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流] 如何破除小升初困局:教育的相对公平最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7 13:4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与教育相关的最火的事件大概是:北京小学生小张因为一句“学奥数没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位六年级小学生的一句大实话,在网络上迎来如潮好评。4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丰台区植树时,询问参与植树的小张学习和生活情况,其中一个问题是“学奥数了没?”面对国家领导人的询问,小张的回答是“学了,但没什么用处。”这一回答引发了众多好评。
  奥数在我国盛行多年,许多地区还将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导致大量学生课外参加奥数辅导,学业负担加重。张哲源当着习近平主席的面,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说出了“学奥数没用”,讲出了许多官员和老师都未必敢讲的真话。无论这次对话是否会引发实质效果,他的诚实和勇气已经得到充分体现。
  姑且不论学习奥数是否真的没用,这一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我以后会专门开贴讨论奥数的功能与学习的方式方法。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目前的奥数热背后的深层原因。
  奥数热的背后是小升初择校热,而在择校寻租严重的一些大型城市,奥数成了一种博弈的工具。一旦全面禁止奥数了,面对高额赞助费、共建生、条子生、推优等名目繁多的小升初路径,刚刚摆脱奥数噩梦的家长们,突然发现自己面临的困境是:禁止奥数不能“拼孩子”了,是不是只能“拼爹”了?如何跳出不“拼孩子”就“拼爹”的不二法门?
  在网上翻看了一些禁奥的城市,看到一些实际案例,拿来和江城的家长分享:
  “奥数取消了,名校还在点招,普通人家的孩子怎么办?‘占坑班’不进?名校靠什么点招呢?”非京籍六年级学生家长刘力帆,从孩子上一年级时就报了奥数班,对即将到来的2013年小升初非常焦虑。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小升初项目负责人袁芳艳提供的2012年小升初调研报告中,记者看到以下分类:共建生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名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每年比例在10%以上;特长生分科技、文艺、体育三类,北京市各区的规定五花八门,有的区县条件多达百种,2011年东城、西城、海淀三区特长生约占11%;学区房“就近入学”中学的划片由所在小学决定,意味着家长须在重点小学片内买一套房;择校费某校小升初择校费金额50万~80万元,家长为副总裁级别的共建生赞助费20万元起;占坑班不少所谓“金坑”的招生,春节前就已经结束了,而点招在以往最看重的就是奥数成绩;推优2012年东城区的推优比例为20%,西城区为30%,海淀区为13%,三个区平均为21%。非重点校和重点校相差特别悬殊,比如,示范学校有110个推优名额,普通学校只有2个名额。
  家长:有了“禁奥令”,并不省心
  “前四天写作业,后两天上数学和作文班,只在中秋节和国庆节当天休息了。”十一长假,四年级学生李姝盈的日程表不见宽松,还多挤上了一门“写作技能培训”。打开名为“数学兴趣拓展”的教材书,一些题目与奥数题类似,每一章节的后面“随题附赠”了一小块数学趣味知识链接。
  女儿的小小课程表让林女士煞费苦心,“‘小升初’到底怎么招生还没有定论,多学总比少学好。就算不能明着挂钩,多拿个证总能加些印象分。”
  一纸“禁奥令”似乎让奥数不再疯狂,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学习热度又见长。
  “没了奥数,您也不要迷茫!科技特长生是您最佳的选择。”点开某培训机构网站,题为“给小五学生金玉良言”的帖子让五年级家长李晓心动不已。咨询、交钱、选班,直到孩子坐在了“科技特长培训”的教室里,李晓才稍微松了一口气,“就算是花钱买个放心吧。老师说了,这是寓教于乐的,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而就在这个教室里,有85%的孩子都是因为此次奥数被禁而被迫“转”的特长和兴趣。
  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二年级学生家长李华选择了观望,少了奔波在培训班间的劳累,却坦言心中的焦虑因为一直“悬而未决”的小升初政策变得更多了,“孩子还小,说是10月底能公布政策,就想等着政策出来再‘跟风走’,但还是希望能早点有个定论,要不心里一直不蹬底儿。”
  “小升初”本应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公益产品,其基本原则:一是免试和就近入学;二是公开、公正、公平;三是依法规范操作。可能,由于“把就近入学门开的很小,又在旁边开了好几个左道旁门”,从而把本来很简单的“小升初”搞得越来越复杂。
  如,在“入学方法”上,将推荐分配入学、特长生入学、招收寄宿生、职工子弟入学、共建单位子弟入学等非正常的入学,列在了“电脑派位入学”之前。
  再如,在推优或量化赋分上,又将荣誉称号、科技艺术体育获奖情况、素质发展情况、学生干部情况等列在其中。
  再比如,“荣誉称号”,又根据全国、市级、区级赋予不同的分值;“科技艺术体育获奖”又分国际、全国、市级、区级等等。
  所以说,随着“小升初”左道旁门的越来越多,面临“小升初”的学生家长,甚至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安排”孩子“小升初”的学校。有钱的拼钱购买学区房;有权的拼权搞“共建”;没钱没权的孩子只好拼命学习。
  当初,或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或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少,或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或为了显示教育“公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小升初”政策进行了“细化”。可是,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垄断,以及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利用政策“漏洞”,“钻空子”、“批条子”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好心”,不但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反而成了“拼钱、拼爹、拼孩子”的推手。因而不断受到公众的抨击,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由于改革涉及到各方的利益之争,尤其是涉及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利益,“小升初”治理多年,终不见成效。
  教育的公平,比一切的公平都要重要,当然,也会比其他要来之不易。现阶段中国的教育,已经初现“阶级固化”的端倪,既得利益阶层为了巩固他们的利益,自然不会甘心看到他们看不起的底层会有与之平起平坐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往往来自于教育。所以一些政策的制定,往往不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是逐步剥夺贫苦阶层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来自北京中华民族文化馆的王平代表,她建议:农村孩子不应该上大学,“因为农村的孩子一旦开始学习了,它们将不会再回到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家乡,这将是一场悲剧。”
  王平在贵阳长大,现住北京;没上过高中;父母是工人,她本人没下过农村。她现在的丈夫是北京的高官子弟。中华民族园的用地就是她婚姻的结果。恐怕委员身份也是如此。当然提案仅代表她个人的意见,但这种说法现阶段社会上还有很多市场,而且有不少就来自于本身出身农村寒门通过读大学功成名就的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悲哀。
  所以,面对如今的小升初困局,如何破局?本人觉得新政府应该拿出魄力,加大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能够体现教育公平的投入,比如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大对中小城市教育的投入等等。各个地方教育部门也要努力削减本地学校之间的过大差距,加强对所谓后进学校的投入和改造,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有些目标,太过遥远,但我们的教育改革,却是刻不容缓的,小升初,触动着每一个家长的神经,什么时候我们不再需要择校了,什么时候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毫无顾虑的在家门口上中学了,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够说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果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9-21 11:23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