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标在于使他人受到侵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事阶段有不同的表示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损害。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年轻的父母不仅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且食物也优先供应孩子,甚至不让孩子与别人分享,这样轻易导致孩子占据欲旺盛。家长的娇宠放纵,极易导致孩子为所欲为,稍不如意就以“攻打”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感,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的地步。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男孩的袭击性比女孩更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很急切地去报复对方,假如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攻击性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动。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弛缓、不满情绪的消极方法,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进行矫正。当你的孩子浮现攻击性行为时,能够用下面的办法来援助其改正。
1、注意教导措施,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获得成就时,家长不能束之高阁,千万不要“是吗?这有什么了不起”来泼冷水。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如果家长还讽刺他“你怎么这么蠢,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经常受打击就可能产生自卑感,发奋图强,缺少前进的勇气和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情绪容易激动,就有可能产生攻击性问题行为。
因而,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应给予恰到利益的评估跟鼓励;当孩子犯了毛病时,一方面,不姑息、不放任,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意识弊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使是屡次犯了错误的孩子,也应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微小进步给予充分断定。
2、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研究表明,同情心缺乏的学生易发生攻击行为。专家指出: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如果可能揣摩和领会到被攻击对象的痛苦悲伤和感触,进一步产生自我谴责感,那么就不会再想攻击他人了。因此,可以让被攻击的孩子面对有攻击行为的孩子,讲述自己的感想,让有攻击行为的孩子懂得与感受被攻击者的苦楚,激发他的同情心。
3、自我调节法
孩子在成长加速期间,愉快与抑郁两大系统的失衡发展,就可能引起行为的过分冲动。同时又由于小学生已存在初步的独破思考才干,喜好争辩,与家长顶撞,使这些孩子多动、性急、火暴、倔犟、感情易激动,对自己的消极行为难以自控。根据这一特点,要教诲孩子分析跟调节本人的情绪,学会用转移、克制、自我暗示、自我提醒等方式,使情绪强度、表现方式都操纵在有利无害的范围内。
4、消退法
孩子打架欺负同学大多是为了自我显示,目的是想引起别人的留心。对此,家长可能常设不加搭理,使他们的袭击行为得不到别人的留神,受不到强化。同时,家长亦可表扬孩子其它有踊跃意思的行为,这样,实际上就是间接的批评攻打性举动。而后,在适当的时候,家长再与孩子以谈心的方式婉转的告诉他,这种行为的错误与成熟。
5、隔离法
对一些攻击性行为较重大的孩子,可把他安置到一个面积较小,但通风条件较好的单独的房子里,使他得不到任何强化信息的环境,并对他说:“你好好想一想,你刚才的行为对过错?”让孩子明白他是因攻击性行为而被隔离的。
利用此法应注意:
(1)时间不宜过长,个别15-20分钟。
(2)不宜当着外人的面。
(3)不宜时常采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