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3-2-19 15:11:40
|
只看该作者
借鉴企业的国际化经验
我国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建设,应从国内企业在国际化的探索经验中获益,并积累经验,聚集力量。可借鉴这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和“多层次、全方位”等成功的国际化战略,并在实践中形成我国高教国际化的特色。
在当前阶段,“引进来”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医等教育和科研的水平,处于“西高、我低”的大格局中,并非短期内能够改变。
世界通行的大学两大全球排名机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和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发布的全球前20位的大学排名中,中国无一所入选。由此可见,“引进来”十分必要,更有可能。
首先,应借鉴企业的“引进来”,从“独资、合资、合作”入手,以低成本优势为基础,以“大进大出”为导向,以市场换技术为策略,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高校的特点和使命出发,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指引下,有条件的高校实施“引进来”。
其路径包括:通过在境内合作办学,以国内名校优势资源为基础,以教师团队交流、学科教学和科研人员及研究机构的跨国合作为导向,以长期办学、科研合作为首选策略,提供优惠条件,在合作办学实践中,逐步厘清“政府教育行政与高校自主管理”的相互关系及边界、高校管理“校长行政主导与教授治校”的相互关系及边界、高校内部“教师主体与学生中心”的相互关系及边界、高校价值“学校发展、院系发展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及边界,为解决好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大胆探索,奠定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更坚实的内外基础,为大学发展构建更为科学和更可持续的动力机制。
其次,要借鉴企业“引进来”战略经验,通过“引进来”形成新的增量资源,极大地提升改革的力度、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改革的阻力,促进存量的改革突破及全面推进。大批国有企业打破长期存在并认为天经地义的“三铁”(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等深层次难题,就是在“三资”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企业与职工效益倒逼下主动自我改革完成的。高校现今诸如薪酬和职称双轨制、教学和科研双轨制、引入人才和原有人才的双轨制等,既是传统体制的沉淀,又反映出时代改革之印记,亦有前后任领导改革举措的差异。不尽一致的探索积累和人事变迁的交织,使得存量改革既必须有理性的顶层设计,更应该有令人信服的实践样板。增量改革的到位及其效果,是“引进来”合作办学的使命,应该发挥“鲶鱼效应”,促进高校自身加强改革的自觉性,尽快形成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所需要的内部机制及文化氛围。
第三,鼓励各地方及各类高校在“引进来”的大格局中主动作为,这会进一步释放社会潜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寻求各种可能的机会,这也是企业在“引进来”进程中一个成功的经验。
第四,“引进来”时,充分发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优势,这是我国企业实施“引进来”又一成功经验。不妨发挥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特别是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人民群众和社会氛围普遍认同开放带来的变革及调整,各种承受能力包括社会和个体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等特点,探索出一条新路,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先试先行,继续发挥排头兵率先试验的作用,在高校国际化上积累更多经验。(黄瑞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