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3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二] 欧美学生作文与中国学生作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20:5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法国业士证书
英国高中会考现场
美国社区图书馆儿童部
判卷老师在判法国高中会考作文试卷
判卷老师在判法国高中会考作文试卷
法国高中会考作文考试现场
英国社区图书馆里的儿童
法国高中会考作文考试现场
2012年法国高中会考考生
  刘植荣
  东张西望
  上周,我们刊登了《看看最近三年法国高考作文题》,引起读者广泛的兴趣。为此,我们约请曾长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的学者刘植荣先生,谈谈自己对国内外作文的一些亲身感受
  作文是学习语言和检验语言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而语言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和所有学科的基础。为此,不管家长还是教育部门,都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每年高考结束,高考作文总是被热议的一个话题。
  过去几年,每年高考结束后,我都要写篇高考作文,体验考生的艰辛,感受作文的难易程度。每年公布的高考满分作文,读起确实给人一种美感,但细细推敲,在华丽词藻间似乎看不到考生自己提出的鲜明的观点,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看了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国内读者不禁惊叹中国语文教学与法国的差距。
  作文题目是各国教育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出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故此,本文侧重谈谈外国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作文题目,外国与中国的语文教学有哪些不同,中国语文教学应如何改革等问题。
  1
  法国作文看重学生的观点
  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媒体报道的“法国高考作文”,其实那并非是人家的高考作文,因为他们就没有高考制度!
  法国教育是“直通车式”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自动升学,一路免费,小学、初中阶段连教材、文具都由政府免费提供。高中生毕业时要参加全国会考,成绩合格者获得业士(简称“Bac”)文凭,相当于中国的高中毕业证。获得业士文凭的高中毕业生可到一所大学注册学籍,继续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国媒体报道的“法国高考作文题目”其实就是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的作文题目。
  法国2012年高中会考作文的主题是 “国家”、“真理”、“劳动”和“欲望”。
  文科作文题目是(在三个题目里选一个,下同):
  人在劳动时有何收获?
  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
  阐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中的一段。
  理科作文题目是:
  没有国家我们会更自由吗?
  我们有权寻求真理吗?
  阐述卢梭《爱弥尔》中的一段。
  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是:
  劳动,仅仅因为它是有用的吗?
  有天生的欲望吗?
  阐述柏克莱《论消极服从》中的一段。
  关于法国的作文题目,中国学生是绝对作不来的。例如经济社会学科第一道题目:劳动,仅仅因为它是有用的吗?
  其实,这个题目中国人很难理解,因为这是个哲学问题。这道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哲学家对“劳动”的论述的评价,劳动不但是对人有益的,例如,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养活自己及家人,可以通过劳动融入社会集体等,它同时也是一种“存在”,这讨论起来就深奥了。本题目重点是考查学生对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劳动价值的论述。
  说明一下,法国高中会考作文时间是4个小时,学生有足够是时间思考发挥。
  我在法国,见他们很多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法国院校对马克思理论的重视程度,肯定要强于国内院校。在我们国内,真正读过《资本论》的人恐怕不多。
  法国的这些作文题目都是开放型的,给考生发挥的空间。但也确实有难度,必须阅读大量哲学原著,才能理解题目,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我也与一些大学教授和报社编辑讨论过法国高中会考作文,普遍认为,他们的作文题目涉及的领域宽泛,尤其是哲学和政治学题材的作文,恐怕国内的博士生作起来都困难。
  如果与往年的高中会考作文题目对比就会发现,他们的作文题目难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尽管法国也有批评人士指出,对高中生来说,这样的作文题目难度过大,每个题目都可以写成一篇博士论文。但法国学界已达成了共识,将来也不会降低高中会考作文的难度。
  法国之所以出这么难的作文,其目的就是考察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评价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事物的总体看法。他们不在乎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在乎的是学生有没有观点。
  2006年6月15日,我曾在博客发了一篇《看看法国“高考”作文题目》的文章,网友“星空音乐”在博文后留言说:“法国的作文是让人思考,中国的作文是让人编造!”我想,这大概就是法国作文与中国作文的区别。
  2
  美国培养学生“总统思维”
  一次,我在QQ上与移民美国的朋友聊天,她说在给二年级的儿子辅导作业。我问她是什么作业,她说是作文。我很感兴趣,想看看作文题目是什么。她通过视频把作文题目给我看,题目是“如果你是华盛顿,你应该如何处置当时的情况”。朋友解释说,孩子刚学了篇美国独立战争的课文,学完后,老师就出了这个作文题目。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如果在中国,作文题目无非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老师”、“记有意义的一天”之类的题目,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家庭、学校狭小的空间里,学生很难在作文中表达个人思想,这也就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足够的发展。
  美国则不同,他们的教育在各个阶段都是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如果把学生比作初生牛犊,老师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拉着学生去哪里吃草,哪里喝水,而只讲草和水对身体有什么益处,让学生在开阔的原野上自由奔放,自己去寻找草和水。
  我在院校任教时,与一个领导聊天。三句话不离本行,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教育。他说,儿子在美国读初中,暑假作业就是做一个老鼠夹子,自己随便做,不管用什么原理、什么材料,能抓住老鼠就行。
  再看看中国孩子的暑假作业,总离不开教材,一遍又一遍地做各种模拟试题,不是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去观察,去实践,而是用一些“标准答案”像紧箍咒一样把学生的思维牢牢束缚,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主动地寻找知识,更不能创造知识。
  正由于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是禁锢学生思维,学生要是提出个新观点,马上就被当作“奇谈怪论”,“偏激”、“偏执”等帽子纷至沓来,令学生的思想变得僵化而缺乏创造力。
  2009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曲《2010等你来》这么重要的一首歌曲和吉祥物、中国馆等,竟被媒体曝光有复制嫌疑。这样下去非常危险,即使我们的GDP将来有一天世界第一,也不代表强。
  3
  法国为什么没把
  《最后一课》选入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离不开历史事件,欧美教材对历史课文的选材非常谨慎,唯恐对历史的认识有误而误导学生。即便这样,他们也不敢轻易给出一个官方结论,充其量罗列一些学者的不同观点供学生分析、批判,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都德的《最后一课》对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因为它被选入我们的教科书,可法国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以沦陷的法国阿尔萨斯省一所小学被迫改学德语事件为题材,描写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但这件事仅发生在阿尔萨斯省法语区,该省讲法语的人只占3%,绝大多数人讲德语。为了尊重历史事实和民族感情,法国没有把《最后一课》选入教科书。
  美国中学语文教材里有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这篇课文,课文后的作文题目是:“以记者身份,写一篇关于《葛底斯堡演讲》的专栏文章,评价这次演讲。”学生凭借自己对美国内战的认识,可以称赞这篇演讲,也可以批判这篇演讲,老师根本不会把一个观点强加给学生。我想,如果是中国老师出这篇作文题目,十有八九会是“《葛底斯堡演讲》的伟大意义”。
  中国的课文选材都是根据“论”去选“史”,这样,“史”往往不是客观历史的真实反映。教材如此编来造去,能教给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吗?
  4
  洋编辑给我的启示
  我在喀麦隆工作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个来自中国浙江的女孩阿玲。为给患癌症的妈妈筹集治疗费用,她16岁就来到喀麦隆打工。我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写了出来,发到了博客。《WOMEN OF CHINA》杂志约我用英文把这篇文章重写(刊在2009年第7期,题目是《Home Away From Home》)。
  加拿大编辑米勒先生看了文章后提出的问题耐人寻味:阿玲的母亲患癌症,她应该在母亲身边照顾才是,怎么反而跑到了喀麦隆去了?他显然不了解中国,尽管他在中国也呆了几年了。
  我给他解释说,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你们加拿大全民享受免费医疗,中国不少百姓有病要自己掏钱医治,而且是先交押金后治疗。你说,阿玲是在家看着妈妈病情恶化,还是到喀麦隆挣钱帮妈妈治病?
  从洋编辑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外国人很重视文章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不能胡编乱造。个人可以直抒胸臆,大胆谈论对某个事件的观点,但绝不能歪曲事实,更不能捏造事实。
  后来我发现,国内有不少媒体转载这篇文章,有的媒体找了写手,把阿玲描写成了一个女侠客,说她中国功夫了得,在喀麦隆遇到一伙劫匪,她孤身一人打跑了几个黑大汉;说她被洪水冲到了原始森林险遇猛兽;说喀麦隆政府授予她公民权;说她被当地报纸重点报道引起了轰动,她的故事在喀麦隆广为传诵……我要告诉大家,这些都是编造的,连点影子没有。阿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家庭有困难,生活所迫,万般无奈才到海外打工。
  5
  法国人教我学《论语》
  我在巴黎读书时,一天晚上,与两名法国学生一起去国际大学城看朋友。他住在东南亚楼,一进门,见大厅正面墙上用中文写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就用法语给这两名法国学生解释这两句话的含义。尽管我口若悬河讲了个眉飞色舞,可他俩却皱着眉头疑惑不解:在课堂上学习,回去再拿着课本、笔记复习,天天这样学呀背呀,怎么会感到快乐呢?
  老外的疑问让我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忐忑不安起来,第二天便去蓬皮杜文化中心查阅相关资料。我看了一本洋人翻译的《论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样才会感到快乐。
  我恍然大悟。是呀,就拿国人学英语来说,课上讲语法,课下背单词,谁会感到其中有快乐呢?要不是高考有英语,大学毕业不过“四六级”拿不到学位,谁会下这么大的工夫学它呢?
  我在国内大学读书时,一次到西安机场实习,当时机场租用了三架罗马尼亚的“伊尔”型飞机,随飞机来的有几个罗马尼亚技术专家,我经常用英语和他们交流,并解决工作上的一些问题。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实践中使用英语。自己能用英语和老外交流了,在英语上下的功夫没有白费,这时的我才感到无比喜悦。
  有一次,我给上六年级的女儿辅导功课。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17课是《〈论语〉十则》,课文的第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脚注对“时习”的注解是“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我对女儿说,书上讲得不对,这里的“习”是“练习、实习、实践”的意思。可她根本听不进我的话:“书上白纸黑字印得很清楚,老师也是这么给我们讲的,怎么会有错呢?”
  于是,我就把在法国的故事讲给她听,可她还是满脸无奈地说:“不管老爸您讲得多在理儿,可考试还是以书上的为准呀,不按照书上的答题就算错!”我只好与女儿妥协:“你按照我讲的去理解这句话,考试时还按书上讲的答。”
  这些年来教育部门刮起了传统文化风,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文多了起来,相信教材里有不少内容会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一样误人子弟。
  6
  欧美学生的教材
  都放在教室不带回家
  有高考考生的家庭,孩子高考结束后,都会整理出一箱箱的“教辅”来。其实,中国学生就是被这些“教辅”害苦了。
  我过去学英语时,请求移民英国的亲戚寄一套英语教材来,我知道,他家儿子在读大学,女儿在读初中,一定有用不到的英语课本。亲戚告诉我,教材都是政府提供的,在学校里公用,不往家带。这位亲戚便到旧书摊为我买了一套学校替换下来的英语教科书,封面的背面印有学校的印章,印章小面一张小表,列着使用过本书的学生的名字。
  美国也是。一次,我对美国的朋友说,把孩子用过的教材给我寄几本来。她说,从未见过孩子的教材,教材都在教室里放着,是学校免费提供的,循环使用。
  你看,欧美国家的学生放学后不但没有作业,连课本都不往家带。那他们放学后干什么呢?去图书馆。
  欧美国家的图书馆都联网,不管是大学的还是社会上的,所有图书馆都在一个网络系统内,任何人都可以在本市任何图书馆借书,看完后在本市任何一个图书馆还书,图书馆关门也没关系,门上有个还书的洞孔,把书塞进去即可。
  由于图书馆为读者的借阅提供了极大便利,学生放学后或周末就可以去图书馆找自己喜欢的书,即可带回家看,也可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看,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知识,满足的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国中小学生很少有去图书馆的,因为总有做不完的作业和堆积如山的“教辅”已经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外国学生最喜欢作文,因为这是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通过作文,把自己的新鲜想法表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得到同学们的赞扬。而中国学生,大多害怕作文,总觉得肚子里没词儿。写作练习就是模仿“教辅”上的范文,考试就靠背几篇范文,运气好的押上了题目,就可以得高分。这样的教育就是逼着学生写“假大空”文章。
  其实写作是很轻松自然是事情。2006年4月27日,我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写文章就像放屁。放屁是人的自然生理现象,吃的东西在肠胃里消化会产生甲烷气体,压力大了,就冲了出来。同样,写文章是人的思维的自然流露,有了想法,不吐不快,写出来就轻松了。
  7
  中国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本文开篇已经论及,作文题目是由教育制度决定的,法国的作文题目确实让国人看了震撼不已,但这不是我们拿来就能作的,也不是我们拿来就能作好的。我们早就引进了外国的英语考试,但很快就变了味,有了“中国特色”,正如一家英语培训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所讲:“就这样六级程度的考题,只要求过60分,还用真会英语吗?根本不用,连单词都不认识的人也能过!”
  教育不是禁锢思想,而是解放思想。教育不是统一思想,而是开放思想。教育不是沿袭老思想,而是创造新思想。
  刘植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3-8-26 19:43:53 | 只看该作者
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
板凳
发表于 2013-8-27 09:12:01 | 只看该作者
教育不是禁锢思想,而是解放思想。教育不是统一思想,而是开放思想。教育不是沿袭老思想,而是创造新思想。
地板
发表于 2013-8-27 09:26:1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教育”,真是在教育吗?!!!!
5
发表于 2013-8-27 09:32:12 | 只看该作者
国情不一样啊,
6
发表于 2013-8-29 13:53:25 | 只看该作者
我只能说。。。他们的考场好美啊!
7
发表于 2013-8-29 15:18:58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4-19 10:20:0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27 15:57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