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生择校] 高考真的拥有把考生变成高富帅的魔力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5:4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2年高考已于6月8日落下帷幕。和往年一样,今年的高考充满着考生、家长和老师们的汗水、辛劳、紧张和付出。白纸从教师手中变成试卷,再由学生加上答案,经过老师批阅成为资料,这基本上成为每年高考复习的“样板戏”。高考生日复一日地埋首题卷,复习的各种状态不禁让很多人动容。在高考临近的时候,某中学高一高二的学生们自发在教学楼打出了标语“高考两天,屌丝变成高富帅”以鼓励即将踏入考场的高三学长。但一去来不及道别的2012年高考,真的拥有把考生变成高富帅的魔力吗?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今年2~3月,高考资讯铺天盖地地报道一件事:今年初新浪微博发起的“最励志高考班级口号”评选中,“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以35%的得票率高居榜首。同样高居前几位的口号还有“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不拼不博一生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等。此外,“高考誓师大会”已然成为常态,有些学校生怕高考气氛不足甚至还天天宣誓。而在这次评选之后,各种“励志口号”纷纷向“纵深”扩散,不仅各高中纷纷效仿,“吊瓶班”“赤膊班”“吸氧复习”纷纷见诸报端,甚至一些初中也用“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口号来动员中考生。一时间,全国的中学“硝烟弥漫”,“火药味”十足。2012年5月末,据重庆晚报报道,一位高三学生崔某因熬夜备考不慎感冒,只是吃了点感冒药。后来起床时发现心脏跳得厉害,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崔某怕耽误学习,坚持回校上课。当晚复习时,他呼吸急促,脸色惨白,捂住胸口倒地不起,被急送医院抢救。抢救过程中,心脏停跳了3次。据报道,这位高考生教室墙上标语正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相比龙岩一中最标语“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的诙谐,“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未免显得过于惊悚,据报道,这铿锵有力的10个字曾被打印在红色条幅上,高挂在某个班级的黑板上方。从书山之中抬头看看它,不知考生们会不会油然而生悲壮之情?《中国青年报》评论说:“尽管,今年的高考平均录取率会进一步攀升,历史性地逼近80%,但对于全国31万个考场中的915万名考生来说,高考,仍像是生死之战。‘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句被网友评出的最励志口号表明,在高考的‘战场’里,分数就是子弹。”而对今年高考复习中种种奇闻异事的另一种解读是:备战高考的过程,确实会令人窒息。不过,师生们擅长为这种残酷的学习生活找到正当、积极且能激励人心的理由,30多年前的高考是人们改变命运的几乎全部希望,而直到现在,这种理由为广大师生所信奉,用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话说,就是“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谁说“高考改变命运”?
  当所有人把目光集中在进入考场的年轻人时,在考场外却有一批同龄者错失走入考场的机会,他们就是90后新生代打工者。面对已经踏入社会的现实,7成北京90后新生代打工者不相信“高考改变命运”。许多新生代打工者认为不是只有经历过高考的人才是成功的。虽然外出打工错失了高考这一途径,但凭自己的双手和本事在工作上有好的表现,仍然有希望获得成功。
  质疑“高考改变命运”的不仅有90后打工者对“高考改变命运”的不屑,以及公众对“吊瓶班”“赤膊班”“吸氧复习”的争议,还有高考报名数的减少。今年高考的报名人数为915万,比2011年高考下降了18万,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选择了出国等其他出路,以至于今年一些高三家长交流前都要先问一句“你家孩子是高考还是出国”。长沙一中一位准备出国的高三学生对记者说,高考是学生十几年念书成果的“总检验”,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备考压力很大。而申请留学准备时间长,存在多种选择和可能性,SAT的考试一年可以考6次,应对起来要轻松许多。但换一个角度来说,高考很公平,申请出国留学则有很多偶然性和运气成分。这位学生反复跟记者强调,很反感媒体在报道时过分强调自己的SAT和托福考试成绩,“我认为成绩是最肤浅、最应该看淡的东西。申请出国留学与高考不同,成绩固然重要,但每年都有很多很多SAT成绩接近满分的考生被拒之门外,我的成绩并不是特别高,能够被认可是因为我的活动经历和个人才能。”
  高考,自然就好
  当“赤膊班”“吊瓶班”刚刚“风靡”网络的时候,有媒体就笑言这只是一场高考的行为艺术。但是随着各类专家给高考复习提出各种调理方案,很多家长将这些方案视为高考后勤“圣经”的时候,高考复习生活的调养本身也已经成为了一场啼笑皆非的行为艺术。很多考生从学校学习的节奏,到回家作业复习的时间,现在再到高考的生活,高考复习期间的一切似乎都处在被安排、被控制之下,复习压力可想而知,因此近年来,一旦临近高考,高考减压的各种报道便铺天盖地。但常常被媒体忽视的是,重重高考压力下的家长更加令人无奈。仅在今年高考期间,“抱佛脚”“状元房”“住文庙”的事件便层出不从,有人甚至提出“高考是考学生还是考家长”的质疑。总之在高考的压力之下,一切怪象都成了理所当然,一切不正常都成了自然而然。
  相比这些“疯狂”的高考复习,很多北京家长看得很开。“孩子状态就是那点波动区间,能考什么样就考什么样,”一位家长郑重其事地告诉记者,“一定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志愿选择,尊重孩子的复习能力,相信孩子自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未来。”家长们还告诉记者,“学校里都和家长沟通过,孩子们都很懂事,尽量别干扰孩子的学习,别给孩子心理暗示。”北京的家长们普遍认为,高考期间学生之间已经营造出一种复习的紧张氛围,任何的关注和干涉都会给孩子一种强迫感,反而会减弱孩子复习的自觉性。因此,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自觉复习是最明智的选择,家长做的,只是管好孩子的生活,复习休息时陪孩子聊聊孩子喜欢的东西,尽量让孩子在复习之余得到充分放松的休息。一位家长告诉记者,“除了每天晚饭后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我不安排孩子任何时间。”记者在考场外遇到的几位送考老师也都表示,家长、老师应该成为考生复习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不要天天考虑考生应该做什么,要把复习的主导权还给考生,相信考生复习的动力和能力。高考期间在北京各大考点记者看到,各学校的送考老师几乎每人都会得到考生们的“熊抱”;陪考家长虽然一如既往的“翘首以待”,但决不再问考生“考得怎么样”。一位家长在陪考最后一门的英语考试时对记者说,“考得怎么样是明天的事,今天孩子考完后的任务就是玩闹、吃饭、聚会。”
  从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有35届高中生历经了高考复习的酸甜苦辣。在传统的观念里,高考和“高压”“痛苦”几乎划成了等号。仅在今年就有多起学生反抗高考压力的事件被披露,《中国青年报》6月7日报道说,继湖南湘潭湘机中学学生集体烧书、扔书、撕书和湖北京山一中的学生一怒之下焚烧教辅资料之后,几天前,从四川宜宾市一中新校区的一栋教学楼上,又漫天飘下废旧试卷和书页。高考生们的这种举动,在学生们的尖叫声中持续了大约两小时,以至于地上白茫茫一片,撕碎的试卷和书本竟然没过了一名高中生的脚踝。而同样在几天前,南京名校拉萨路小学的两位“杰出校友”和“高考的成功者”发帖控诉了十几年前在母校度过的“黑暗人生”。章早立从拉萨路小学毕业后,先后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清华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现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她在儿童节这天撰文“控诉”母校。“我几乎不愿承认我毕业于拉萨路小学。”她说,“我从不掩饰对这所小学的厌恶,甚至于——恨。”章早立认为,通向幸福有无数种岔道,无数种可能,不是只有读名校这一条,“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不读拉小,我会是一个快乐更多、焦虑更少、更加自信的人。” 另一位校友,毕业于北京大学与剑桥大学的李萱认为,不能说(读书时的)这份苦难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更多的成功道路恰恰是温暖的力量带来的。她说:“从小学开始压迫式、功利式、羞辱式的教育,是在耗竭一个儿童活泼的精力,让孩子每天在苟延残喘的状态下生活,它会摧残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计划生活的能力。”今年高考考生收获了“高考两天,屌丝变成高富帅”的鼓励,但高考之后考生是真能变成“高富帅”还是和从前一样被“蜗居”“蚁族”“潜规则”打击得从失望到绝望,高考恐怕管不了这么多。对于高考,家长和学校还是多一些宽容,让孩子多一些自主,多一些“自己选择,自己承受”,恐怕对中国高考、考生、教育未来的发展都是有所裨益的。高考,自然一点才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4 09:21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