妙,为了说清“趣”,他引用了网友设计的一张日历和普通日历作对比,普通的日历凡是有考试的日子是灰色的,没有考试的日子是一朵向日葵,他的日历上凡是有考试的日子都是“凤姐”的头像,有点恶搞,但不恶俗,“趣味”由此而生。
  
  为了讲清“雅趣”,他引入了易中天和赵本山见面后作的一首小诗:“君唱二人转,我讲三人行,走遍天涯皆芳草,满目艳阳春。漫道晨昏短,但问耕耘深,茄子黄瓜老玉米,泥土最清新。”对联将雅和俗完美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分析中轻松收获一种理念。
  
  作文的“假”是我们深恶痛绝的,但为了分数学生们变得很功利,为了让孩子们对“假”有更直观的认识,他插入了一段有趣的画面——足球比赛中两个队员在争执中,一方挥了挥手,另一方犹豫了一会马上掩面倒地做痛苦状,仿佛被殴打致残——假,太假了!孩子们笑过之后,真的不好意思再去这样表现生活了。
  
  用学生的作文讲作文是最好的方式,老师选用了同样表达内容却不同表达形式的语段作对比,其中牵涉到理科学生对“阳光”的充满科学性、充斥着科学而数据,但毫无文学趣味的解释。引得大家笑声连连。
  
  文科生写:我记得百花开谢,草木枯荣;我记得江影浮沉,流水不归;我记得斗转星移,沧桑变幻;我记得尘世茫茫,万物更迭。唯有阳光,相伴如初。
  
  理科生写:太阳每秒就有七亿吨原子核参与核聚变反应,其中有数百万吨的质量转化为能量,源源不断的放出自身的光和热,地球万物离不开阳光。
  
  阳光,就是太阳中的氢的同位素和氚在高温高压下的条件下发生核聚变而产生的光;从更本质的角度来讲,阳光就是一束束带有波粒二向性的光子。
  
  老师与学生有这样一段有趣对话:理科学生说,我高一的时候也很“萌”,现在高三了,要应对高考了。我是理科生,你别逼我。老师回应,谁说高三就不可以“萌”呢?谁让你不“萌”了?理科生同样能让生活多姿多彩,我们首先是一个人,需要有趣味的生活。这样的回答引发的是孩子们对生活本质的思考,趣味横生中孩子们受益匪浅。(语文老师太重要了。我们每个人培养一个会写文章的理科生,中国就会诞生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家,收益的是所有的下一代,填补的是中国科普创作的空白。同样的,如果我们能让善于写作的孩子对科学知识感兴趣,同样可以造就一批科普作家。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是那样泾渭分明的,兴趣的撩拨靠的是教师的高明引导。)
  
  结尾,老师用录取同通知书去激励孩子们,可他用的是“淘宝体”短信录取通知书,还让孩子们大声朗读: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211院校哦!奖学金很丰厚哦!门口就有地铁哦!景色宜人,读书圣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
  
  嘻嘻哈哈中,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憧憬未来!
  
  我想这样的老师受欢迎的背后应该是他自己的艰辛付出。如果没有宽广的阅读面,没有深入的思考,这些材料怎能用的恰到好处,又如何能撩拨学生的兴趣?又如何能让学生在笑声中轻松收获知识,改变观念,寻求进步呢?丰富自己是很重要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万人言”对每一个老师都很重要,趣味的添加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精挑细选和对情趣的挖掘。
  
  六、增加一点挑战性的学习难度。
  
  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受到网友们的热捧,就是因为授课者不断地在挑战中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几百人都积极投入到讨论之中。其中《公正课》的第一讲,课堂呈现出这样一个情境:
  
  教授设想一个情境:
  
  一辆电车正已每小时60英里行驶,司机发现车轨尽头有5位工人在干活,他想尽办法停下来,但手刹不灵了,他感到十分绝望。但他马上发现,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一条分叉,而在那条分叉路上,只有1位工人,他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所以他可以选择把电车拐向那条分叉路,撞向1位工人,这样可以救活那5位。
  
  教授提问:如果你是司机,该怎样选择?为什么?
  
  大多数学生选择撞向1人。
  
  教授再设情境:
  
  现在,你不是电车司机,你只是一个旁观者,你站在桥上俯瞰电车的电轨,电车的手刹不灵了,快要撞向那5个工人,现在你不是司机,你真的感到无助。但是你看见胖子站在你旁边,你可以推他一把,他掉到轨道上刚好能停住那辆电车,能救活其他5个人。
  
  教授提问:有多少人会推那个胖子?有多少不会这么做?为什么?
  
  大多数学生选择不推胖子。
  
  教授提问:你每次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牺牲一个,救活更多人。在第一种情况几乎每个人都赞同,第二种情况下却不赞同。原因何在?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是选择杀人。
  
  这个情境的引入,让所有人都很为难,有一定挑战性。老师一步步将学生推入对公正的深入思考,公正到底是什么?在座所有的人都思考这个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对公正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开始了探索。“高效”的教学是将人的思维激活,而不是仅仅有人起来发言就叫做活跃了。挑战是为了思考的深入,更是为了能力的形成。所以老师的设计不是教案上那些文字,而是真正激活学生思维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在碰撞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引入这样一些有价值的探讨话题,在挑战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活跃、引向深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特别是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孩子看生活看世界,这是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们注意到:很多孩子对新闻关注度很高,但只停留在猎奇的层面,如何从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入手去引领他们的思想站立起来呢?就需要设计有价值的探讨话题和探讨问题,引导孩子更多地关注这些事件背后包含的意义,说明的道理,对人生的启发。
  
  比如:李娜赢得冠军。这则新闻事实的背后,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关注李娜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李娜变为职业球手后为什么进步如此迅速?李娜在比赛过程中打得那么艰难,为什么最终的赢者还是她?她的比赛过程中有哪些东西是值得我们汲取的?李娜与记者的应答为什么会那样幽默智慧?思考这些问题,孩子们对这则新闻和这个新闻人物的认识就不止停留在有趣的层面。
  
  再比如:水患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深入挖掘,想一想:这种现象和什么有关呢?产生这些反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顺藤摸瓜,很容易就会发现很多原因: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的落后,蓄水工程的萎缩,人与自然争夺资源的泛滥……由此可以思考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城市发展的设计者的执政能力、执政取向。如果再联想得广泛一些,冬天电视台常常报道欧洲的极寒天气,还有植物的反季节现象,这些联系起来看,孩子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对人类发展的问题的思考就不是简单的一个新奇好玩层面上的内容了。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热点新闻来引发孩子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有教学智慧,知道从什么地方切入进去,知道从哪里将孩子带出来,引领他们思考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某一则新闻入手,让孩子们从多个方面去解读,然后我们整合他们提出的多个角度,多个切入点,组织成相对集中的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引导他们就这些观点作深入思考。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在短时间内为不同的作文题目构架文章。
  
  回顾我们的教学,真正为学生能做多少事情呢?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课前的准备可以是无限的,我们希望将我们的孩子带向什么样的学习高度,我们就可以做什么样的准备。“高效”的前提是我们的准备是否围绕“高效”在进行,准备得越充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就越高。用我们的智慧去将生活盘活,将课堂盘活,引领孩子们学得开心,学得愉快,学得高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3 15:29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