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一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6-理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5:3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二、问题研究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2.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0.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11.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12.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13.探究这首诗的脉络。
  探究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
  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练习说明
  一 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2.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本题挑出几个难点锻炼学生探究能力,并联系旧课作比较阅读。有的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有的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学生有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为理想而勤奋学习,做功课的时间就不能看电视,可以说牺牲了看电视的愉快。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句就容易理解了。
  参考答案:
  1.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本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拘一格。)
  3.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二、三大题从略。
  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引导探究诗句含义
  这是一首哲理诗,联系生活经验,有助理解。如“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而作的牺牲也是有的。假如问一问:你们爱不爱玩儿?做作业的时候能不能玩儿?就可以理解“牺牲”二字。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还应该联系间接经验。联系革命烈士,联系献身科学、献身真理的仁人志士,联系先进人物,就容易理解“牺牲”的含义了。有些诗句所说的情况是学生的经验所没有的,如“被误解的寂寥”,“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等等,那就只有靠老师举例了。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至于透彻的理解,有待今后不断感悟。
  二、可以从《在山的那边》导入
  导语设计: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三、最好能背诵
  “练习”只提了朗读的要求,没有要求背诵,最好鼓励学生背诵。能背,朗读比赛就不必捧着书念了,可以朗诵得更好。这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美,背诵很有好处。
  四、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感悟和理解。
  2.重视诗歌朗诵教学。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理想”是什么?一本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词典上说,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如果了解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民为理想而奋斗的历史,如果我们正在孕育人生的理想,那么,读这首诗就会感到分外亲切。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就是说,那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奋斗的结果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5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再经过50年的奋斗,也必将胜利完成。”这就是说,今天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理想的时期,读《理想》这首诗,会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2.默读。
  3.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 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各自练读。
  (2)齐读。
  5.逐节研讨(1~7)。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再齐声朗读。
  6.作业。
  “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1.交流作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2.继续逐节研讨(8~12)。
  研讨目的、方式,同上一课。
  3.小结这次探究诗意的经验。
  4.朗读全诗。
  5.语言运用。
  教师投影或板书。学生两人合作,他说你记,互相评论,并向全班推荐佳句。
  (1)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缀连着一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的脊梁骨。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天相吻的弧线。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望而不可即。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磨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
  (7)___________________倔强地反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运。
  (8)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发早白。
  (9)__________________洗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处逢生。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玷污了。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碌碌终生。
  6.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有关资料
  一、流沙河自撰《流沙河小传》
  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12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语文学习》1996年第6期)
  二、写庄子现代版的流沙河(徐虹北)
  以前只是从书本上读过一些流沙河的诗,后来,又读到他写的Y先生语录,幽默之中含着令人心痛的记忆,提醒人们对一个尚未走远的时代的继续反思。有人说他,娴熟于正话反说,直话曲说,庄话谐说,因此,文章之中总是弥散着一股不同凡俗的怪异之趣,这样的感觉在我见到应门而出的流沙河先生本人时才得到完全印证,那种步履轻移的身姿,那种似动非动的神态,加之那重重的川音,悠悠的语调,轻轻的语气,让人觉得这就是写庄子现代版的流沙河,就是写Y先生语录的流沙河,就是写锯齿啮痕的流沙河。
  流沙河先生把我领到阳台,整个阳台被芭蕉、常青藤以及许多诗人钟爱而我却叫不上名的绿色植物所覆盖,遮天蔽日,倒有点令人觉得像是身处热带雨林之中。我说:给您在这极具特色的小世界里拍张照吧?诗人双手插在裤兜里,那神态,让我觉得是Y先生的最好造型。然后,他又拿出一些小竹篓,说:我就是喜欢养些花草和小虫虫。喏,这只小虫虫,我们四川人叫姑姑,也就是纺织娘,河北人叫蝈蝈,你看嘛,我的这本随笔中,就有好些个是写这些小动物,写花草植物的。好吧,你就把这个内容作为你的采访记的结尾,我替你想好了,你看好不好?
  (摘自《就是那一只蟋蟀──访流沙河先生》,《语文学习》1996年第6期)
  三、诗人说他写诗“像老牛拉破车”(徐虹北)
  他又说:他写诗,很注意诗的韵律,所以,常常在一张纸上涂涂改改,一句句地慢慢拼凑,一字字地缓缓雕琢,像老牛拉破车,嘴里一边嘟哝,手里还要一边查字典,磨磨蹭蹭,斤斤计较,一点也不爽快,当别人纷纷改弦易辙,更新观念,投奔“现代诗”麾下时,他仍然钟情于传统诗的形式节奏之美与音韵平仄之谐,讲求诗句的流畅易懂,琅琅上口。“不过,”──他加重了语气,给我和读者一个特别的提醒──“我的好些诗,只有用四川话念才押韵,我曾经用四川土话念自己诗给成都人听,很上口,还念了余光中的小诗《乡愁》,听众反应强烈,一用普通话念就不押韵了,念出来听的话,就很蹩脚,这个缺点,你在文章中一定要说出来。”
  (摘自《就是那一只蟋蟀──访流沙河先生》,《语文学习》1996年第6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15 15:38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