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城生活] 《中国教育绝不输给美国》:东西教育孰优孰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9:0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0年12月,由OECD组织(国际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公布的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约50万名中学生参加的PISA测试(国际中学生能力评估项目),中国上海5100名15岁中学生在数学、阅读、科学素养三个领域力拔头筹,在美国引起巨大震撼。尤如1958年苏联成功发射地球卫星,尤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索尼随身听风靡世界,美国受到强烈刺激,舆论哗然。  无独有偶。当2011年1月8日,一本只有237页,标价25.95美元的教子书籍《虎妈战歌》在美国发行,一下子吸引了美国人的关注。超市、咖啡馆、地铁,到处都有人讨论这本书。它触及了美国人最基本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
  美国人疑惑了:难道“中国妈妈”都是“虎妈”?
  中国人也疑惑了:难道只有做“虎妈”,才能把孩子教好?
  这里引发了一个一直萦绕在国人脑中的问题: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孰优孰劣?我举三个例子:“虎妈”、“猫爸”和“蕃茄妈妈”,从其中的认识、讨论与争辩,能否引发出一些启示。
  围绕着“虎妈”蔡美儿的育子观,主要由三个问题展开。
  其一,蔡美儿让女儿死记硬背,并给女儿罚抄作业,这在美国特别不提倡。
  在蔡美儿看来,对经典的东西,该背的必须背,也许在孩提时代囫囵吞枣,到了一定年岁,原先似懂非懂的,会有新的体会。至于作业,不懂得的一定要搞懂,罚抄作业是搞懂的好办法。而在美国人看来,“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令人发指”、“还有什么母爱,还有什么宽容”。
  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中,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惠林汉姆站在虎妈一边。他说:“对于简单而必要的工作部分,必须通过不断练习而达到熟练程序。这样,大脑就能腾出空间处理更复杂的指令。”
  其二,蔡美儿认为:孩子的进步是在不断挤压下产生的。
  有一次,女儿给妈妈做了一张贺卡。蔡美儿一看,把贺卡扔还给了女儿,并厉声地说:“重做!”女儿哭了。蔡美儿对女儿说:“我知道你没有用心,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你妈妈应该得到一张更好的贺卡。”
  在蔡美儿看来,中国父母要求孩子坚强,而不是脆弱,在这样的前提下,给孩子施加压力,也就再正常不过。蔡美儿的观点是:“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就不经受压力,将来到了社会上,面对更多的竞争,他们如何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去应付呢?”
  蔡美儿对美国人给予子女太低标准,一味宽容甚至有些放纵,特别不屑。她说:“美国人的称赞一点不值钱。小孩子画一根歪歪扭扭的线或者举着一根木棒挥舞几下,美国家长都会说,好棒,太出色。”
  蔡美儿和许多亚洲母亲私下里认为: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太过自由与宽松,但教育不能纯粹由着小孩子的天性来,“否则,比起学习,孩子当然更喜欢打游戏、看电视。”蔡美儿还认为,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态度的养成上,美国教育远不如中国教育严格。因此在美国,她必须对两个女儿严格些。
  其三,不能因为强调个人感受而放弃对的东西。
  美国人一直强调个人感受,而蔡美儿则认为:有些对的东西就是需要逼迫的,因为孩子还小,他们不懂,而家长是懂的,他们有经验。
  蔡美儿在书中提到:有一位胖得不成样子的美国女孩,她父亲还一个劲地夸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这个女孩对蔡美儿说:“我父亲这样说,我觉得难过。还不如当时强迫我少吃一点。”
  蔡美儿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她教7岁女儿路易莎(小名露露)弹奏一支复杂钢琴曲。弹这首曲子时,需要两只手有不同的节奏,露露总是掌握不好。露露沮丧地撕碎了乐谱。蔡美儿把乐谱用胶带粘在一起,压平,然后强迫露露回到钢琴旁。当母女俩冲突白热化时,遭到她的西方丈夫杰德的温和指责。蔡美儿不为所动。她告诉女儿:“别再懒惰、胆怯、任性和可怜兮兮。”这一晚,蔡美儿不给女儿喝水,也不让她上厕所。一直练到很晚,露露终于练成了那首曲子。随后在家里美美睡了一个好觉。几周之后,露露以这曲钢琴独奏在公开表演时露了脸。
  美国也许是世界上最具危机意识的民族。《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这本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应把此书作为鞭策美国人奋发向上,应对全球挑战的集结号”。《虎妈的咆哮》作者保罗也说:现在并不是争论中美两国教育孰优孰劣的时候,但“努力工作,坚持不懈,少找借口,这些成功的良方,无论对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来说,大概都不会有争议吧!”
  “猫爸”叫常智韬,他有一个观点: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踏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猫爸”由此而来。
  “猫爸”何以“牛”?是他的女儿常帅给他带来的。常帅,2010年上海七宝中学高三学生,读小学时就是上海中福会小伙伴艺术团的舞蹈队员。曾出访过朝鲜、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法国。高中三年(高二在美国西雅图交流学习一年)年年获奖学金。2010年获七宝中学“金牌学生”称号。她向美国申请的11所学校里,一共收到8所学校的录取通知。她选择了哈佛。在全球3万多名申请中,荣幸地成为2110名学生之一。常帅被称之为跳舞跳进哈佛的“哈佛女孩”。
  常帅成功后,学校小记者曾采访校长、教师、常帅和她的爸爸。这些讨论很富哲理,摘录如下:
  校长仇忠海:七宝学生与常帅一样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阳光。他们除了会学习,各自还有兴趣特长……常帅的成长给学校一个启示:那就是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在原生态的环境下自由自在地健康成长,充分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那种以补课、题海为内容的“高级营养液”,反而会抹杀青少年的天性和创造力。(照片1)
  班主任熊公平:高水平的学校不在高楼大厦,而在于良好的师资队伍和育人环境。……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自身专业成长逐渐延伸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层面,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引导学生体验探求知识。
  对学生要严格,但不能演化为禁锢。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感情与生活,这将很难让他们信服你的说教,也谈不上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学校鼓励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担任主角,充分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愉悦心情,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常帅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才会在哈佛大学的面试中滔滔不绝,自信满满,表现出色。
  “哈佛女孩”常帅:我在中学时代印象最为深刻的三件事是:高一参加“流音”吉他社;到美国留学一年;参加学农劳动。我在七宝中学找到了太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和享受学习的契机。
  在当今社会愈加激烈的考学竞争、就业竞争和生存竞争中,我越来越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与他健康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之间有着密切不可分的联系。而学校作为家庭之外学生成长的最宽厚的温床,其鼓励学生在学术能力之外的领域,了解、发现和发展自己个性的责任亦是不可推卸的。
  “猫爸”常智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适合你孩子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即使对同一个孩子,教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常帅在小学和初中起始阶段,我对她主要强调规矩和习惯的养成,在她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后,我更多的是给予建议和启发,充分尊重她的人格,为她的成长提供宽松的环境。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人生导航,使她逐渐能独立地作出决定,独立地生活。
  “蕃茄妈妈”则持有另外观点。她坚持8年撰写育儿日志,从此开始走红。她在网上留言:我不会想方设法让儿子进一流幼儿园、一流小学,也绝不让他去跳级或是进什么少年大学班,读不读名校不是问题,关键是孩子学得快不快乐,有没有兴趣。她还做了一个决定:不让孩子学奥数,因为孩子不感兴趣。
  “虎妈、猫爸和蕃茄妈妈”已经引起全国网络热议。我也想从上述三人的简单叙述后,谈点个人的感受与思考:
  其一,“虎妈”、“猫爸”和“蕃茄妈妈”其实是从多元的视角谈同一个问题,即今天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三家的孩子都成功了,却用的是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它表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更强调研究每一个孩子,更强调个别化教育。正象“猫爸”常智韬所说:“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适合你孩子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从中得到启示:在谈论东西方教育的价值取向时,没有对错优劣之分,也不能采用那种两者择一,非此即彼,非甲即乙,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其二,东西方教育正在相互融合,并出现了以下几种趋势。
  (1)更关注情感领域,更关注精神层面的东西。
  “虎妈”蔡美儿培养的两个女儿索菲亚和路易莎,她本质上是按照贵族精神培养的,她更关注两个女儿的灵魂、品格与能力。
  纵观世界许多名校,都保留着培养学生贵族精神的传统。比如伊顿公学,学生在校必须接受严格的管束和高强度的磨炼。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经受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学校规定,家长在开学后的三周内一律不准探望自己的孩子;学校的每栋宿舍楼为一个集体,学生统一起居、就餐、锻炼、娱乐……学校实行军营化管理。伊顿公学办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精神升华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伊顿公学培养的每一位学生:自制、克己、有责任与担当,对人尊重、宽容,富有感恩与敬畏,保持着人格独立与尊严。
  上海七宝中学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平民本色,精英气质”。全校140亩的大校园,没有一名勤杂工,全部由学生管理。校长仇忠海有两句响当当的话:一句是,以同样的分数考取同一所大学,七宝中学的学生一定比人家优秀,因为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一句是,20年后,咱们看哪所学校出来的栋梁之才更多。“哈佛女孩”常帅是出了名,但在七宝中学,与常帅一样优秀的学生比比皆是。(照片2、照片3)
  (2)更强调顺天性、顺自然、追求简单。
  “蕃茄妈妈”强调顺天性(兴趣),顺其自然地让孩子发展。
  无独有偶,著名媒体人杨澜与她持同一个观点。原先,杨澜培养儿子也曾在“有意义”和“有用”上下功夫。有两件事,整个颠覆了她的想法。一件事是,一次她偕丈夫吴征带着孩子到欧洲兜了一圈,想让孩子领略欧洲的建筑和博物馆文化,结果发现,儿子关心的是西班牙的蜘蛛与法国的蜘蛛究竟有什么不同;又有一次,杨澜给孩子穿上小西装,打着小领结,梳着小分头,衣冠楚楚去欣赏奥地利音乐大厅的古典音乐,结果是,儿子在两个多小时里,头不停地扭来扭去,领结拉来拉去,出场时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在音乐里听到了痛苦。”杨澜的心瞬时抽紧,她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还有一次,杨澜与爱人带着孩子一起开车去肯尼亚草原看日落。儿子一直用望远镜观看羚羊吃草,有滋有味;观看斑马大便,妙趣横生;他看长颈鹿奔跑,兴奋得小脸红红的……那一次,杨澜分享了儿子的快乐,感受了他的幸福。杨澜此时才悟出:原来顺其自然很快乐,“无用”很快乐,“无意义”很快乐,越简单越快乐!
  是呵,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的东西,皆为简单。
  (3)都关注多元选择
  我曾四次去美国,东欧、西欧、北欧也考察了许多国家,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也参观与考察了许多学校,我国同胞地区的台湾、香港、澳门也考察了几十所学校。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国家开设了大量课程,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许多学校的外语课程,竟开设了几十门,供学生选择;课外活动、学生社团、兴趣小组也是门类繁多,不胜枚举,其背后都是一个指向:让学生选择,恰如“哈佛女孩”常帅所说:“从中找到太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和享受学习的契机。”
  (4)更关注创造学生自由发展的学术环境,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常帅说得很对: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在学术能力之外的领域,了解、发现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三,东西方文明、东西方教育最终会和解、融合。中国研究老子的大学者余世存说过: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未来一定会达成和解、融合,这种新的融合,会提升各自的文化。我萌发了一个强烈的信念: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应当非常自觉地继承与弘扬东方教育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应当非常自觉地汲取与传播西方教育中一切美好的东西。这是因为:教育无国籍,智慧与创造也无国别,凡世界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6 15:00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