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6: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老师,XX没有好好做操。”“妈妈,XX拿了我的饼干。”调查显示,3-10岁是孩子打小报告的高峰期。如果孩子爱打小报告,你会怎么处理?一位妈妈咨询了其他家长,发现大家对此事的态度截然不同,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有多种,需要视情况对待……
  打小报告不是故意找茬,而是成长的标志?
  小橡树幼儿园执行院长王芸说:“‘打小报告’其实是大人给孩子贴的标签,以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语言能力开始加速发展,渴望沟通与交流,希望被重视
  据王芸介绍,从常态来看,四五岁正处于孩子的交往时期,打小报告的情况比较普遍。因为这时孩子开始发展语言能力,渴望沟通与交流,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打小报告是他给自己找到的一个交流方法:
  “有时好比一个小朋友喜欢玩具,带回了家,这只是他一个很纯朴的想法,而大人则会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认为这是偷东西。有些家长厌恶孩子打小报告,也是因为他把孩子的一个交往行为变成道德行为。”
  其实当孩子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家长不必觉得这种行为必须严厉禁止,而可以看作是孩子成长和进步的标志,当做正常现象来看待。
  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弱,勇气也不足,而认为老师和家长是无所不能,所以依赖大人
  倪志勇指出,孩子处于规则建立期,渐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却没有能力、没有自信、没有勇气去自己解决问题,只好求助老师或家长。
  早教专家指出,由于整个童年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都还很弱,所以通常3-10岁是孩子打小报告的高峰期。因此,多数打小报告的孩子,行为的消退只是时间问题。
  “在心理学上,孩子10岁以前一般会认为老师和家长是无所不能的,大人的地位要高于同伴,所以宁可得罪小朋友也会去告状。10岁以后孩子会更看重同伴,这时他们打小报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很有可能会被同伴孤立。”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岳文昊说道。
  三.规则、秩序建立时期,对别人破坏规则的行为比较敏感
  常女士的儿子今年3岁多了,近来幼儿园的老师向她反映儿子经常向老师说谁谁不吃饭、谁谁不做操,很会打小报告。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认为,9、10岁以前的小孩还没有形成内在的道德标准,规则意识不清晰,他们对规则的判断只取决于大人的裁决,所以当自己因为某种原因受罚,而其他小朋友也犯了同样的事却没有受罚的时候,会觉得规则被动摇,也觉得十分不公平,所以一定要讨个说法。其实这在孩子看来,是无可厚非的正义之举。
  尤其是渴望交流,渴望被重视的孩子,还有处理事情的能力不足的孩子,当是非观念发生冲突时,更易打小报告。
  ★小结:
  孩子爱打小报告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应给予包容和理解。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对症下药,不应盲目制止或者无视。
  另外,打小报告的尽管让大人烦恼,可也有积极的一面。
  岳文昊,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认为,有时孩子打小报告并不是为了引起关注,而是确实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帮助。如果完全禁止孩子打小报告,就会让孩子慢慢养成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不求助的习惯。而其实,求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会求助的孩子在以后很可能会不懂得变通,不知道借助外力,最怕的是在遇到人生危险(如遇到拐卖)的时候,不知所措。
  打小报告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首先判断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岳文昊认为可以简单地把孩子打的小报告分为两类:
  一是内容和自己无关的
  二是内容和自己有关的
  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都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那就要看孩子在班里是不是不被同学和老师注意,打小报告只是为了引起关注;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是和自己有关的,那就要看是不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然后,分析完原因之后,对症下药即可。
  1.对于想引起关注的孩子:
  家庭教育与儿童情商培训专家、学之郎情商课堂创始人倪志勇认为,在建立规则的时期,孩子对其他人破坏规则的行为比较敏感,所以此时老师要避免对孩子打小报告给予肯定,以免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此类打小报告的孩子都可以采取的做法是:用简洁的话语对孩子表示肯定。“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谢谢你告诉我”、“你信任我,我很高兴”,而不是“做得好”、“不错,你很有规则意识”等等。这会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也不是在表扬那种打小报告的行为。
  另外,孩子想引起关注的行为,可能和家庭氛围有关:
  假如是因为家中关注不够,孩子感到情感缺失引起的,王芸建议家长要多进行“有效陪伴”。“不是和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而是多跟他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比如给他读故事,跟他聊天,可以问孩子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聊一些图书。让孩子知道他是受重视的,不再有情感上的缺失。”
  假如是因为在家中习惯了众星捧月,孩子到了学校之后突然不适应引起的,则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引导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和孩子角色扮演进行换位思考,是一种可行的做法。
  2.对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的孩子:
  如何训练孩子,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①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些孩子受侵犯后,不仅无法独立解决,连表达感受、观点、立场的能力都没有,所以才只能求助于老师或家长。而其实,在规则意识尚未成型的年龄段,别的孩子未必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麻烦,需要小伙伴们提醒,才能知道。
  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受到其他小朋友的侵犯,可以直接询问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自己的感受和主张表达出来,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什么后果。例如说“你为什么要动我的东西?”“我已经生气了,不要老是撞我,不要随便动我东西”等等。
  ②提高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不过,对于许多爱打小报告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些不是没有形成这种意识,有些则是缺乏自信和勇气。
  倪志勇介绍,国外有研究表明,在学习环境中被攻击的孩子往往自尊自信不够,被侵犯之后只能告诉老师。“家长应该积极想办法帮助孩子发展独立自信的能力,与别人沟通、表达观点的能力。这点在家庭中就要培养。当然,在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是不是足够尊重,是不是能让孩子独立地表达感受和想法也很重要。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参加专业训练。”
  打小报告
  国外学校的做法:美国学校里的“告状盒”
  在美国,有的学校会有一种“自我宣言”(I-Statements)的宣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个宣言有一种固定的语言格式,比如“Pleasestop……,youmakemefeel……”(请你不要再做某件事了,因为你让我感觉……),或者“Ifeel……whenyou…….Ineedyouto……”(你这样让我很难过或沮丧,我希望你……)。
  有的老师会在教室里放一个“告状盒”,规定要告状不能口头告诉老师,而是把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什么了写下来,然后放进告状盒。老师会在固定时间看这些纸条,并让孩子把内容念出来。当然,没有几个人会真念出来,大部分情况是等到念的时候,写纸条的人已经忘记那件事了,问题就这么被时间冲淡了。
  还有些老师会给孩子们下发告状票,来对付同学间相互告状的情况。如果你打一次小报告,就要用去一张票,等用完了,就不能再去告状了,渐渐地就能减少学生告状的次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12-27 09:29:18 | 只看该作者
说的非常的的有道理啊,哈哈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7 09:47:5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老师的做法还是不错的哟!
地板
发表于 2013-12-27 10:38:07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方法好好用
5
发表于 2013-12-27 14:16:41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12-27 15:14:4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哈
7
发表于 2013-12-27 17:29:22 | 只看该作者
{:
8
发表于 2013-12-28 09:14:23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很详细啊,谢谢,学习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8 18:54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