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hange 于 2012-9-6 10:55 编辑
那晚雁声声
1 在特护病房里,病魔已把王永老人折磨得像个木乃伊,只剩下皮包骨头了,要不是那双会动的眼睛,已看不出什么生命的迹象。
2 处在半昏迷状态的老人时不时地会喊一声“李立”,还会像聊天一样说上几句话。听着那遥无边际的话语,也已上了年纪的儿子王红根不放心了,就去问医生,医生说,人到了这个地步,有时是会产生幻觉的。
3 那晚,昏迷中的老人突然说道:“雁声,雁声,我听到雁声了。”病房有一定的隔音效果,哪里能听到什么大雁的叫声呢,一定是老人又产生了幻觉,然而才过一会儿,老人又叫了起来:“雁声,雁声,我听到雁声了。”
4 红根走到过道里,打开窗户侧耳细听,还真有雁声从头顶上传来:“咯儿——嘎,咯儿——嘎”。
5 已是深秋时节了,在乡下,这个季节时常能看到南飞的大雁,它们排成“人”字形飞过,留下一串串洪亮的叫声,让人感慨万千。红根没想到在城市的上空也会有大雁飞过,而且还是病入膏肓的父亲先听到的。他忙跑回病房,告诉父亲是有大雁飞过。老人的眼睛一亮:“老伙伴真的来叫我了,快!快!你们现在就把我送到湖边去,我要去见他们。”
6 谁也没有想到老人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待在医院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红根就劝道:“爸,现在是深夜,等天一亮就送你去湖边,你看好不好?”“你们不去,我自己去!”老人想自己爬起来,可身体已不听他指挥了。大家都劝他等天亮了再说,可老人却说雁声叫得那么急,等不及了,自己一定得去。
7 老人的脾气儿女们都知道,他想做的事情必须要做到,红根问医生怎么办才好,医生小声说:“老人的神志很清醒,怕是还有什么事没完成吧。”红根默默地回到老人的身边:“爸,你真要去?”
8 “嗯!”
9 “行,我依你,这就去联系车。”听到儿子肯定的话语,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10 大伙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抬到了车上,车子向湖边驶去。
11 夜深了,原本繁华的马路显得十分寂静。细心的红根发现,今天的雁群很怪,时不时地天空中就会传来“咯儿——嘎,咯儿——嘎”的雁声,像是在为老人护航。老人上车后一直很清醒,他断断续续地说着自己那段不寻常的经历。
12 1941年,日本鬼子进了湖区,他们是无恶不作,百姓一下子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打击鬼子的嚣张气焰,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湖区成立了抗战支队,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员。
13 那年秋天,日本鬼子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消息,说支队将在湖边的芦苇塘里过夜,于是调集了近百名鬼子,乘着夜色想偷袭。
14 夜幕下的湖区显得十分幽静,负责放哨的李立发现异常情况时,鬼子已摸近了芦苇塘。李立学着大雁的叫声发出了报警信号:“咯儿——嘎”,随后向支队相反的方向跑去。李立的声音惊动了一群在此过夜的大雁,芦苇丛中随即传出一阵“咯儿——嘎,咯儿——嘎”的惊叫声,听到动静鬼子就开了枪。
15 正在熟睡中的队员听到大雁的叫声,知道发生了情况,迅速行动起来。凭借着地形的优势,支队与鬼子摆起了迷魂阵。虽说鬼子人多,装备又精良,但也不敢贸然进入芦苇塘,只能乱放一通枪,眼看着占不到多少便宜,只得留下十多具尸体走了。由于李立的及时报信,支队非但没有受到损失,还打了一个漂亮仗。遗憾的是,王永的亲密战友李立为了引开鬼子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6 经过近一小时的行驶,车子停在了老人当年战斗过的湖区。“爸,到了。”红根说道。老人激动起来,一定要下车,几个人一起把老人扶下车。
17 老人盯着湖面看了好一阵子,突然他大喊一声:“李立,我的好兄弟,我来了!”随后就倒在家人的怀里。
18 大伙七手八脚地把老人抬到车上,随行的医生连忙进行了抢救,然而,老人的心脏永远地停止了跳动。
19 在回去的路上,大家都没有说话,静静的夜里,只有“咯儿——嘎,咯儿——嘎”的雁声和着汽车的马达声,久久地回荡在夜空中。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0年第7期) 1.文中的王永老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2.雁叫声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4分)
3.小说在写王永老人去湖边的途中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的抗日故事,从记叙的顺序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这一安排有哪些作用?(5分)
4.第(10)段中“大伙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抬到了车上”与第(18)段中“大伙七手八脚地把老人抬到车上”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 (3分)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第一段的肖像描写,为下文写老人去世作了铺垫,但在已基本没有生命迹象的状态下,又让老人讲了一大段抗日往事,有点不合情理。
B.处在半昏迷状态的老人时不时地会喊一声“李立”,还说着遥无边际的话语。说明老人在这之前还没有和儿女们谈过他和“李立”的往事。
C.老人提出要到湖区去,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待在医院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老人不听劝阻,执意要去。说明老人当时已神志不清了。
D.当年鬼子摸近芦苇塘时,如果没有李立学雁叫报信,惊动大雁,传出一阵“咯儿——嘎,咯儿——嘎”的叫声,抗战支队一定全军覆没。
E.老人来到湖区,盯着湖面看了好一阵子,突然他大喊一声而后死去。表明能在当年战斗过、战友牺牲的地方死去,老人心满意足。
答案:
1.倔强,重情义
2.①雁叫声在深秋老人即将逝去时出现渲染了悲凉的气氛;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听到雁叫声老人产生了“幻觉”,老人要到湖边去并讲述了当年的故事,老人在雁叫声中去世;③雁叫声是小说行文的线索。(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运用了插叙的方法。(1分)①补充叙事,使老人去世前的言行有了依据,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诸多思考;③突出了小说的主旨。(作用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4.不能互换。(1分)因为两个词准确地表现了在不同情况下人们的合理反映。前者,当时王永老人已经病入膏肓,所以人们必须谨慎小心,一点也不能疏忽。后者,当时王永老人倒在家人怀里,生命垂危,所以人们纷纷上前以最快速度实施抢救。(2分)
5. B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