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交流] 打破德育"千人一面" "对症下药"学生入耳入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7:3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但对于法华镇路第三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一切都还那么新鲜带劲:他们喜欢听老师上课时温柔的语调,喜欢课间和同学无拘地游戏,但他们更喜欢学校布置的一项特殊作业——逛逛学校门前的法华镇路。
  这份特殊作业是法三小学“热爱家乡”德育主题教育的一部分。学校给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分配了不同任务:一二年级要知道“自己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注重学生对家乡的感性认识;三四年级要知晓“家乡的人文历史和变化”,关注学生对家乡的深入了解;五年级则通过开展“搜集古今中外著名人士爱家乡的事迹”和“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更加理性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到“热爱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变得具体实在、亲切自然。
  如今,一些学校正在试图打破学校德育“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传统模式,纷纷创建有个性特色的德育课程,以加强针对性来提高有效性,收到可喜的效果。
  诚信教育“三步走”
  现在每个周末,法三小学的学生们都会缠着爷爷讲老弄堂的生活,或者拉着爸爸去附近的老房子探寻一番。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每天经过的这条小路竟然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
  法三小学所处的法华镇路,历史上是一条河,叫李从泾,是“吴淞江”(苏州河)的支流。法华曾是上海开埠的重要码头,唐天宝十年(751年)境域隶属华亭县高乡,由于水陆交通便利,商市日趋繁荣,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经久不衰,成为上海西部首要集镇。史书中有“先有法华、后辟上海”的说法。而学校所在地曾经就是法华镇上的一座粮仓。
  法三小学根据学校特色,把考察法华镇路沿线地区的历史人物、文化古迹、传统故事,作为重要的德育校本课程内容,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合理设计坡度,很受欢迎。
  受此启发,在养成教育方面,他们也开始尝试分层递进,制定分年级要求。如“诚信教育”,低年级段要求学生诚实,不说谎话,未经他人同意,不随便动用别人东西,拾到钱物要交还;中年级段要求不抄袭,不作弊,勇于承认错误,有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做到;高年级段则把要求相应提高,要求言行一致,做的与说的一个样,为人正直,不弄虚作假,做事要有责任心。“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理解力与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因此行为规范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也应有所不同。”法三小学校长周瑾说。
  让学生各得其所
  有人曾这样描述我们的学校德育:小学讲共产主义,初中讲社会主义,高中讲集体主义,大学讲行为规范。这种违背学生认识规律的“倒挂”现象,使德育的实效性一直饱受诟病。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力图纠正这样的错位,他们潜心研究,在德育的针对性上下功夫,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天山中学是一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老师们发现学生进入高中后仍然整日埋头学习,对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人生走向并不清楚,也不关心,到高三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学生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或者适合哪些专业。为此,学校三年前开设《我的人生我做主》德育课程,高一年级普及“生涯认知”,高二年级进行“生涯探索”,高三年级指导“生涯选择”。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生涯”课程,使学生逐渐对自己的学业与职业目标有了清晰认识。有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原先我并不了解自己,但生涯规划探索让我不断挖掘和了解自身的优点和兴趣爱好,我现在知道该怎样规划未来了。”
  九年一贯制的开元学校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在总目标下,还分年段制定分目标:一至三年级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培养对生活与学习的乐趣,乐于和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四至五年级则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解决困难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树立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增强集体意识。+
  实现德育实效性
  对基层学校的这些尝试和探索,长宁区教育学院德育室主任张邦浩认为非常值得提倡。“我们传统的德育过分强调整齐划一,面面俱到,采取的方式又常常是一厢情愿地自上而下。老师们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安排,把教学内容往下灌,却很少顾及学生是不是能够接受,或者愿不愿意接受。我们经常讲德育进教材、进课堂,却进不了学生的脑袋。”张邦浩说,只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增强,才可能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提升。现在一些学校意识到问题,开始把视角从老师转向学生,花功夫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育策略。这样的“对症下药”,学生才会入耳入心,德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记者 王柏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沙发
发表于 2012-4-25 06:22:09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9 05:55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