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城生活] “陪读”折射出的教育弊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15:4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了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最便捷的生活,每到孩子开学,家长就搬到城里的学校周围居住,或买或租;有的妈妈则干脆辞去工作,专职伺候孩子的饮食起居。
  对于“陪读”这种现象,社会上一直众说纷纭。
  新学年马上就要开学了,又一批家长开始投身“陪读大军”的行列,其中多数是这样的“陪读妈妈”。当然,还有不少的“陪读奶奶”……学校周围租房价格猛涨,租房也成了陪读家长心头的大事。对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陪读,公众早已司空见惯。但如今连孩童上幼儿园,也有家长租房陪读了!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为子择校。孩子的教育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如今,随着孩子就读,不少家长开始选择在学校周边租房买房,既方便了孩子上学的路程,又方便了家长照顾孩子的生活。“陪读”一词也随之流行。原来,这种现象还只是出现在比较富裕的地区。如今,就连许多本不富裕的农家子弟,也纷纷将家门口的学校置之脑后,想方设法栖身于城镇学校就读了。
  目前,这种现象在一些地区十分普遍。
  我们看到,甚至于在有“中国最贫困地区”之称的一些地区,农民子弟进城求学的潮流也显得十分凶猛,连孩子的小学阶段都十分突出。
  有个12岁的小女孩,从三年级就转到了城关,现在读六年级。过去的两年多里,她的母亲住在每月花80元租来的民房里,专门负责洗衣做饭并督促她学习。而她家所在地的村中心小学,步行最多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有一对贫困山区的中年夫妻,来到城里,靠捡垃圾供两个女儿上学。
  在我国西北青海、甘肃、陕西等地,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农村家长高涨的择校热情,给城市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超载”严重。很多地方每个班的人数都在80名以上,老师的工作量也比过去增加一倍。重点学校人满为患。虽然在这些学校都要比乡下多花很多费用,但是,执著的农村家长们宁愿省吃俭用每学期多掏几百甚至上千元钱的费,也要托关系找后门让孩子往里边挤。
  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凸显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公民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加重了农民教育的负担,造成了落后地区学生失学的增加,导致了教育结构的畸形。
  西北各地大量农村中小学因教学水平低下,出现生源不足的问题。调查发现,尽管许多地区农村小学的校舍大都改建成了砖瓦房甚至新楼房,可是学校因缺乏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许多学校都不开音乐、美术和体育课,更不用说让孩子们学英语、上电脑课了。如今农村学校虽然免去学杂费,但择校风仍然很难控制。因为许多乡下学校不仅办学条件很差,也没有好老师,学生成绩也差,所以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教育条件好的学校,哪怕一年花四五千元,也要出去上好学校,去享受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
  毋庸置疑,当前西北地区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矛盾。农村孩子大量进城上学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农民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还很落后,难以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望。
  按照就近入学的规则,孩子都应该在家门附近读书。但是必须明白:就近入学的前提是,学校办学质量要相差无几。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城市学校和农村的小学办学水平显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而且上不同的小学也影响到对初中的选择。事实是,近年来的确有不少农村家长,只要稍有条件,就把孩子转到县城读小学。
  这几年随着小学生数量的减少,一些县办小学也有了接收乡下孩子的空间,尤其是县城附近的一些农村家长,也有了把孩子送往县城读书的条件。加之由于撤点并校,农村学校数量越来越少,学生的上学路自然就越来越远了。过去学校在家门口,学生听到铃响出发都不会迟到。现在要赶七八里路才能到镇里的学校,这么小的孩子,太苦!父母在外打工的,全靠爷爷奶奶接送。这些人年纪大,阴雨下雪天,有的一挂三轮车带好几个,非常危险。对一些家长来说,与其让孩子在并校后较远的完全小学上学,还不如一下子到县城上学更为放心。于是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甚至于出现一些“学生比老师多不了几个”的学校。同时有这样两个现象:一是一些年纪小的寄宿学生生活不能自理,容易出现一些意外的状况;二是大多数家长不放心,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农村学生上学单程不得超40分钟,已撤并学校如有必要可恢复,班额超标不得再接收并入学生。这是《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中的最新提法。我们希望农村学校撤并要具体问题具体看待,不能搞“一刀切”,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条件不成熟的,对学生和家长造成很大不便的撤并,应当缓行。
  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学生进城上学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进城了。
  近年来,在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下,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教育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虽然各个地区表现不一,但总体来说是严重失衡的。在乡村学校任课的教师大量流向城市,显示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差。由于工资不平衡,加上生活条件不便利,乡村学校里的骨干教师流失率较高。乡村教师想进城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并为此殚精竭虑,甚至发生类似于武安县数百名农村教师,每人花费数万仍愿意进城的“胜利大逃亡”的现象,其背后一定就有值得深思的原由。 相对于城市教师的优裕,乡村教师则只能默默耕耘,领着账面上那份单薄的工资。此外,由于许多缺少父母关怀的留守儿童的存在,乡村教师还扮演着更多角色——“又当老师又当妈”,付出更多的劳动。而在一些偏远山村任教的老师,一个人包班,既要承受教学压力,又要关注学生生活,精神压力非常大。然而,乡村教师精神压力之大远远不止于此,他们还要承受着社会关爱的缺少,以及由于待遇低而被以金钱为信仰的人们的冷嘲热讽。城乡教师待遇的巨大差距,也正是许多乡村教师不放过任何一次选调考试,或千方百计走关系、下血本甚至举债也要进城的原因。
  我和许多农村教师有过一些交流,他们并不要求自己生存与工作的环境与城市一模一样,实行一刀切。因为整个城乡差别还依旧存在,但是这种差别不能再扩大,要尽快的缩小。接受义务教育是所有儿童少年平等的权利,因此义务教育不只是做到缩小城乡学校的差异,缩小城乡教师待遇的差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这些年来这种差异在有些地区改变得非常慢,经济越是落后,这里的农村教育就越是落后;教育越是落后,经济发展也会必然滞后。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发展的巨大压力。今天广大农村的亿万在校生,正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办好,不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我们必须认识到办好农村教育意义重大。当乡村老师为谈论工资感到屈辱,农村小学为“缺钱缺人”发愁,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中国教育的耻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5 18:42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