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流] 中小学发展方向:“轻负担,高质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3-6-1 19:1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位校长说“既让学生考上好的学校,又减轻课业负担,这样的学校在天边”
  
  引子
  
  寻找远在天边的学校
  
  最近,为了贯彻国家和省关于中小学“减负”的文件精神,河北某市出台文件,要求中小学必须把课堂上教师授课时间减到30分钟之内,作业量比目前减少一半,高中控制在2小时,初中控制在一小时之内,小学不再留作业。这样的文件在该市并不是第一次出台,以前都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但这次不同的是,市里决定对那些以往“只打雷不下雨”的校长和教师追责,并与职称、职务晋升、绩效工资挂钩,这一下立即在全市引起巨大震动:小学校长们反应积极,初高中校长们则表示“很难执行”。市里很好的一所高中校长上书教育部门领导甚至市领导,要求在“减负一半”指标落实的同时,将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求减下来!这一“军”将住了局长和书记,书记说:“负担要减下来,教学质量也要提上去!”校长牛筋脾气一上来,竟对市委市记说:“负担减不下你骂我,教学质量降下来老百姓骂我!负担减下来,质量提上去!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校长去天上找吧!”说完,拂袖而去。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折射出长期以来课业负担愈减愈重的深层原因:校长的肩上,一头担着上级越来越严厉的减负要求,一头担着老百姓越来越强烈的上大学、上好学的期望。这样一副担子把校长们压得越来越喘不过气来。
  
  如果,真的天上有这样一所学校,我相信,我们的书记、局长、校长,特别是老百姓,谁不愿踏破铁鞋去天边寻找!
  
  前不久,在河北省一个民办教育研讨会上,一所地处燕山深处冀、辽、蒙三省交界的一个偏僻的小县城的民办学校的发言引起大家注意:该校办学12年,目前在校生已达到7000多人,许多在中考时没有考上公办高中的孩子从这里考上了清华、北大和理想中的大学。曾经,他们也像许多学校一样,拼学生学习时间,拼学生作业量,拼教师辅导时间,但由于招生时优质生源已被县优质学校选拔,拼来拼去,教师、学生累得筋疲力尽,但成绩始终拼不过公办优质高中。后来他们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教师、学生不再拼时间了,学生作业量大量减少,成绩却大幅提高,远远超过了全市许多县优质高中。
  
  生源质量远低于公办优质高中,学生课业负担又比那些公办优质高中大幅减少!教学成绩却远优于公办优质高中!——这样的成绩应该不是“片面追求”的结果!
  
  看来,不用到天边,也能找到“负担减下来,质量提上去”的学校和校长!
  
  为了让天下的丑小鸭都变成白天鹅
  
  笔者从河北省会石家庄驱车一路北上,经过8个多小时跋涉700多公里,终于在冀、蒙、辽交界的围场县城,找到了这所学校:围场县卉原中学,见到了这所学校的校长秦海山。
  
  那还是2000年冬,天气特别特别冷,小县城的温度下降到零下20多度,在河北省围场县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教务处副主任秦海山被冻得瑟瑟发抖,此时,他的心比天气更冷,他的一个外甥在他家里住了已半个多月了,外甥想托他的关系进到一中来读高中,从开学等到现在一直没有进来,外甥放出话来:上不了学就一直住下去,此事让他陷入两难:他知道外甥是个好孩子,他想上高中考大学,将来改变在深山里的家庭和自己的命运,但只因中考差了几分,被学校拒之门外;他也理解学校的苦衷,学校严格按中考成绩录取,许多县领导写的条子都被顶回去了,他这个小小的教务处副主任就更不用说了。
  
  那一夜,也是12点,秦海山站在校园里的寒风中,所有的灯都熄了,早就该回家了,但他迈不开步,他不知道回去如何面对外甥那期待的眼神。他站在寒风里苦苦地想:全县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像外甥一样苦苦地在绝望中等待,有多少家长像他一样还在深夜里为孩子不能读书而不能入睡。围场县有50多万人口,在承德市是个大县,每年全县中考有5000左右考生,多的时候达到10000多人,当时县一中和县内的三所普通高中每年招生不足1000人,2000年他送的毕业班,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70多人,学校和县里举办专门的仪式奖励教师并进行庆贺。5000人、1000人、170人,三个数字萦绕在他心中,久久挥之不去,想着想着……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他心里竟生出无限的悲凉,泪水哗哗地流下来。
  
  他突然想到自己的一位学生小何,有一天,最后一节晚自习他来给学生们讲一张试卷习题,小何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他一边讲,一边踢了小何一脚,不知是觉得委屈还是自己那一脚踢得太重,小何竟然哭了。高考时,小何两分之差没有达到分数线。最后告别时,小何对他说:“那次,我实在太累了,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其实好多时候上课,我在那坐着,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一句话也没有记住,老师,你踢我,我没怪你,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没有考上(大学),我对不起你。”小何流着泪转身走了。那流泪转身的背影永远地刻在他脑海里。他想,再也不能这样给学生上课了,再也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追求升学率了!但他无法改变。他突然冒出一个想当校长的念头,他想自己当了校长,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找到一种能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让他们不再这么累又能考上大学的办法。但回过神来,他知道自己在县一中当上校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虽然觉得自己想当校长的想法很可笑,但那种强烈的冲动却令他心潮澎湃,不能自已!黑夜里,他大步冲出校门,他没有回家,而是连夜敲开学校另外12位教师家的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动员他们和自己一起出来,探索那条“让更多的孩子上高中,让更多孩子不再那么累也能取得好成绩”的路。
  
  于是13个人同时向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交了辞职报告和办学申请,13个人真的办了一所高中——围场卉原中学,秦海山真的一夜之间成了高中校长!
  
  13人凑了60万元,但他们却说要新建一所学校,一期投资1000万,建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和食堂等附属设施,春天开工,秋天开学启用。银行贷款无抵押不行,在这个小县城根本不可能找到投资合伙人,自己找朋友借贷也不行:一是他没有大款朋友,二是也没有人敢把钱借给他。许多人说他是痴人说梦。但到了秋天,两栋崭新的楼房、一所崭新的学校真的建成了,新学校真的如期开学了。笔者问了秦海山两个问题:
  
  问题一“建学校的钱是哪来的?”
  
  “运作”,秦海山说,“我给施工单位签的合同是:进场费50万元,工程完工前付到总工程款的30﹪,工程完工后暑假开学再付40﹪,余下的30﹪下一年暑假开学付清。工程开工后,学校食堂、商店等校内摊位承包采取“低租金、竞年头”的办法(每年租金定得比较低,谁能一次性预交更多年的租金就承包给谁),筹集资金200多万,基本满足了完工前付到总工程款30﹪的合同规定。2001年7月全部工程竣工,到8月暑期招生结束,用收来的学费付了工程款,就这样,建筑面积13500多平方米的学校就建起来了。”
  
  启动资金60万元,仅仅用了多半年,就建成了一所崭新漂亮的学校,这对于秦海山这样一介书生,应该说是一个奇迹。
  
  问题二“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你当时为什么力排众议,坚持一定要新建学校?”
  
  “我要向社会宣示我办学的信念和决心,我坚持先投资建校再招生办学,就是告诉社会,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也是‘正规军’,不是‘游击队’,我有决心、有信心把学校办好!我办学不是为了赚钱!我办学是为了实现我的教育理想!”
  
  秦海山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还是用这种运作方法,2004年7月他又奇迹般地完成了总投资3000万元、建筑面积达38500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当年暑期开学实现了初高中一体化办学格局,2005年6月通过了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达标验收,使学校的办学条件赶上或超过了建校几十年的各县重点中学。之后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到2008年,学校就迅速发展为占地170亩、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拥有100多个教学班、300多专职教师、7000多学生的初高中一体化完全中学。
  
  一定找到一种能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让他们不再这么累又能取得好成绩的办法——这是秦海山的教育理想,但要实现这个理想谈何容易!
  
  一所刚成立的私立高中,其生源只能招市属高中、县一中招剩下的低分学生,又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有人说这是两条永远的致命的劣势,秦海山认为是优势,因为秦海山办学的初衷本来就是要让那些偏僻农村的孩子有学上。但能让这些孩子和一流生源一样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吗?!让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已是神话,让天下的丑小鸭都变成白天鹅是神也做不到的!秦海山是人,他能做到吗?!
  
  卉原中学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探索首先从教学探索开始。
  
  上篇
  
  探索教学
  
  从“粗饲料”到“配方饲料”
  
  秦海山说:“我在公办高中时,每到高三,通常是学生定好几本习题集、试卷集,老师每天指定一套或几套习题、试卷让学生做,教师每天看这些作业,学生忙得晕头转向,老师也忙得晕头转向,但实际上都做了大量无用功,都是无效劳动,比如,许多情况下,学生做一套试卷,其中80%的内容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每天还必须重复做这些已经掌握的东西,浪费了大约70%的时间和精力,在加上无效讲习题时间,教师、学生每天的精力、时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20%。”他说:“就像我前边给你讲到的我的学生小何,只要稍作改变,提高一点他的学习效率、时间利用率,他就能取得好成绩考上大学!”
  
  所以,卉原中学建成后,秦海山给教师提的第一条要求就是:“任何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给学生定、或推荐给学生任何习题集、试卷集!”学校出台的第一个文件也是《关于给学生定教辅资料的规定》。
  
  禁止给学生订资料,秦海山却给每一位教师定了10本以上的教辅资料,他要求教师每天必须把这些资料上的相关习题做一遍,然后选出极具典型意义的部分给学生讲并让学生做。他举了一个非常通俗的例子:“这就好比养殖场,过去喂的是粗饲料,现在改喂配方饲料,长得自然就快!”
  
  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讲得更精了,学生做的题更具典型意义,教师讲得相对少了,但针对性强了,教师判的试卷相对少了,但亲自做的题多了!
  
  从“配方饲料”到“分槽喂养”
  
  私立学校招生没有“分数线”限制,与市属高中、县一中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招上来的学生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中考成绩只有300多分,这给卉原中学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如何让这些300分的学生不输给500分的学生甚至战胜他们,是卉原中学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如果他们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注定是失败者,因此,他们必须创新。针对参差不齐的生源情况,他们提出了“分层次、低起点、小容量、快步走”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次,即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低起点即针对学生大部分分数较低的情况,把教学目标调低,首先把他们初中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小容量即每堂课涉及的在知识点不要多,而要力求让学生掌握;快步走即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率。经过分层教学,让成绩差的孩子首先找回自信,学习成绩也随之提高。
  
  马佳,家住承德市区,中考成绩只有308分,找遍了承德所有公立学校都被拒之门外,不得不到150多公里以外的卉原中学来求学。高考时他的成绩超过了一本分数线,被河北师范大学录取,后来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到一所大学任教,如今的马佳已是一名大学教授。回忆起自己的成长之路,马佳说,要不是卉原中学的分层次教学,就不会有今天的他。
  
  秦海山说:“如果前边是‘配方饲料’的话,分层次就是‘分槽喂养’。”
  
  换上汽车比赛马拉松
  
  2009年冬,秦海山到全国各地遍访教育名家、名校,回来后,他在给全体教师讲心得体会时,讲了一件完全与教育无关的事:“前几天,在参观学习的间隙,观看了一场马拉松,马拉松由于赛程漫长,起跑并不重要,在漫长的比赛进程中,有的运动员训练水平高一点,努力一点,优势就显露一点,几个运动员慢慢从大部队中脱颖而出,组成第一方阵,要再把别人甩下,就很不容易,我突然想,此时其中一个人换上自行车、换上汽车呢!”他说:“我们办学十年,进入了承德高中的第一方阵,但我们很难再脱颖而出,独领风骚。我们要换上汽车与他们赛跑!”
  
  秦海山所说的“汽车”,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秦海山说,直到2009年,他才找到了学生不用太累,也能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秦海山这一番“马拉松”奇想,就是卉原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次动员令!他带领全体教师到外地“蹲点学习”,一边学,一边与大家讨论交流心得,他经常给老师们说的一番话是:“过去,老师课讲得好就是好老师,所以我们在‘讲课’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的许多老师确实把课讲得很精彩,但我们为什么教学效果总是不能比别人高出许多呢,这值得我们反思,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很激动,很投入,很精彩,学生们是不是也像你一样很激动、很投入,是不是也听得很精彩?有多少学生能像老师一样很激动?为什么我们讲得自认为很好,大家也认为很好,有时学生也觉得这个老师讲得很好,可是,学生还是在这个知识点出问题?为什么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学生的成绩却提高不快,这当然与我们的生源质量有关,但我们一定要找到以三流的生源质量,培养出超一流成绩的学生的方法!这个方法已被我找到:我们要下决心改革课堂教学,我们要变教师激动为学生激动、变教师精彩为学生精彩、变教师很投入为学生很投入!我们要变学生学会知识为学生‘发现知识’,变教会学生知识的过程为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
  
  我们常说,教改是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但无论“学会”还是“会学”,其中心还是“学”,变“学”为“发现”,这应该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
  
  秦海山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优秀人才’很发人深思,优秀人才怎么培养,首先要明白优秀人才的特质,优秀人才突出的特质应该就是‘创新’,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创新’,发现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发现或者说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弄懂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本身已经成为创新过程的必然结果和产品!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不断‘创新’的过程!长此以往,我们必然应该能够培养出钱学森所期待的‘优秀人才’。”
  
  锯掉椅背,学生从此学习不再累
  
  秦海山召开了一个“锯椅子靠背”的动员会:全校都把学生座椅的靠背锯掉,面对着孩子们的惊讶和不解,秦海山说:“过去,老师就像你们学习上的‘靠背’,从今天开始,老师这个‘靠背’也没有了,学习主要靠你们自己;靠背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靠着休息,以后大家学习不累了,学得高兴了,就用不到靠背了!”其实,秦海山锯靠背的真正原因是学生课桌不再是成排摆放,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集中坐在一起,学生间、小组间需要不断活动,椅子靠背成了学生课堂活动的障碍。
  
  这,算是秦海山课堂教学的总动员。
  
  如何让学生“发现知识”?秦海山认为,发现知识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彻底改变,教师过去备课,主要是备怎样把知识给学生讲明白,现在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即把问题全面准确地交给学生,由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去研究,去发现,课前,教师要把这些问题印在纸上,发给学生,这张纸叫“导学案”
  
  每节课,每位教师必须备一份“导学案”草稿,然后提交教师集体备课,大家针对各自“导学案”中的问题,集体讨论,选出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制定一份导学案定稿。
  
  下面是卉原中学一份数学“导学案”草稿的原件的第一页
  
  这是一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导学案,这半张草稿原件给我们传达了至少三个强烈的信息:一、老师为学生创设的问题环境,即例1和例2。二、最上边的旁批告诉我们,集体备课时教师们在想什么,是如何修改这张导学案的以及修改的理由:审题中抓住关键、分类考虑,要培养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1、不等式会解并在数轴上表示,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决问题。这说明,这张导学案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要符合国家和省的要求。三、教师修改的力度和修改时讨论的热烈程度也从这张纸上扑面而来!
  
  教师陆长江写了一篇《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其中对导学案作了如下解读:
  
  导学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统帅地位,是教和学的依托,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抓手。没有它,则教无所据,学无所依。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导学案为依据,通过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提升,把导学案上死的知识变成学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从预习自学到课堂教学,两课时的宝贵时间要托付给这张导学案,制作得是不是科学实用是非常重要的。预习得是否充分,课上得成功与否,学生学得是否快乐、是否扎实,很大程度上都与导学案的质量有关。
  
  一、导学案的含义:“导”即指导、引导,对学生的预习、互学、展示、点评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学”即自学、互学、展示、提升的过程。
  
  导学案是引导、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方案,是学生学的抓手,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教学平台。
  
  二、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导学案重在“导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学设计,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
  
  传统教案也考虑学生的学,但对老师的教考虑得更多些,因为传统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的自学、互学很难体现,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拉“与”推“。
  
  教案是老师用,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用途不同,设计理念也大不一样。
  
  教案重在老师的教,是着眼于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案设计;导学案重在导学,是着眼于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案设计。
  
  三、导学案的基本结构:一般的导学案分页眉和主页两部分。页眉包括制作者的信息、制作时间、导学案编号、学生信息、等级评价等。主页部分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解析、自学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综合应用、巩固练习等,根据学科需要自主设计。
  
  四、导学案的制作:导学案的制作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份好的导学案要经历主备——试做——集体讨论修改才能定稿的,三个程序缺一不可。假设我们以为凭自己多年的经验可以不做,不讨论,那么结果常常是导学案错误百出,学生往往要做不适合的题,课上要同学们讨论、展示、点评不经典的问题,效率肯定大打折扣。
  
  导学案应综合考虑自学和合作探究的需要,循序渐进,有探究价值。导学案是教材的细化、补充和延伸,是教、学合一的载体。导学案既是学生学的依据,又是老师教的依据。制作时要充分研究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研究给学生设置多高的门槛,多高的台阶,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研究学生自学能达到什么程度,合作能达到什么程度,质疑能达到什么程度,
  
  导学案量要严控,并注意弹性要求。制作导学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要求过高,分量太重,这是课改的大忌。如果我们的改革让学生每天不堪重负,学生对改革的信任度还有多大呢?课改是极大限度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这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用来整理消化。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每一分钟——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和每一分钟的休息时间。不懂得让孩子休息、玩和活动的教育是悲哀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不改变题海战术、水大泡倒墙的思维方式,改革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信学生,就是老师敢于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信大胆地学起来,做起来。之所以传统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包办代替,根本原因就是老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不放心。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只要我们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定会还我们一份惊喜。
  
  “导学案”定稿后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之后,安排一节自习,学生独立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并把解决方法写在导学案上,下课时交给老师,老师收上“导学案”后,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导学案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研究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
  
  每一知识点由两节课完成,第一节自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第二节交流,由学生带着完成导学案时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体解决。一节课独立完成,一节课集体合作解决,卉原中学把这种模式简称为“1+1课堂模式”,即将课堂50%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学,50%的时间用于生生、师生合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板凳
发表于 2013-6-19 09:23:01 | 只看该作者
好期待这样的学校慢点出现呀!
沙发
发表于 2013-6-18 11:47:07 | 只看该作者
学外语有意外收获,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英语兴趣,请传……
                          学外语有助于健脑〔俄罗斯〕尤里娅•斯米尔诺娃 
  为什么学习英语、法语和印地语等语言大有好处?人们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具有外语知识的专业人员更容易在大公司找到工作;懂外语的大学生可以前往国外学府深造;会讲外语,不用导游就能周游各国,直接和意大利人或是土耳其人交谈……
  实际上,学习外语还有更多的益处。钻研外语类似做大脑体操,其道理与健身相同。在健身场所,人们锻炼得浑身出汗,是为了把脂肪转变成结实的肌肉、使身材更加优美。而通过学习外语,人的大脑灰质会越积越多,因此大脑将长期保持年轻和灵敏的状态。科学试验也证明,学习外语在促进人脑年轻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本国184名老人进行了研究,目的是弄清掌握一门外语与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会说两种语言的老人患这种疾病的比例要比普通人低得多。不仅如此,他们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灵活性等能力与年轻人几乎差不多。科学家揭开了谜底:原来,使用两种语言能够强化脑部供血,改善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这都能起到延缓脑部衰老的作用。不过,医生还不能保证借助于教学西班牙语或是意大利语,就能够治愈老年痴呆症患者。但是他们向人们提出忠告:学习并且掌握一门外语,然后经常利用它进行阅读和交谈,这是最有效的大脑体操!
  那些掌握两种语言的人,由于大脑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能够更专注于重要事务。这是因为他们的头脑可以从一种语言快速转向另外一种语言,不去理会此时的一些不重要的信息。
  安德列亚•米切尔领导的英国神经学家小组通过研究证实,掌握外语能够从本质上改善人们的大脑灰质。他们选择了105个人进行试验,其中80个人至少掌握了一种外语;在这80个人中,有25人是在5岁以前掌握外语的。研究人员对所有人的大脑进行扫描以后发现:越早接触未知的外语单词,大脑灰质的发育越好,神经元密度越高,思维也就更加灵活。因此,越早开始学外语对人越有益处。
  人的一生中,脑细胞的数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从小到老一直保持在近200亿个的水平。因此,要想使自己变得聪明,把才智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只有给这些细胞来一场本质上的革命,通过学习外语,锻炼出“脑肌肉”(北师大班老师qq6068567空间日志,摘自《译林•文摘版》2008年第4期——译自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2007年7月9日)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英语兴趣,请传……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22:39:23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的发展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24 02:19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