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随着高招录取结果的陆续公布,一些家长为让孩子上好大学,辗转托“能人”帮忙。有些人便瞅准这个时机,给考生家长“画饼”,编造各种虚假理由,诈骗考生家长钱财。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通过省级招办或高校的权威发布渠道,查询了解招生政策和信息,谨防各种诈骗伎俩;未经省级招办审核录取的学生,不能通过入学电子注册取得学籍。 根据往年的情况,本网总结了几类骗子特征与行骗手段,供考生和家长以参考。 骗子行骗常备四招 1、包装自己吹嘘能力 大多数考生家长和骗子并不认识,通过各种关系辗转认识后,骗子会用各种方式包装自己。如在选择见面地点时,骗子往往会选一些高档的消费场所,以显示自己层次高。同时找来几人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人吹嘘自己门路广、关系多,认识高招办的工作人员或某高校领导。 2、调查家长做足“功课” 在考生家长观察自己可信度时,骗子也在通过观察考生家长的衣着等细节,判断能从考生家长那儿捞到多少“油水”。然后,骗子会通过中间人了解考生的背景,做足“功课”,再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情况,抛出“内部指标”、“特招生”、“特长生”、“军校生”等幌子。 3、“细水长流”要疏通费 为了让孩子读好大学,考生家长不惜血本,但如果一次性让考生家长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往往不容易得手。骗子抓住这种心态,会虚构各种理由,从向考生家长要小礼物开始,逐步扩大胃口,以请客吃饭、疏通关系、给领导送礼为由,分多次,由少到多,掏光考生家长的钱包。 4、编造托词百般推脱 钱到手后,骗子会编造各种托词,百般推脱。甚至在开学后还骗考生家长称,因孩子属于“特招生”,手续比较复杂,比其他的统招生晚开学几个月。有的骗子则将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自学考试班、成人教育班等,蒙蔽考生家长。等考生家长明白过来报警,很多证据已经灭失了。 六类骗术见招拆招 1.一些招生骗子或非法中介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不同学历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和家长。 防范提醒: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网络教育以及有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有区别,前者入学门槛较低。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持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入学通知书”的考生只能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的学习,“入学”后不能通过教育部门的普通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2.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招揽生源,更有甚者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链接并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供查询的新生录取名单,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诈骗家长钱财。 防范提醒:考生和家长可通过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询年度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名单,这个名单之外的各类办学机构均不具备相关资格。 3.冒充或假借认识招生考试机构工作人员、高校领导或招生人员,谎称不上高考批次录取分数线或资格线的考生可以通过交钱换取所谓“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等也能被高校录取。 防范提醒:国家对高校计划的使用有严格规定,除计划使用必须达到录取控制线外,还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在录取过程中对每位考生均严格按照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分批次投档。考生的高考成绩只有达到同批次高考录取分数线或资格线才具备向高校投档的基本资格。 4.租用高校校舍、公寓,打着普通高校自主招生、定向生,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骗取考生和家长信任,进行非法招生诈骗。 防范提醒:教育部明确规定所有招生院校(含自主招生院校)不得避开生源所在地的省级招生办擅自录取考生。未经教育部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共同批准,军队院校不得开办学历教育专业(班次)或按学历教育的学制和规格招收任何形式的地方委培生。从2008年起,军队院校已停止以任何形式招收地方委培生。 5.声称在招生院校和招生办有熟人,只要打好招呼,就可按考生希望的院校志愿和专业直接投档录取。 防范提醒:高校录取是完全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网上录取,所有投档、录取均按事先向社会公布的投档规则和院校招生章程公布的录取规则进行。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划定的录取分数线和投档规则遵循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分批次投档。只有高考成绩达到相应录取批次和高校的分数要求,才有机会被高校录取。投档组、录检组、计划管理组之间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任何违规操作都是纪律所不允许的。 6. 打着普通高校招生宣传的幌子,称只要在考试前与学校签订协议,交一定数额的定金,考试后将身份证号、准考证和网上填报志愿密码交给学校的招生人员,就能统一办理录取手续,确保录取。 防范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非法宣传或轻易将本人身份证号码、准考证和填报志愿密码交给他人,以免上当受骗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