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妈妈亲自背着书包把孩子送到了学校。
可刚一转身,孩子就哭了:“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他们无法想象妈妈不在身边的情景。
放学后,妈妈帮孩子在书桌上摆好作业本、铅笔和橡皮:“你自己做作业,妈妈去拖地。”
孩子将作业本双手一推:“我不会,我要妈妈陪我一起做。”
妈妈很苦恼,叹了一口气:“这孩子,怎么依赖性这么强呢?”
是啊,是什么促使了孩子的过度依赖呢?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摆脱依赖心理呢?
原因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原因
1.为孩子提供了过于优越的环境
一些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父母总是为能给孩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而引以自傲。于是孩子生活被照料的极其精细,凡事都有保姆管着。他们认为,这些生活小事,孩子将来会不会也没关系,只要让他具备成就大事或者赚大钱的能力就足够了,就这样,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习惯。
2.父母给予孩子情感上的照顾比较少
父母过于忙碌,没时间照顾孩子,或者孩子很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导致孩子总是担心父母要离开自己,情绪比一般的孩子更为不稳定,较少有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更加强烈地情感上依赖父母,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
3.家长本身对孩子的情感依赖过于严重
有的家长习惯于伺候孩子,如果不给她伺候孩子的机会,他内心反而会十分难受。孩子被这样的家长宠惯了,就会很聪明地见人下菜碟,专门拣软柿子捏,只要一到最疼家他的家长面前,就会变得特别依赖,而在别的家长面前,却表现得比较独立。
4.不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过分依赖某人
有的父母,尤其是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带孩子很辛苦,可是当看到孩子对并没有那么辛苦地带他的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热情的时候,内心难免有些酸溜溜的感觉,于是,会嫉妒其他孩子爱着的人。为了让孩子属于自已,她们可能会更多地争夺孩子的权利,结果人为地导致孩子过分依赖自己。
表现
孩子常见的依赖表现
1.生活上的依赖
在生活上依赖于他人的孩子,生活管理能力较低。比如:“房间的打扫、衣物的换洗及整理。对这些生活基本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能力自理,也缺少自理的意识。
2.学习上的依赖
现在有这样一种常见的现象:“灯光下,书桌旁,父母陪着孩子学习,催了又催,讲了又讲,最终不紧不慢的还是孩子。”
3.思维上的依赖
“妈妈这个题怎么做?爸爸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孩子不愿主动去想,不愿主动去解决,在生活中没有主见,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
4.行为后果的依赖
孩子在外做错事,父母帮着去解决,去赔礼道歉:打碎了个杯子,父母赶紧蹲下把碎片收拾起来;小朋友之间遇到矛盾,父母亲赶紧过去帮助解决或者赶紧把孩子领回家。这些现象中,孩子只是父母的跟随着,但用承担任何责任。
测试孩子对妈妈的依赖
Test1.咦,来了一个陌生的人
妈妈陪着孩子在房间里玩了一会儿,然后走进来一个对孩子来说完全不熟的陌生人。
Q1:孩子是否有些不安、忸怩,注意陌生人的动向,并且向妈妈靠近?
YES—既信任妈妈又有警觉性的孩子
孩子不仅对陌生人有警觉性,而当他觉得有危险时,会向妈妈靠近寻求保护,这种警觉是必要的,它能够保护孩子的安全,也说明孩子很信任妈妈。
NO—警觉性度低或不太黏妈妈的孩子
若孩子完全不在乎陌生人靠近,仍然自顾自玩玩具,代表孩子对外界警觉度较低,爸妈应特别注意教育孩子保持一定警觉性。
如果他不安的表现,却没有向妈妈靠近,看来他不怎么依赖哦!
本阶段安全型依恋孩子的表现
这时要以让陌生人与妈妈亲密地说说话,并向孩子做出些友善举动。因为有母亲在身边,安全型依赖的孩子过会儿就会继续快乐地玩玩具,有些胆大的孩子甚至会对陌生人表现出兴趣。
Test2.呜呜,妈妈走了
妈妈离开孩子,告诉孩子一会再回来,只留下孩子和陌生人在一起。
Q2:对于妈妈的离开,孩子是不表现出若恼,不愿她离开,并且在妈妈离开后,友好的陌生人经予孩子一定的安慰,孩子仍然很不自如?
YES—对妈妈的依恋比较健康的孩子
即使陌生人给予一定安慰,仍然不会像在妈妈身边那样自如,有点怯生生地,可能还会有一些小叫嚷,便是不会大哭大闹,声嘶力竭。
NO—抱歉:孩子还未同你建立起依恋
孩子对妈妈离开没有反应,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妈妈的安慰一样,说明亲子之间的依恋还有建立起来。
对妈妈离开反应太大的孩子
如查孩子反应过大,也需要注意,可能孩子太黏你了,连你短暂的离开也不能忍受,这样的孩子以后可能适应性比较差,不够独立。爸妈可以适当的训练孩子自立。
或者属于对陌生人过度警惕,未来可能比较难信任他人。
反应太大的孩子,也有可能属于“矛盾型”依恋,在第3阶段游戏中,对妈妈的态度很复杂,即要她反抗她,,无法继续专心玩玩具。
Test3.哦,妈妈回来喽
妈妈重新回到房间,陌生人离开
Q3:孩子是否立即寻求与妈妈的接触,向妈妈撒撒娇啦,要妈妈抱抱什么的,但又很快地平静下来,继续玩玩具?
YES—安全型依恋
恭喜你,孩子对你的依恋是很正常很健康的!
看到你回来,孩子表达出非常快乐的情绪,代表孩子对你是很依恋的,他已经铭记住你,且非常爱你,你能带给他安全感。
NO—很可惜!妈妈请继续努力
如果孩子对妈妈的归来没有反应,或者只是短暂地接近一下又走开了,那么也说明亲子的依恋还没有形成。
如果黏着妈妈怎么也不肯走了,那么说明孩子太怕生。
矛盾型的依恋关系
还有一种反抗型也叫矛盾型的依恋关系,妈妈要走的时候表现出极度的反抗,但是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双无法把妈妈作为自已的“安全基地”。
这类孩子见到妈妈主寻求妈妈的接触,比如要妈妈抱抱,但刚被抱起来又挣扎着要下来。要他重新回去玩玩具似乎不太容易,他会不时地朝妈妈那里看。
对于这类孩子,请在平时多多体察孩子需要,主动和孩子快乐的互动。
分析
正确认识孩子的依赖心理
婴儿时期,孩子的各种能力想当脆弱,对父母产生依赖情有可原,但孩子逐渐成长,甚至到了完全可以照顾自己时,为什么还是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呢?
1—3岁:鼓励孩子不断尝试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主地探索环境以及尝试新的事物。比如说,他们会开始试着自已用小勺吃饭。然而,有些父母为了节省时间,或怕孩子把饭菜撒得到处都是,便会把小勺从孩子的手中拿走,类似的做法一时来看确实替父母省了不少事,然而这却是造成孩子依赖行为的根源。
孩子尝试新事物的行为如果遭到父母一南地干涉,他们甚至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最后只能放弃对新事物的探索,而这也意味着孩子们掌握新技能的时间会被人为地推迟。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发展自然是想当不利的。
4—6岁:强化孩子适应能力
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究竟是继续依赖父母,还是逐渐培养出独立性格,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此时父母对其新的目标给予支持,孩子自发的责任感觉使能得到发展。因此,要扭转孩子的依赖心理,就要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倒垃圾、叠被子、扫地等等。如此便宜能增强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摆脱心事都要依靠父母的习惯。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做事慢,因此不愿让孩子做家客车。如此一来,不便养成孩子依赖心理,更容易让孩子丧失对家务的参与及责任感觉。他们不但会认为父母所做所有的家务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一旦父母有些事情没有做好,他们反而会埋怨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学习他人的行为,并对其产生认同。因此,如果能够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摆脱依赖及促进其独立自主,也能产生一中积极的效果。
学龄阶段:利用他的积极影响
上了小学以后,孩子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知识的获得。如果通过努的得到了学业上的成功,他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感。这个时期便是艾里克森所说的勤奋—自卑阶段。由于此时孩子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加上国内的家长又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长免不了大包大揽。又形成了孩子对父母的过底依赖。改善这一行为,除了家长自己先转变观念外,也应该向老师寻求帮助。因此老师在学校教育中,如果适当的增加一些培养其独特的性的内容,再加上家长的配合,通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中学之后,孩子开始思考自己是谁,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如何。此时他们模仿的对像变成了周围的同学,他们必须赢得同伴的认同,进而建立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这个阶段的孩子若有过度依赖的问题,家长可以多熟悉他经常来往来同伴,并从中找出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同学,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逐步改正其依赖的行为
【小结】
孩子依赖的习惯是经过较长的时期才形成的。同样,想要纠正这一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办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耐心尤为重要。过于仓促或激烈的矫正措施,都有可能会使孩子误认为他是个不受喜爱的人,从而对他的心理造成伤害。因此,一方面要增加孩子成功的经验,积极培养其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还要设法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但是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
经验
克服孩子依赖家长自有妙招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依赖的习惯呢?让我们一起分享晋通父母的育儿经验
妙招1.理解孩子的依赖需要
冯坦4岁男孩的母亲
依赖是感情的需要,若孩子情感觉上的需求未获得适当的满足,就会缺乏安全感,反而有过分依赖的表现。我带儿子回老家,3岁的儿子第一次接处农村,环境不熟,人不熟,他当然一步也肯离开我。我认为此时父母应给予同情,了解孩子的担扰或通过陪伴孩子尽快熟悉环境来降低孩子的担忧,这时父母陪伴孩子或允许孩子依赖,更会增加他的自信心,从而更快地摆脱依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