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 帮孩子摆脱依赖心理(十月主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4:5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开学了,妈妈亲自背着书包把孩子送到了学校。
可刚一转身,孩子就哭了:“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他们无法想象妈妈不在身边的情景。
放学后,妈妈帮孩子在书桌上摆好作业本、铅笔和橡皮:“你自己做作业,妈妈去拖地。”
孩子将作业本双手一推:“我不会,我要妈妈陪我一起做。”
妈妈很苦恼,叹了一口气:“这孩子,怎么依赖性这么强呢?”
是啊,是什么促使了孩子的过度依赖呢?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摆脱依赖心理呢?
原因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原因
1.为孩子提供了过于优越的环境
一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父母总是为能给孩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而引以自傲。于是孩子生活被照料的极其精细,凡事都有保姆管着。他们认为,这些生活小事,孩子将来会不会也没关系,只要让他具备成就大事或者赚大钱的能力就足够了,就这样,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
2.父母给予孩子情感上的照顾比较少
父母过于忙碌,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孩子很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导致孩子总是担心父母要离开自己,情绪比一般的孩子更为不稳定,较少有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更加强烈地情感上依赖父母,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
3.家长本身对孩子的情感依赖过于严重
有的家长习惯于伺候孩子,如果不给她伺候孩子的机会,他内心反而会十分难受。孩子被这样的家长宠惯了,就会很聪明地见人下菜碟,专门拣软柿子捏,只要一到最疼家他的家长面前,就会变得特别依赖,而在别的家长面前,却表现得比较独立。
4.不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过分依赖某人
有的父母,尤其是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带孩子很辛苦,可是当看到孩子对并没有那么辛苦地带他的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热情的时候,内心难免有些酸溜溜的感觉,于是,会嫉妒其他孩子爱着的人。为了让孩子属于自已,她们可能会更多地争夺孩子的权利,结果人为地导致孩子过分依赖自己。
表现
孩子常见的依赖表现
1.生活上的依赖
在生活上依赖于他人的孩子,生活管理能力较低。比如:“房间的打扫、衣物的换洗及整理。对这些生活基本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能力自理,也缺少自理的意识。
2.学习上的依赖
现在有这样一种常见的现象:“灯光下,书桌旁,父母陪着孩子学习,催了又催,讲了又讲,最终不紧不慢的还是孩子。”
3.思维上的依赖
“妈妈这个题怎么做?爸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孩子不愿主动去想,不愿主动去解决,在生活中没有主见,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
4.行为后果的依赖
孩子在外做错事,父母帮着去解决,去赔礼道歉:打碎了个杯子,父母赶紧蹲下把碎片收拾起来;小朋友之间遇到矛盾,父母亲赶紧过去帮助解决或者赶紧把孩子领回家。这些现象中,孩子只是父母的跟随着,但用承担任何责任。
测试孩子对妈妈的依赖
Test1.咦,来了一个陌生的人
妈妈陪着孩子在房间里玩了一会儿,然后走进来一个对孩子来说完全不熟的陌生人。
Q1:孩子是否有些不安、忸怩,注意陌生人的动向,并且向妈妈靠近?
YES—既信任妈妈又有警觉性的孩子
孩子不仅对陌生人有警觉性,而当他觉得有危险时,会向妈妈靠近寻求保护,这种警觉是必要的,它能够保护孩子的安全,也说明孩子很信任妈妈。
NO—警觉性度低或不太黏妈妈的孩子
若孩子完全不在乎陌生人靠近,仍然自顾自玩玩具,代表孩子对外界警觉度较低,爸妈应特别注意教育孩子保持一定警觉性。
如果他不安的表现,却没有向妈妈靠近,看来他不怎么依赖哦!
本阶段安全型依恋孩子的表现
这时要以让陌生人与妈妈亲密地说说话,并向孩子做出些友善举动。因为有母亲在身边,安全型依赖的孩子过会儿就会继续快乐地玩玩具,有些胆大的孩子甚至会对陌生人表现出兴趣。
Test2.呜呜,妈妈走了
妈妈离开孩子,告诉孩子一会再回来,只留下孩子和陌生人在一起。
Q2:对于妈妈的离开,孩子是不表现出若恼,不愿她离开,并且在妈妈离开后,友好的陌生人经予孩子一定的安慰,孩子仍然很不自如?
YES—对妈妈的依恋比较健康的孩子
即使陌生人给予一定安慰,仍然不会像在妈妈身边那样自如,有点怯生生地,可能还会有一些小叫嚷,便是不会大哭大闹,声嘶力竭。
NO—抱歉:孩子还未同你建立起依恋
孩子对妈妈离开没有反应,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妈妈的安慰一样,说明亲子之间的依恋还有建立起来。
对妈妈离开反应太大的孩子
如查孩子反应过大,也需要注意,可能孩子太黏你了,连你短暂的离开也不能忍受,这样的孩子以后可能适应性比较差,不够独立。爸妈可以适当的训练孩子自立。
或者属于对陌生人过度警惕,未来可能比较难信任他人。
反应太大的孩子,也有可能属于“矛盾型”依恋,在第3阶段游戏中,对妈妈的态度很复杂,即要她反抗她,,无法继续专心玩玩具。
Test3.哦,妈妈回来喽
妈妈重新回到房间,陌生人离开
Q3:孩子是否立即寻求与妈妈的接触,向妈妈撒撒娇啦,要妈妈抱抱什么的,但又很快地平静下来,继续玩玩具?
YES—安全型依恋
恭喜你,孩子对你的依恋是很正常很健康的!
看到你回来,孩子表达出非常快乐的情绪,代表孩子对你是很依恋的,他已经铭记住你,且非常爱你,你能带给他安全感。
NO—很可惜!妈妈请继续努力
如果孩子对妈妈的归来没有反应,或者只是短暂地接近一下又走开了,那么也说明亲子的依恋还没有形成。
如果黏着妈妈怎么也不肯走了,那么说明孩子太怕生。
矛盾型的依恋关系
还有一种反抗型也叫矛盾型的依恋关系,妈妈要走的时候表现出极度的反抗,但是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双无法把妈妈作为自已的“安全基地”。
这类孩子见到妈妈主寻求妈妈的接触,比如要妈妈抱抱,但刚被抱起来又挣扎着要下来。要他重新回去玩玩具似乎不太容易,他会不时地朝妈妈那里看。
对于这类孩子,请在平时多多体察孩子需要,主动和孩子快乐的互动。
分析
正确认识孩子的依赖心理
婴儿时期,孩子的各种能力想当脆弱,对父母产生依赖情有可原,但孩子逐渐成长,甚至到了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时,为什么还是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呢?
1—3岁:鼓励孩子不断尝试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主地探索环境以及尝试新的事物。比如说,他们会开始试着自已用小勺吃饭。然而,有些父母为了节省时间,或怕孩子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便会把小勺从孩子的手中拿走,类似的做法一时来看确实替父母省了不少事,然而这却是造成孩子依赖行为的根源。
孩子尝试新事物的行为如果遭到父母一南地干涉,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最后只能放弃对新事物的探索,而这也意味着孩子们掌握新技能的时间会被人为地推迟。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自然是想当不利的。
4—6岁:强化孩子适应能力
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究竟是继续依赖父母,还是逐渐培养出独立性格,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此时父母对其新的目标给予支持,孩子自发的责任感觉使能得到发展。因此,要扭转孩子的依赖心理,就要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垃圾、叠被子、扫地等等。如此便宜能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摆脱心事都要依靠父母的习惯。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做事慢,因此不愿让孩子做家客车。如此一来,不便养成孩子依赖心理,更容易让孩子丧失对家务的参与及责任感觉。他们不但会认为父母所做所有的家务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一旦父母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他们反而会埋怨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他人的行为,并对其产生认同。因此,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摆脱依赖及促进其独立自主,也能产生一中积极的效果。
学龄阶段:利用他的积极影响
上了小学以后,孩子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获得。如果通过努的得到了学业上的成功,他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感。这个时期便是艾里克森所说的勤奋—自卑阶段。由于此时孩子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加上国内的家长又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长免不了大包大揽。又形成了孩子对父母的过底依赖。改善这一行为,除了家长自己先转变观念外,也应该向老师寻求帮助。因此老师在学校教育中,如果适当的增加一些培养其独特的性的内容,再加上家长的配合,通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中学之后,孩子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如何。此时他们模仿的对像变成了周围的同学,他们必须赢得同伴的认同,进而建立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这个阶段的孩子若有过度依赖的问题,家长可以多熟悉他经常来往来同伴,并从中找出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同学,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逐步改正其依赖的行为
小结
孩子依赖的习惯是经过较长的时期才形成的。同样,想要纠正这一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尤为重要。过于仓促或激烈的矫正措施,都有可能会使孩子误认为他是个不受喜爱的人,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孩子成功的经验,积极培养其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还要设法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但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
经验
服孩子依赖家长自有妙招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依赖的习惯呢?让我们一起分享晋通父母的育儿经验
妙招1.理解孩子的依赖需要
冯坦4岁男孩的母亲
依赖是感情的需要,若孩子情感觉上的需求未获得适当的满足,就会缺乏安全感,反而有过分依赖的表现。我带儿子回老家,3岁的儿子第一次接处农村,环境不熟,人不熟,他当然一步也肯离开我。我认为此时父母应给予同情,了解孩子的担扰或通过陪伴孩子尽快熟悉环境来降低孩子的担忧,这时父母陪伴孩子或允许孩子依赖,更会增加他的自信心,从而更快地摆脱依赖心理。
妙招2.独立能力是训练出来的
葛伊璐6岁女孩的母亲
克服依赖,孩子需要有独立自主的训练和机会。生活中,凡是女儿烽所能及的事,我都要求她自己处理,不多代劳,用提示如何完成,来代替直接春她完成。我认为这是训练独立的好方法。女儿从小自己睡,从床上掉下来,我们就放低小床高度,依旧让她自己睡。女儿很独立,1岁多能自已盛饭吃,4岁会自已倒痰盂。别人说我女儿能干,我认为这是我从小训练的结果。现在,女儿开始学钢琴,我也知道我在一边监督,她会弹得更好,但为了培养她的独立自主,我还是放弃一些牵挂,尽量不陪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行动告诉她:“学习就像开车,别人推着走是走不了的,只有自已学会驾驶,才能上路奔驰。
妙招3.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
沈融6岁女孩的母亲
女儿太依赖,整天粘着我,想干点事,
身后总有个小尾巴。先生认为这尾巴是我自己安上的,因为我从来没问过女儿,她愿不愿意当尾巴。一次我急着出门办点事,带上她不方便,正发愁呢,女儿说:“你可以让我挑呀!去奶奶家,请楼下的大姐姐来我家做作业陪我,或干脆我自己在家,我可以先画一张沙画再看动画片。”我尊重女儿的选择。回家后女儿说:“没想到你走的时间这么长,我的事全做完了你还没回来,下次你出去这么长时间,我就会选择去奶奶家或请大姐姐来。”听,是孩子太依赖吗?我想,对付依赖性强的孩子,可在设定的范围内让她做选择与决定,培养他思考与选择能力,并学习接受或者承担结果。生活中可供孩子选择的事很多,或许孩子转折的习跃,就从不经意的“选择”开始。
妙招4.让孩子体险独立、创造的过程
徐磊4岁男孩的父亲
我们常说,要提供孩子丰富的环境。现代孩子生活环境确实丰富刺激,只是这些丰富大多数属消费性的。比如王花八门的特品及电视节目,甚至父母们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是在既定的有限范围中选择、享受他人提供的成果,并没有参与创造活动的过程。我们说的这个创造活动过程,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尝试错误、参与实践的过程。好的教育环境,是让孩子日常生活中学习体验独立和创造的过程。因此,当孩子太依赖时,父母先省自己所提供的环境,是只让孩子选择你已为他做好的(已是成果)环境,不是由你提供机会,作为铺垫,由他来尝试错误、参与制作的环境。这将大大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形成。一句话,提供孩子体验创造的环境,要父母多劳心,少劳力。
妙招5.鼓励孩子独立迈出的每一步
王一铭 6岁男孩的父亲
孩子天生好奇,勇于体验,事实上这也是人类求生存不得不具有的本能。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所有事物对他都是陌生的。他要在陌生的世界立足,就不能固守不动,他的求生本能驱使他不断去探索环境,熟悉环境,适应环境。但这种适应立刻又被另一新环境扎牵动,孩子就在这样的动态平衡中不断成长。但是,这种对新环境的好奇,是与恐惧、依赖想伴而生的。由于成人已渐失体验的勇气,所以常在孩子而监未知新事物时,直接帮助孩子,直接提供问题解愉的办法。一旦孩子习惯于依赖大人所提供的选择,就很少有机会从自己的立足点出发去寻求解决之道,这时家长想要孩子独立迈也一步时,就倍感艰难。
博主按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独立性,是随着他周围环境的适应,以及身心发展的成熟而自然流露的特质。父母常在不自觉中忽略孩子原本就是独立的个体,痴心地想为他一一担下生命中的挫折,却反而阻碍了他的成长。
因此,要解决孩子依赖的问题,就要帮助孩子发挥生命的韧性,学习尝试错误,体验独立完成工作带来的快乐,只有培养自信,才能拥有独立的人格。
策略
怎么样解决孩子的依赖心理
1.父母应承认孩子的独立人格
平时多和孩子平等交谈,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到;放手让孩子去做他喜欢的且不违返原则的事,使他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让孩子逐渐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立思想和独立能力的人,不是事事必须依赖父母的“小可怜”。
2.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有些年轻的父母,如果发生了经济问题,就伸手找老父母要;夫妻吵架,就赌气回家“搬兵”,更不用说星期日两手空空地带孩子去祖母家又吃又拿。这一切都不利于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3.不要对孩子说:“都是妈妈(爸爸)不好”这类话
当父母没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东西、忘记孩子准备在幼儿园或上学要用的用品、妈妈下班回来后接孩子迟到时、、、、、、父母多半会说上述话,把责任揽上自己,低声下气地向孩子“道歉”。父母可能以为这样做会使亲子间关系融洽,其实不然。这容易形成对亲子间既依赖又对立的关系。孩子年龄小不懂道理,父母为讨好孩子,把自己降低到孩子的水平,倒使孩子从心里不尊重父母,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错”,从而形成事事依赖父母、而事事反抗父母的不正常亲子关系。
4.孩子如果说:“我不会。”就让他再思考一下
孩子在做作业是,一说不会,父母会立即发挥自已的权威指导形象,告诉孩子这这这应该怎样,那那那那又应该怎样。。这样下去,孩子自然会产生依赖心理。正确的做法是让孩不要急,耐心地再思考一下;若孩子实在不会,父母在简略的提点下一下思路和方向,让孩子依次再寻找思路或解决的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一遇到困难主退缩到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
5.父母不要问孩子:“痛不痛?”而该说“不痛吧!”
孩子在路上不小心跌到后,有的家长往往会赶紧扶起孩子,然后心痛地问:“是不是很痛?”如果看到孩子无精打采中,就会紧张的问:“是不是头痛?”这种问法会使孩子不假思索的回答:“好疼”。
暂且不讨论孩子跌到是否会痛的问题。父母问孩子:“会痛吗?”无疑是诱导孩子回答:“痛”。即使吸是有点痛,想忍耐的孩子听到父母这一问,也会眼泪汪汪地说痛。父母会说出诱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的话,反映出父母的一种心态,即一方面想严格管教孩子,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撒娇或依赖父母。
父母该用“不痛吧”的着呢法取代“痛吗”。孩子自然会回答:“不痛”如此则有助于培养孩的独立意识。
观点
做一个“弱势”妈妈,改掉孩子的依赖
孩子依赖性产生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已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做什么?所以,想让孩子少点依赖性,妈妈就要变得“弱势”一点,给孩子自己更多思考、做事的机会。
别让孩子觉得你太全能
孩子1岁前,妈妈全能的跟神仙似的也不为,1岁后,全能妈妈就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锋芒收敛一点,因为你越无所不能,孩子也许越无所可能,你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脑和身全就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时间久了,就不只是依赖太强的问题,还会影响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即使你很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办,有时假装弱一点,笨一点,能很好激发孩子的潜能。
别把事情做得太完美
跟孩子一起做事情时,要有始有终,但不用次次都做得很完美,有时要故意留下点漏洞或问题给孩子,让他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他一定会为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而开心,他还会觉得不是什么事情妈妈都是行的,她也有不会做、做不好的时候,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弥补这个缺憾。有了成就感,他就会乐于动手做事,而不是总依赖妈妈了。
别表现得太坚强
没必要让孩子看到的永远是你的笑脸,如果真的很委屈、很伤心,不妨在孩子面前哭一哭,便要注意不能乱发牢骚。哭,也是你跟孩子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你也会有情绪,你也需要发泄,你也需要关心,需要疼爱。人之初,性本善,爱是天性,适时就会被激发出来,不信你试试,当你哭泣时,孩子一定会过来拥抱你、安慰你,说一些让你感动的话。那时,你是弱的,孩子却坚强起来,他们试图用小小的肩膀做你小小的依靠。平时可以让孩子帮你做做事情,甚照顾你,比如下班回家时让他帮你拿托鞋、累了让他给你捶捶背、病了让他给你倒杯水。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就是这样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太强的依赖性?
别太心疼孩子
不是不让你爱孩子,也不是不让疼孩子,而是有时需要把爱和疼放在心里。比如孩子摔一跤,用不着紧张地甚至大叫着跑过去一把把孩子扶起,要鼓励他自己爬起来。真摔疼了,能看出来,这时温柔地扶起他,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足以安抚他,不用说什么情绪激烈的话,这会让孩子觉得他摔一下真是天大的事,以后再摔跤了不让你扶才怪。一个有智慧的妈妈会自己言行教会孩子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而不是只会可怜无助的伸出手乞求别人的帮助。
别担心孩子做不好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不停地锻炼,如果总担心出诱使孩子把事情搞砸,不给他锻炼的机会,他不可能做好他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他不依赖别人还能有什么办法?而且等他长大后,也许真的会把事情搞砸,因为他没有得到过应有的锻炼,他没有能力做好。因此,应当尽可能的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做不好就两次,两次做不好就三次,总有做好的那一天,只要你不怕脏、不怕乱、不怕烦。当孩子越来越独立、自立的时候,你做梦都会笑的。
做一个“弱势”妈妈,得到的将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孩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5-1-8 01:57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