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流] 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8:4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5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列出了一个阶梯式的指导意见,希望通过这部《指南》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
  "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越好,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幼儿老师都表示出担忧。
  甜甜今年刚满4岁,每天都在幼儿园学习识字和算数。孩子现在已经会30以内的加减了。 正常这个年龄的孩子会10以内的加减就不错了,自己孩子在识字或算数方面强于别人家的孩子,家长觉得脸上也有光。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或是比较会算数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或数学会领先其他孩子,但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他孩子持平了。
  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淹没在商业化的大潮中。幼儿智力开发成为相当赚钱的产业,幼儿园学费水涨船高,天价幼儿园屡见不鲜,及早认字识数背古诗成为父母追求甚至炫耀的资本,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向下、再向下……总之,在各种商业主义、急功近利、教育体制等文化和制度的影响下,幼儿教育已经偏离了本原。调查发现,目前,公办幼儿园相对规范,课堂中以活动、游戏、实践为主,但一些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小"家托","小学化"倾向相对明显。启蒙教育走偏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改变其现状是全社会的事,涉及政府、家教、幼教育机构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对孩子的教育要以孩子为本,尊重他们成长规律,通过教育体制和观念的转变,捍卫孩子的童年。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阶段无论在生理、心理还是在社会性上,都是迅速发展的阶段。但人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变,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每个阶段的发展,在人一生的发展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如果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被成年人强加了过多的学习内容,而在其他方面没有自然地成熟,即使达到了成年人既定的结果,也会由于社会化不完全、人格不完善给孩子的生存带来困难,孩子长大成人后将难以弥补童年的缺憾。
  尊重儿童发展的不成熟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要重视每个阶段的充分发展,就像孩子站稳了才能走,会走了才能跑,让每个阶段自然成熟,使之具有全面的、长久的、强劲的发展能力。不人为的为孩子设定目标,而是以良好的心态接纳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鼓励孩子不循规蹈矩,充分展示他们的创造性,把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当做成功,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
  3-6岁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们应该认得多少字?会做哪些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守则?这些本来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在日前教育部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全都有了规范。
  这份针对3-6岁即学前儿童的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关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到什么水平,都提出了合理化的标准,为家长和幼儿教师提供了87条具体建议。比如:3岁学会不跟陌生人走,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5岁学会说出家庭住址,6岁学会接受不同意见等。
  另外,《指南》中还有每天睡眠要达11-12小时,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连续看电视不能超过30分钟等生活方面的建议。
  这样一份《指南》早在今年5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带来希望也带来争议——如今正式颁发,更是引起了学前教育领域特别是家长的热议和讨论。
  对这份《指南》反应最大的,莫过于那些3-6岁儿童的家长了。对于这样一份不是意在培养精英,而是力求每个孩子都正常成长的《指南》中,一些家长看到了希望,一些家长则心存疑虑。
  支持方:
  正常是最好的标准
  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那个,但做“神童”的代价就是过早地戴上学习的枷锁。而在这份成长指南中,家长们因为看到了正常的标准而感到松了一口气。“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可从他上幼儿园起,我便发现这是一个奢望。周围的孩子都上兴趣班,你无法让他成为最特殊的那一个;周围的孩子都学英语,你无法让他一句英文都不会说。其实《指南》里说的几岁做什么事情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多数孩子都能做到。”对这份成长指南,这位妈妈表示,她终于看到了孩子能正常成长的希望。
  质疑方:
  只有《指南》没有用
  “不让她提前学能行吗?现在好多小学都认为,孩子读完幼儿园就该知道很多小学里的知识,所以上课时进度特别快,如果不提前学,孩子很可能跟不上。”
  虽然《指南》的意图是规范学前教育,但也有家长并不乐观,认为只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是没用的,应从整个教育体系上培养健康正常的意识,而学前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孩子上学后有"指南"吗?”这是家长的疑问更是他们的心声。
  目前,由于优质小学教育资源有限,一些重点小学在入学时往往会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作为接收新生入学的依据。而幼儿园为了创造更高的“入学率”和迎合家长们的“起跑焦虑”,自然乐意根据“市场规律”,推行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是教育部推出《指南》的初衷,避免孩子更早地沦为考试机器,给成长创造更为自由和快乐的空间,没有“为难”和“刁难”的教育,应当成为人类文明的“指南”。它不仅是学前教育者的职业责任,也需要广大家长的密切配合。其关键是要彻底矫正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心态,而治本措施则是恪守小学招生的“免试”原则,坚决刹住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否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势必沦为一纸空文。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发生过幼儿园不教小学课程家长要求退费的怪象。
  其实,在德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严格禁止教授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学习写作、阅读、计算等要求,都是明确无误的法律规定。我们在充分肯定《指南》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推动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更寄望于“把童年还给孩子”成为全民的共识。
  中国有个“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人类不能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才能成功。当我们嘲笑那个愚昧古代人的同时,却依然能看到不少现代人在续写着各种各样的“拔苗助长”的故事…‥
  按《指南》要求来看,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学前阶段的知识性学习都超标了。我们往往希望孩子特别优秀,其实,孩子小时候不必太优秀。事实上,小时候不是特别优秀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容易焦虑,没有心理负担,更能积极地面对挫折。因此,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和较高的幸福感更为重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7 12:09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