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一]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09:3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教学目标  
    1、认知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2、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3、提高理解句子含义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4、学会依据作者的感情、摘录关键词语梳理行文脉络。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  
2、学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关键词语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梳理文脉,分析结构及局部思路。  
2、理解作者悲愤交加的复杂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敢于去思考、敢于去表达)  
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课时了解背景、积累字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梳理文脉、进一步熟悉内容思路、体悟主旨;第四课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揣摩词语的表现力,理解和学习记叙议论抒情融于一体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淘尽黄沙始见金”,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出示刘和珍遗像及对联图片)  
二、 鲁迅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以及十几部杂文集。     
毛泽东称其为“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三、写作背景  
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祺瑞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惨案发生后,反动军阀的走狗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诬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      
事件过后,鲁迅怀着满腔的悲愤,写下了《死地》和《可惨与可笑》,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4月1日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  
四、朗读感知  
1、听朗读录音,感受全文内容;  
2、正音:  
洗涤(dí) 不惮(dàn)  不恤(xù)  尸骸(hái)  桀 ( jié) 骜   
       屠戮( lù ) 浸渍( zì ) 攒(cuán)射  惩创(chuāng)  荫(yìn)庇   
菲(fēi)红  菲(fěi)薄  
3、释词:(学生记五分钟后竞答)  
寥落 桀骜 屠戮 喋血 洗涤 浸渍 菲薄 租赁 殒身不恤  
五、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刘和珍,那些文字写刘和珍(三、四、五部分)?
——生活艰难中,定进步期刊,学生自治会成员,被开除;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听鲁迅先生授课;虑及母校前途;向执政府请愿;为请愿而死。  
2、是怎样描写刘和珍的?请找出相关描写中的关键词。
——想象中的刘和珍——桀骜,锋利。叙述事件  
第一次见到刘和珍——微笑着,很温和。神态细节  
赁屋授课时的刘和珍——微笑着,很温和  
教职工准备引退时的刘和珍——黯然至于泣下  
怎样的刘和珍死掉了——微笑着的,和蔼的  
怎样的刘和珍喋血——微笑着的,和蔼的  
3、由此看来,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放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1、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远见卓识,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2、为什么要写其生前的微笑和温和及其他情形?  
——用来铺垫和反衬下文的遭枪杀;在此基础上再写刘的遇难经过,更突出了烈士的沉勇友爱、为国捐躯的品质,控诉反动军阀屠杀爱国青年的罪行。  
3、“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怎样理解作者自称为“苟活到现在的我”?  
——鲁迅的自谦,表达作者由衷的敬意和谦恭而深沉的自责。  
4、第五节特写烈士遇难经过的用意是什么?  
——这样写,是用铁的事实进行反驳,让执政府的暴虐不言自明,让流言的荒谬不攻自破。  
     5、“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  
——刘当时中弹,是“弹从背入”,可见并不是“丛击军警”与军警面对面地搏斗,证明她完全是无辜的,她不是什么“暴徒”,倒是国府卫队的卑鄙。手枪是军官使用的,证明这次屠杀是有人指挥的,事前筹划好的,决不是军警各自的“正当防御”。这些铁的事实,有力地戳穿了段政府对死难者所横加的种种罪名。  
6、除写刘和珍外还写了哪些类人,是什么人(杀人者和流言家)?那些文字表现这些人(第一部分第三段第四部分的三四段,第二部分第二段五部分的末段)?
7、作者对这三类人的感情如何?
对刘和珍、革命青年等是沉痛悼念、奉献尊敬高度赞扬 ;对反动者和流言家是愤恨控诉;对庸人(苟活者、“无恶意的闲人”)是痛心;全文以悲愤的感情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其中,悲是悲痛的意思。悲的是刘和珍的牺牲;愤是愤恨的意思。狠杀人者的残忍,流言家的下劣)。
    8、文章总体思路。  
(1)、一、二部分交代写作缘由,这缘起有几点?文章是否有提示性的话语?请找出来,并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为了悼念死难烈士,让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控诉反动政府的杀人罪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卑劣。(第一节)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是为了激励人们,不能再苟且偷生,要学习猛士。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是为了唤醒麻木的庸人,让他们记住这血红的教训。(第二节)  
(2)、其实这一写作缘由一两句话就说清楚了,可是作者说了那么多,是不是啰嗦呢?那么还有什么用意?  
___是为了概括展示各方面的动态:
爱国力量方面(开追悼会、请我撰文),反动势力方面(放出阴险论调),中间状态的市民(开始忘却),作者本人(极其悲愤);为下文的议论抒情铺垫。  
9、理解“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使我艰于呼吸视听……此后的几个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尢使我觉得悲哀。”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____揭露反动军阀制造了流血惨案,走狗文人在惨案后制造流言的罪行,表达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愤怒和悲痛。  
10、作业:
(1)、背诵二、四节。 (2)、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三课时  
  
1、六、七部分揭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朗读6、7节
2、讨论六部分的内容:  
——劝戒不要徒手请愿,因为这样做代价大而作用小;激励奋然前行。  
3、鲁迅对请愿这种斗争方式持什么态度?怎样表达?由此总结出怎样的教训?  
——不赞成徒手请愿。  
运用比喻,大量木材——小块煤;大量血——社会历史前进一小步;请愿大量流血——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徒手”,更多血——更不能推动进步。  
反动派的本质是“吃人”,应该改变斗争方式。  
4、文中引用陶渊明的诗有什么用意?  
讨论明确:说明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与青山同在,万古常青,还是会给世人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人们会永远纪念死者,记住惨案的教训,从而下定决心投入战斗。  
5、第七节前两段有欲扬先抑手法,目的是什么?  
——高度赞扬和热情讴歌烈士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6、从这节看,作者认为“三一八”惨案的意义有哪些?  
——中国女子没有压抑致死;让庸人看到希望;激励真的猛士前行。  
7、小结:
全文由写作缘由入手,评述了惨案的发生与刘和珍的事迹,总结教训和意义,并抒发了作者的悲愤爱憎感情。      
8、作业
(1)、总结内容和主旨。  
    ——这篇杂文带着悲愤的心情回忆了刘和珍的事迹,评述了“三一八”惨案的意义和教训,表达了对以刘和珍为代表的革命青年的沉痛悼念并奉献无比的尊敬,对反动势力屠杀革命者的罪行的愤怒控诉,对庸人麻木心态的批判。
2、总结写作手法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
举例说明:  
如:第四节,“我向来――喋血呢?”“惨象,――灭亡。”都是议论抒情的结合,穿插于记叙中。  
如:第五节第二段在记叙中穿插了“自然,……罗网”一句,是议论;“当三个女子――抹杀了!”议论抒情结合。  
作用: 记叙、议论、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有的融为一体,有的交错结合,相互为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使文章波澜起伏,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战斗力与感染力,极鲜明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第四课时  
一、解读含义深刻的语句  
1、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练习三@1)  
A、揣摩重点词语“尤”、“出离愤怒”、“深味”、“浓黑”、 “它们”、 “这” 、“奉献”等的含义及表现力。  
词语的含义有固定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和临时义(或叫语境义),“揣摩词语的含义”主要是要答出语境义。“词语的作用”指对于表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物、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提示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如下:  
①“尤”,更加。说明烈士的死虽让作者悲哀,但流言家的无耻更让作者悲哀,从而奋起反击。②“出离愤怒”,是愤怒到了极点,超出了愤怒,而志作勇士。③“深味”,深深体味。④“浓黑”,将抽象的“非人间”的“悲凉”形象化,让人感到悲凉到了极点。⑤ “它们”指“非人间”, “这”指“显示哀痛”,以这“显示哀痛”作为生者给死者的祭品。⑥“奉献”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  
B、含义析为三层。  
理解句子含义,包括将修辞还原(比喻句还原出喻体、借代处还原本体、反证说出反面),答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参考如下:
这几句话表达了三层含义,第一,作者在愤怒到了极点,超脱出愤怒之后,更深刻体会到了“非人间”的悲惨和凄凉;第二、作者不能以更好地形式来纪念烈士,只能以写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悲哀”当作祭品祭奠烈士,表达崇敬和歉意;第三、在表达对“非人间”的轻蔑的同时,提出严正的警告。  
3、“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幸福者和哀痛者?”(见练习三@2)  
A、揣摩“真的猛士”、“直面”、“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等语的含义和表现力。参考如下:“猛士”指革命志士;“直面”直接面对;“正视”正眼看,不回避;“淋漓的鲜血”喻指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现实。  
答案参考:
这是对革命志士的热情讴歌,他们能严肃对待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反动统治而奋斗。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哀痛,他们为能为之奋斗献身而感到幸福。  
4、第二节:“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A、揣摩“造化”、“庸人”、“旧迹”等词的含义和表现力。  
答案参考:“造化”指自然界;“庸人”指中间状态的民众;“旧迹”指革命志士的流血牺牲。
全句含义:中间状态的民众曾被惨案震动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已经开始淡忘,只剩下一点点印象了;他们又开始苟且偷生,依然生活在这个似人非人的没有尽头的世界。  
5、第四节末尾一段,“惨象,……就在沉默中灭亡!”(练习三@3)  
答案参考:
我们的民族日渐衰亡,而且人们默无声息,是为什么,是怎样造成的?这是由野蛮而又严密的中国式的专制统治造成的,他们既用有形的刀枪来进行血腥暴力的镇压,又用无形的谣言来阴险无耻的诬蔑。/作者希望人们不要再沉默,沉默会使民族灭亡;要在沉默之后爆发,摧毁一切。/这既是对反动统治者的警告,又是对“真的猛士”、“后死者”的激励、呼唤与号召。  
6、第五节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  
A、揣摩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两个代词:“这”、体现反语的修辞、体现互文的一句。  
答案参考:
第一个 “这”指三个女子从容面对暴力屠杀;第二个指烈士的流血牺牲;“文明人”、“伟绩”、“武功”用反语,突出中外杀人者的野蛮血腥和凶残暴虐。  
全句的含义和作用:第一句赞颂刘和珍等人的勇毅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第二句对比揭露中外杀人者的罪行,表达作者的愤怒。  
7、第六节“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更何况是徒手。”  
A、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代词“其中”的指代义。  
答案参考:
大量木材——小块煤;大量血——社会历史前进一小步;请愿大量流血——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徒手”,更多血——更不能推动进步。“其中”指流血斗争。  
这句话的含义:人类历史是一部斗争史,巨大的流血牺牲也只能换来社会前进的一小步,徒手请愿还不算什么真正的斗争,自然对社会的发展起不了多大作用。  
8、第七节倒数第二段(见练习三@4)  
答案参考:希望民众开始觉醒,从烈士的鲜血中看到希望;激励人们投入到国家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去。  
二、探究  
1、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这是先生的一种自贬,是对自己的一种无情的解剖,用来衬托刘和珍等的勇毅形象。  
2、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3、第五部分第二自然段有五个她,分别指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2-4-16 08:37:22 | 只看该作者
good!good!good!
板凳
发表于 2012-4-16 08:37:2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很强大!  
地板
发表于 2013-8-5 17:08:11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2-26 03:54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