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热点] 民国“小升初” 钱少玩不转 高小毕业成知识分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5 15:27: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世纪30年代,广雅中学的学生在认真学习。
  广州市立第一中学阅览室里,学生在潜心学习。
  20世纪三十年代,培道中学的实验室。
  广雅中学实验室里用功的学生。
  清末,真光女中的学生集会。
  虽然不限户籍也没择校费 但花费昂贵并非所有家庭都能承担
  盛夏炎炎的考试季里,“小升初”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考场外,家长无时不为电脑派位和择校费而焦虑;考场内,众小朋友在接受着各类神题的“摧残”。被网友接连吐槽的那些“小升初”神题,笔者是一道都没有做出来。
  灰心丧气之余,笔者不禁起了好奇之心,七八十年前,教会学校和私立学校在广州遍地开花之时,“小升初”是怎样一副景象?家长有没有学位房和择校费的烦恼?考生会不会为了名校挤破头?且让我们钻进尘封的档案卷宗,来一趟民国“小升初”的穿越体验之旅吧。
  本版采写 王月华
  高小毕业?
  恭喜成为知识分子
  假定你穿越回七八十年前的广州,身份变成一个高小毕业生,肯定有人恭喜你加入知识分子行列。当时,政府也推行义务教育,按民国初期的说法叫强迫教育,即强迫家长送孩子去上学,不听话就惩罚他们,但义务教育仅限于初小阶段,即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按教育部的规定,初小阶段免收学费,四年级到六年级是高小阶段,就免不了要交点钱了。比如,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广东公立第二十四国民学校的高小学生,每人每年要交6元(毫洋)的学费,购买力约相当于人民币几百元。
  虽说当时的工薪家庭每个月也有几十元(毫洋)的收入,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愿意掏出这笔钱,赤贫阶层就更有心无力。况且,孩子上了学,家里还少了一个人干活不是?
  所以,直到1932年,根据市政府下属社会局的调查,广州有3.6万名适龄儿童进不了小学门。政府后来花了很大气力,请来许崇清等教育名家,才算解决了部分问题,但这些孩子能上完初小就不错了,你高小毕业,肯定算是佼佼者。连胡适先生都说,一个小孩在小学里念了六年书,穿起一件长衫,便不屑助哥哥做木工,帮爸爸种田了,因为他是特殊阶级了。
  选择学校?
  快去翻翻报纸广告
  虽说高小毕业的你已迈入知识分子行列,但如果你有更高远的目标,比如“小升初”,那你还是得未雨绸缪,因为好学校在什么时候都是稀缺资源。1935年,由南京书店发行的《小学会考升学指导》一书就明明白白写着:“(小学)毕业意味着升学或就业……好的中学少,一个不留心,就有考不取的忧虑”。
  现在的孩子“小升初”,论坛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七八十年前的“小升初”,信息渠道主要是报纸广告。从辛亥革命到三十年代初,军阀在广州轮流坐庄,军费开支庞大,差点把教育经费给挤没了。比如,1920年,广州军费开支高达2000多万元(毫洋),教育开支却只有区区44万元(毫洋),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教育经费奇缺,公立教育很难发达,私立学校就唱起了主角,报纸是它们推销自己的主战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开始,作为主流大报的《广州民国日报》开辟了招生广告专版,除了四五六三个月,几乎每天都有几十条广告,向考生传递方方面面的信息。
  招生广告要看,招生简章更少不了。想要取阅招生简章,你就出门逛趟北京路吧,很多学校都会把招生简章放在商务书馆、中华书局、双门底鞋厂这些人流汇集的地方,你可以多拿几份,回去慢慢比较研究。
  当然,最牛的学校是既不屑于打广告,也不屑于散发招生简章的,比如真光中学,就没在报上打过广告,你得给学校写封信,热切地表达向往之情,才能要到一份招生简章。名校嘛,就得是你求它,而不是它求你,历来如此。
  想上名校?
  钱包得鼓才气要高
  说到名校,你是不是马上想起了培正、培英、真光、广雅等名字?早在七八十年前,它们就已是响当当的名牌学校。这些名校的录取率大多只有10%左右,可见竞争激烈,考生难免也要挤破头。与现在不同的是,只要考生愿意,可以一年年考下去,直到考上为止。比如,1923年,培正中学就招收了一名十分执着的考生,他连考四年,最终得偿夙愿。
  这些名校为何如此难考?像培正、真光这样的教会学校,课程大多用英文讲授,对学生的英文要求自然很高,考生如果不是在教会小学里学过英语,要想上这样的学校,非得费九牛二虎之力不可。不过,你一旦考上了这样的学校,锦绣前程十拿九稳。当时,全国的高校录取率只有6%,但这些教会学校毕业的学生,十有七八可以上大学,其中有很多人还能去海外镀金。比如,培正中学1922年~1928年的400多名毕业生中,有100多人去了美国读书,数十人去了欧洲上学,到海外镀金者占了三成。
  不过,想上这样的名校,光才高八斗是不够的,家里还必须很“有财”,才能支付得起昂贵的费用。像培正中学,一年下来的学费及各项杂费,怎么着也得花个三百多元(毫洋),折合1.5万多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平民家庭大半年的收入,一般人家怎么上得起呢?
  别说私立名校收费昂贵,就像广雅这样的公立学校,你要是囊中羞涩,也只能望而却步。在广雅中学(当时称省立一中)于1934年刊印的学生日记选中,一个名叫李浩光的学生写下了题为《对得起母亲吗》的文章,说到“费用大约要百五十块钱, 也不容易找得出来”。而从该校编于1935年的一份纪念册来看,1300多名学生中,有700多名出自于商人家庭,只有50多人来自于农村。可见,在当时,家长口袋没有几个钱,孩子就根本实现不了“小升初”的远大理想。
  没有户口?
  零障碍考遍全广州
  七八十年前的广州,“小升初”名校比现在还难进,收费比现在还贵,穿越回去似乎有点不划算,但那时至少有一个好处,无论公立私立,都是面向全国、自主招生。招考的学校往往心有默契,错开考试时间,让考生有更多的选择,还有学校推出“随到随考”的优惠措施,招揽更多更好的生源。所以,就算你没有广州户口,也可以零障碍考遍广州城,压根不用担心择校问题。
  当时中学招生之所以不限户籍,一来私立学校必须广收生源,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二来从全国范围内说,民国初期的教育可是相当落后,很多地方连初小的义务教育都落实不了,中学教育更是乏善可陈,那里的有志少年为了实现“小升初”的宏伟目标,只能离开家乡,远赴省城。
  当时,《广州民国日报》上的考前补习班广告极为常见,很多中学都会早早开办暑期班,对它们来说,盈利是第二位的,向学生展示形象,吸引优秀学生投考本校是更重要的目标。很多考生为了保险起见,都会去报个补习班,除了提高学习成绩之外,也试图跟老师“套套磁”,增加被心仪学校录取的概率。
  相关链接
  民国初中学生
  吐槽专业难选
  1934年,省立一中(即广雅中学)刊印了一本学生日记选,收录了一位戴姓同学写于10月17日的日记,题为《选科问题,是亦将来职业问题》。在这篇文章里,戴同学就当时的就业问题狠狠吐了一把槽。
  戴同学在日记里说,学农科吧,本来这个专业是国家急需的,但出国镀金回来,国内外土壤气候差别很大,极易学非所用;学师范吧,将来吃粉笔灰也算了,但物价这么贵,上要服侍父母,下要养活老婆孩子,只有区区几十元月薪,不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嘛;学政法吧,时下豺狼当道,没个好爸爸,甭想有用武之地;学医吧,现在科学这么发达,简直是日新月异,如果钱包不够鼓,做不到每隔三五年去欧美充充电,生意很难红火;学商科吧,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和把握商机的能力,否则容易落伍。想来想去,还是学工好,因为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这个领域的人才相当缺乏,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前景颇佳。
  说实话,读着这位戴同学写于七十年前的文字,笔者十分汗颜。我当年填志愿的时候,根本是父母师长说什么,我就怎么做,哪像他考虑得这么全面啊。抛开一些偏激之词,戴同学文中体现出的独立判断和运筹帷幄的能力,真值得我们深思。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习惯这一问题上,今天的教育者是不是该有更多作为?
  今昔对比
  “小升初”神题PK
  北大昔日考题
  上个月,广东某学校的“小升初”神题被很多网友吐槽,笔者咬着笔杆想了半天,也无奈放弃。恰好,这两天钻故纸堆时,笔者发现了1936年北京大学招生考试国文科的部分考题,小试牛刀,居然基本答对了。两下里一比较,笔者长叹一声,现在的孩子可真不容易啊。把这两套题刊登在此,请列位看官品一品,到底哪个更难。
  1936年北大招生考试国文题目
  下列各书是谁作的或编的?
  《文史通义》、《后汉书》、《论衡》、《说文解字》、《日知录》、《说苑》、《红楼梦》、《方言》、《文选》《三国志》
  什么是“四书五经”?什么叫做“四部”?什么是“三通”? “唐宋八大家”是谁?
  举五部秦以前的书。
  广东某校“小升初”神题
  请根据下面5个提示,分别猜出5个成语:
  20/3;1/100;9寸+1寸=一尺;12345609;1、3、5、7、9。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6-25 16:38:13 | 只看该作者
那时都有小升初啊?
板凳
发表于 2013-6-26 08:32:24 | 只看该作者
蛮壮观的,嘻嘻
地板
发表于 2013-6-26 08:52:06 |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的孩子好认真啊
5
发表于 2013-6-26 08:53:13 |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学习劲好足啊
6
发表于 2013-6-26 08:54:08 | 只看该作者
小升初有历史的啊
7
发表于 2013-6-26 08:57:41 |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的大学生就像现在的博士生  所以这个学业水平在当时也够混了
8
发表于 2013-6-26 09:02:3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道真是神题!
9
发表于 2013-6-26 09:08:2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培英还是一样的牛
10
发表于 2013-6-26 09:16:4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小升初也历史悠久啊:)
11
发表于 2013-6-26 09:27:33 | 只看该作者
好有感觉啊 哈哈
12
发表于 2013-6-26 09:33:24 |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的孩子好认真啊,单纯哦,哪像现在社会这么诱惑.
13
发表于 2013-6-26 09:34:0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的大环境比较好啊
14
发表于 2013-6-26 09:38:58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6-26 09:54:56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小升初由来已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5 08:47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