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各地少儿班学习效率翻倍、增效减负的秘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3:3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什么很多人努力学习,却收效甚微?
  美国教育是如何轻松超越中国孩子补课培优奥数的(一)
  北京八中少儿班与各地名校录取率都接近3%——生源质量同等冒尖……相比较少儿班14岁高考普遍高分和高可持续发展潜力,18岁高考的同学明显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中小学少儿班不断发展壮大,硕果累累!北京八中、人大附中、北京四中、东北育才、天津耀华、深圳耀华、深圳中学、江苏天一、新乡一中、龙岩一中、西安一中、南昌十中……近30年,来自这十多个少儿班的杰出人才占全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半壁江山!
  ◇以北京八中为例,10岁入学,每周上课4天半、体育课更多,另有半天自然体育。身体素质更好,14岁高考,平均成绩比18岁尖子生高100多分(详见下表),18岁普遍上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国栋指出,科学创造存在最佳年龄区,提前进入中小学出人才!

身体
素质
身高
(cm)
体重
(kg)
胸围
(cm)
肺活量
(ml)
50m
(s)
1000m
(s)
立定跳远
(cm)
连续引体向上()
少儿班
169.44
55.51
82.98
3827.77
7.42
231.95
225.16
9.10
北京市
165.47
50.44
77.79
3487.42
8.05
249.56
202.61
3.30

年份
2001
2003
2005
2007
2008
2010
班届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第十三届
北京重点线
480
455
470
531
502
493
少儿班均分
594.9
592.5
596
638
620.8
618

  ◇大批少儿班人才流失国外,获国际巨奖 (奖金折合人民币几百万~几千万)!
  我国少儿班、少年班培育的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流失到了国外顶尖科研机构、高等学府,并获国际巨奖!当事人家庭和新闻媒体均保持缄默、民间处于近乎保密状态,鲜为人知!试举几例:△ 庄小威:获美国麦克阿瑟奖(50万美金,以下略)△ 秦昌禄,其最小碳纳米管被评为世界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骆利群,生物学斯劳恩奖。△ 高立新,麻省终生教授、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成就奖。△ 卢征天: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邵中,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成就奖,耶鲁终身教授。△ 钟扬,复旦常务副院长。△ 周逸峰,科大博导。△ 姚震,海外华人物理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李巨:美国青年科学家奖。△ 段镶锋,世界百位杰出青年发明家。△ 张小海、江红雨……至2008年中科大共招收31期少年班总计1220人,91%考取硕士、博士,许多人已成为国际著名科学家,网上均可搜索到。
  内地偏重“勤学”,忽视“善学”,传统学制那些每周小考得高分的学生,其超强学习力是否正在被耽误!进入青春期后成绩直线下滑的,其超强学习力是否已经被耽误!
  ◇专啃书本的“重灾区”与少儿班形成强烈反差。
  《楚天金报》报道,市教科院王池富院长表示“由于缺少监测,使得有的学校一味挖深、求难,加重了学习负担。要引导学校和老师按照课程标准教学,纠正揠苗换助长的不当行为”。
  文化课挤占体育课和素质教育的时间,较多重点中小学成为专啃书本的“重灾区”,严重忽视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与少儿班形成强烈反差。
  各年级层层追加难度又缺乏高度,拔苗助长熄灭火种;美国中小学教育没有难度有高度(没有那么多家庭作业,更没有人人学奥数),循序渐进点燃火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注重因材施教。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弹性学制)、转学、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即支持增加高度,反对提高难度!
  ◇《创新型人才怎样炼成》“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体育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2007年12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陈磊)
  ◇为什么很多人学习、工作十分努力,却收效甚微?
  《世界上最神奇的30个经典定律》中,“二八法则”认为,通常我们所做的工作80%都是无用功;“奥卡姆剃刀定律”认为,找到关键部分,剃掉多余部分,事情就简单了;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即为教育的关键部分!
  全国中学班级排名,少儿班首屈一指!少儿班不是增加学习时间或负担,而是增加儿童喜欢的体育和校外实践活动,享有幸福童年的同时练就好身体、高素质,提高课堂交流学习效率,减负增效、缩短学时,家庭作业量和近视明显减少,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浓,成果显赫!(qq6068567)
  8岁上初中,14岁读大学,18岁读博士,中小学成绩几起几落,高一时曾是全班倒数第一
  ——美国教育是如何轻松超越中国孩子补课培优奥数的(二)
  18岁读洋博士 成都女孩挑战铁板学制(图)
  2004年09月02日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张晶”现象提出:现行中小学学制是否过长?学生可否选择修学年限?
  8岁上初中,14岁读大学,18岁读博士,中小学成绩几起几落,高一时曾是全班倒数第一名智力中上、绝非神童,老师和家长认为,现行学制过长,很多
  学生本可以像她一样早点成才
  
  今年18岁的成都女孩张晶,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即将赴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生物博士学位,她还获得了英国首相布莱尔于去年底宣布设立的多萝西·霍特金博士奖学金(DHPAs),包括在校期间每年1.37万英镑的学费、1.05万英磅的生活费以及每年一次中英往返机票。
  18岁,与张晶同龄的绝大多数人也才高中毕业。按通行的12年中小学、4年本科、3年硕士计算,一个孩子如果7岁入学,顺利的话,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年龄应是26岁,张晶把这个日程表提前了整整8年!
  这是怎样一位传奇女孩?在其跨越式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昨日,在张晶家中,张晶和她的家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张晶去年10月考完GRE和托福后,一口气向美国、英国、加拿大的20多所知名大学递交了博士生入学申请。今年3月,张晶收到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该校提供的分子生物专业方向让她十分中意。
  5月,诺丁汉大学来函告知,将给予张晶多萝西·霍特金博士奖学金(DHPAs)全额奖学金。该奖学金是英国首相布莱尔去年11月17日宣布的一项总值达1000万英镑的计划,意在吸引优秀国际学生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将于2004年10月为首批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诺丁汉大学在来函中称,此项奖学金竞争颇为激烈,该校今年只有4位国际学生获此殊荣。
  成长故事》》》小学读两年跳级纯属巧合
  张晶在中小学阶段曾两次跳级,小学6年只读了两年。张晶之父、成都玉林中学数学教师张杨称:“张晶两次跳级纯属巧合!”
  第一次跳级在1992年,6岁的张晶要上小学了,张杨找到乐至师范附小。“那年报名上小学的孩子特别多,当时校长开了句玩笑说:‘一年级实在太挤了,读二年级还可以考虑。’我说:‘那就读二年级嘛!’就这样,张晶直接上了小学二年级。”刚入学时,张晶成绩不太好,但聪明的她进步很快。1993年父亲调往成都青白江大弯
  中学任教,张晶则转至大弯小学读三年级,这一年,她的成绩升至年级前茅。
  第二次跳级在1994年,那年张杨再次调动工作,到成都玉林中学任教。秋季开学时,张杨让年仅8岁的女儿直接升入玉林中学,在自己执教的班级读初一。这是一次惊险的“三级跳”,从小学三年级一步跨进初中,而且在跳级前,张晶从未系统学习过小学四、五、六年级的课程。
  2000年,读完6年中学后,14岁的张晶以596分考取川大生命科学院。
  爸爸爱“护短”学习无压力
  频频跳级的成绩背后,张晶压力大吗?她是否比同龄的孩子少了一些快乐?张晶表示:“与很多人的担忧恰恰相反,由于学习方法得当,父母的政策宽松,我学习一向比较轻松。”
  张杨坦言,女儿频频跳级招致不少人的质疑,“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张晶压力很大。其实,孩子真正的压力不在于学习本身,而在于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过高。”他回顾说,张晶刚上小学时成绩不佳,别的同学语文都在95分以上,她才考80分,老师让请家长。“我到学校后跟老师说:‘考80分证明她已掌握了基本知识,用不着要求那么高。’老师听了很生气。”
  考过倒数第一心理素质好
  张晶的心理与其智力发展是否相称呢?她的老师、家长和同学都说:“张晶的心理远比同龄人成熟。”张晶则认为,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得益于特殊的经历,“和那些一帆风顺的优生不同,我的学业几起几落,考过第一名,也考过倒数第一名。”
  上高一时,初中只有中等成绩的张晶作为本校教师子女,分班时被照顾进了理科实验班。在优生云集的实验班里,张晶学习相当吃力,上高一不久就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父母不但没有责怪,反而鼓励她:“你比其他同学的上升空间都大!”谈起这事,张杨说:“作为家长,要学会承受孩子处于低潮时自身的压力,不轻易责备和埋怨,帮助孩子沉着应对。”
  为锻炼女儿的自理能力,张杨夫妇总是放手让女儿做事。2001年暑假,16岁的张晶只身前往北京,到新东方学习英语,前后40多天,食宿都是自己张罗。不久前,张晶一人赴京办理留学签证,凌晨4∶00起床去领事馆外排队,一站就是大半天,从不让人陪同。
  记者调查》》》
  两大因素让学生选择跳级
  据了解,由于有张晶的“示范效应”,在张杨执教过的乐至及成都的多所中小学,教师子女跳级已成普遍现象。他们中,有的八九岁读初中,有的十二三岁读高中,不过,跳级生大都只“省略”了小学六年级或初中三年级。
  多数跳级生的家长把跳级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课大都是在“炒冷饭”,为对付升学考试而进行大量重复训练,浪费了很多时间,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如此;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追求高学历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大学毕业后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而按目前的学制,一个孩子如果六七岁入学,顺利的话,要到二十五六岁才能读完硕士,到二十八九岁才能读完博士,一些学生在获得高学历的同时,年龄的“危机感”随之而来。
  “多年以来,教育部门对学生跳级并没有明文规定,既不倡导,也不反对。”成都一所重点中学连续两年有多名学生跳级,该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称,目前,跳级现象在中小学并不十分普遍,近年该校先后有数十位学生提出跳级申请,学校只批准了其中一小部分,这些跳级生多为教师子女,因为他们的父母身为中小学教师,能适时地为孩子提供帮助。
  这位校长认为,跳级生中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家长和学生不宜盲目效仿。张杨也谈到,自己周围的跳级生多数都发展较好,只有少数情况不理想,但他认为:“这并非跳级本身的问题,而是个别孩子自身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即便不跳级,也很难有良好的发展,我们不能以此否定学生对学习年限进行选择的必要性。”
  新闻人物》》》
  张晶个人完全档案
  1986年3月生于乐至,5岁上幼儿园,6岁进入乐至师范附小读二年级,7岁在青白江大弯小学读三年级,8岁跨进成都玉林中学读初中、高中,14岁考入川大生命科学院,18岁被英国诺丁汉大学录取为生物博士生。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张晶与同学的年龄落差越来越大,她说:“年龄不是问题,年轻的感觉真好!”高中时,同学们给她起的绰号———“小娃儿”,至今仍让她喜欢并感动着。
  学习之余,张晶爱好颇多,她喜欢游泳、旅游、跳拉丁舞,近几年坚持每周跟声乐老师学唱歌。
  谈到未来,可爱的张晶两眼发亮。她说,将来想当教授,既能搞科研,又能像爸爸那样教书育人,还有长长的假期可以外出旅游。她还说,得诺贝尔奖太难了,现在还没有一个中国人拿到,不过,总有一天,中国人的梦想会实现。
  反思声音》》》
  现行中小学学制是否过长?
  “张晶并非智力超群的孩子,更不是所谓的神童。她的事例说明,小学6年完全可以缩短!”张晶高中时的班主任、成都玉林中学退休教师傅良才语出惊人。傅老师说,尽管张晶的成长轨迹非同一般,但是在他看来,张晶并非特殊个案,事实上,如果小学六年学制在现有基础上适当缩短,大多数孩子都能适应。
  张杨介绍,女儿两次跳级都非刻意为之,张晶的智力只有中上水平,她的经历更进一步促使他思考:中小学到底有没有必要读那么多年?学制是不是可以进行改革?
  中学生也可选择修学年限?
  “现行学制是否合理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予以评价。”成都一位教育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称,现在高学历者完成学业后,年龄偏大确是一个现实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质疑中小学学制的理由。他认为,不能简单地讨论学制有无缩短的必要,而是要让学生有选择修学年限的自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少花一些时间完成学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多花一些时间完成学业,这就需要从学分制入手。近一两年,国内不少重点高校都纷纷改革研究生学制,把硕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从3年调短为两年。
  “中学实行学分制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思路。”这位专家透露,在今年的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上,有关领导提到了中学实行学分制的设想。此前,尽管成都石室中学等学校已经开展了学分制的试点,但它们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没有选择修学年限的自由。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应该是:学生什么时候学、学多长时间,都可在规定的限度内自由选择。那样的话,像张晶这样把读大学、读研读博提前若干年,将不会再是极个别现象。
  张晶和父亲张杨
  张晶和朋友
  自信而快乐的张晶郑骏摄
  (2004年09月02日 华西都市报)
  (6年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注重因材施教。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弹性学制)、转学、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即反对提高难度,支持增加高度!因为高度可以化解难度,美国教育就是这样轻松超越中国孩子补课培优奥数的……(qq6068567)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10 21:39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