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面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出的感慨,成为中国教育亟待改革的标志之一,被称作“钱学森之问”。 今年两会期间,求解“钱学森之问”仍是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正隆,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解“钱学森之问”,答案都指向校园文化建设。 上世纪80年代李家明参加政治学习时,曾听邓小平说过一句话“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大批的明白人”。 工作多年后,李家明才体会到“明白人”的重要性。“明白人”是“知道做一件事情后的效果跟自己最初的愿望、志向、最初定下的计划是否一致”的人。 对于大学教育改革,李家明表示,希望大学能培养“明白人”,创造一种校园环境或者氛围,让同学们真正找到兴趣,学好与这兴趣相关的基础知识,最后在这个校园氛围内能够开窍,做一个“明白人”。学生毕业后,找到发挥其所学知识、仍是其兴趣所在的工作,一直努力做下去,避免因为工资高低等问题“折腾自己,也折腾别人”。 任正隆提出了“三三四”理念,与李家明的“校园氛围”说不谋而合。他说,大学的质量取决于‘三三四’,即科学研究占三成,课堂教学三成,校园文化四成。 任正隆认为,过去中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没有钱,所以把资金集中起来先办一些重点大学。现在是时候取消重点大学,把教育经费平均分给每个学校了,办好每个学校,让每个中国人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 “办好每个学校不等于把每个学校建得一模一样”,在任正隆看来,获得同等教育经费后,每个学校的竞争力来源于“内功”。学校应该创造一种校园文化,让学生能努力钻研,能够忧国忧民,对国家、社会、他人负责任。 创立了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在两会期间向记者透露,他正在筹划建一个人文类的小型高校。俞敏洪说,这个学校会重视校园文化和教学,延续其母校北京大学“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校园氛围。 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自上而下大呼文化建设的时候,两会期间专家和教育行业风云人物呼唤校园文化的回归,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巧合。大学是文化的滥觞之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可能不仅能够破解教育的“钱学森之问”,也能点燃中华文化重建的燎原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