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 梁启超是如何把女儿培养成栋梁之才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3 16:4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读书分三步,即:鸟瞰、解剖、会通。
  
  
  
  【教子故事】
  
  1、富贵不改寒士家风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梁启超
  
  梁启超一生虽历经沧桑坎坷,但爱国之心始终不变,作为一个爱国思想家,他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子女的影响和教育都贯穿着一个中心,就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孩子们小时,他常常在家里让孩子们围坐在小圆桌旁,绘声绘色地讲中外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英雄的故事,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孩子们长大离家后,他仍以书信形式继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他严以律己:“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梁启超自己生活俭朴,也要求孩子们一定要艰苦朴素,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他经常对孩子们讲,一个人要好学、坚忍、勤俭。
  
  他说:“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得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梁启超经常教育子女们要热爱生活,适应环境。当孩子们在学业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引导他们解开疙瘩,战胜困难,继续前进,教导他们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他教育子女,切勿消磨志气。“一个人若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
  
  他希望他们“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当得知在国外求学的思庄对英文成绩不满意时,梁启超就多次去信安慰: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家长体悟】
  
  ●家长从小就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们艰苦朴素,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家长要经常教育子女们热爱生活,适应环境。
  
  【著者点评】
  
  民国初年,梁家已经进入上层社会,但梁启超刻意让子女们坚守“寒士门风”,希望子女养成好学、上进的性格。
  
  梁启超的子女都学贯中西,都和父亲一样有一颗爱国的心。他们善于把自己在国外所学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运用在祖国需要的研究上,但都默默无闻地奉献社会,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
  
  梁启超子女们崇高的道德情操,当然离不开父亲从小的道德品质教育和身体力行。正是梁启超个人的思想、情感和博大的爱国之心,潜移默化地引导影响着子女们健康地发展和成才。
  
  2、学问蕴涵在趣味之中
  
  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梁启超
  
  梁启超在教育子女中,特别强调趣味教育,很注意引导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好学深思的习惯。
  
  他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他又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他鼓励孩子“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梁启超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自愿,用心细致地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并以平等商量的方法设想每个孩子的发展方向,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治学方法上,梁启超要求每个儿女既要专精又要广博,这一点,可以从他与子女的谈话及通信中体现出来:
  
  “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之某部门,稍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他以自己为例,说明求知的兴趣:“我生平趣味极多,而对于自己所作的事,总是作的津津有味,而且兴趣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句,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他对梁思成说:“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时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
  
  1927年8月,梁启超的次女梁思庄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已学习一年,该选学具体的专业了。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他希望思庄选学这门专业。
  
  思庄听取了父亲的意见,选择了生物学。但由于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并向大哥思成叙说了此事。
  
  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既如此,为何早不与我说?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应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拘泥我的话。
  
  在父亲的鼓励下,思庄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他要求思庄“在专门学科之外,还要选一两种关于自己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
  
  【家长体悟】
  
  ●趣味教育十分重要,要注意引导孩子追求知识的兴趣。
  
  ●培养孩子好学深思的习惯。学问最好是自己所感兴趣,将会事半功倍。
  
  【著者点评】
  
  梁启超不仅是孩子们的慈父,还是孩子们的朋友。他十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和志愿,用心细致地掌握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以平等商量的方法设想每个孩子的发展方向,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怀……——梁启超
  
  梁启超经常鼓励孩子们效法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精神,战胜学业上的困难,不断前进。他同时鼓励孩子们多到社会上锻炼自己,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梁思成当年去美国留学之时,整个建筑界在设计方面崇尚的是折衷主义,一切建筑外形的设计必须采用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不得有多大改动。思成对这种学习方法产生了怀疑,觉得长此以往自己也许会变成一个画匠,而不是建筑师,他就把自己的这种担心告诉了父亲。
  
  梁启超立即给思成回信:“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符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业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象征,我听到喜欢极了。
  
  “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开了学校才能发现。规矩不过是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以此为教,以此为学,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其巧耳……”
  
  当学建筑的梁思成在美国完成学业之后,梁启超要他到欧洲考察一二年,再结合对中国古建筑的考察研究以形成自己的学问。
  
  他要求思成:“非得到各处经历不可!”并写信给思成:“……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的建筑极有特色,严整有思想……到法国后在马赛上船,腾出时间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与艺术……”
  
  其实,梁思成学成后与林徽因的蜜月旅行,正是父亲梁启超为其安排的一次西方建筑的见习。父亲在信中标出的具体线路说明,父亲对于建筑决不外行,而那种细致周到,又饱含了一个父亲怎样的拳拳之心!
  
  【家长体悟】
  
  ●家长要鼓励孩子们多到社会上锻炼自己,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著者点评】
  
  梁启超鼓励孩子们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而言,这种积极地为孩子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到社会上锻炼实践的做法,无疑将大大有助于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帮助、分享、合作等。只有让孩子从小与同伴一起活动,早日到社会上锻炼自己,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怀,孩子才真正有机会和他人合作,帮助别人,共同分享实践活动的喜悦和成果。
  
  有道是:实践出真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充满挑战、矛盾和冲突,为了让今天的独生子女们尽快去适应时代变化,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并日益成熟。
  
  4、引导孩子科学地读书
  
  读书分三步,即:鸟瞰、解剖、会通。——梁启超
  
  梁启超崇尚科学,提倡个性发展,经常引导孩子们科学地读书学习。
  
  他告诉孩子,读书分三步,即:鸟瞰、解剖、会通。鸟瞰就是粗略了解大概,了解重点。解剖就是对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细解剖,疑难处仔细研究,使自己有深刻记忆。会通就是上下左右融会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
  
  他注重毅力培养,强调学习的专心致志,并用自己的治学心得启发儿女:“不骄不馁,方能成就事业。”正是这一点,成为梁家子女们的学业指针。
  
  在指导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给孩子们反复强调的是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并且一再告诫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
  
  他希望孩子们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但他不强求孩子们都和他一样,而是相信孩子们最终将走自己的路。
  
  梁启超写文章,研究问题,历来都是有的放矢,从现实的情况出发,进行考虑,绝不是一个脱离政治、闭门造车的书呆子。在他的教育影响下,他的儿女们也是这样,专心研究学问,但并不脱离政治。
  
  梁启超注重言教和身教的同时,还注重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为了充实子女们的国学、史学知识,他聘请自己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程包括国学、史学和书法。
  
  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每周或半个月写一篇短文,作文用小楷毛笔抄正交卷。从古代至清末的史学,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书法方面,每天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写大楷二三张。每周有半天休假。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兄妹几人国学、史学和书法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家长体悟】
  
  ●读书三步:鸟瞰就是粗略了解大概,了解重点。解剖就是对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细解剖,疑难处仔细研究,使自己有深刻记忆。会通就是上下左右融会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
  
  【著者点评】
  
  梁启超强调学习要“求理解”,又要专心致志,但切不要“强记”,并且一再告诫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
  
  现如今,我们的许多父母不注意科学引导,还在一味地要求孩子“死读书”“读死书”,搞疲劳战术,很少给孩子玩耍的机会,致使学习成了孩子特别是那些低年级孩子的大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2-9-28 13:02: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真是太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17 03:53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