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语] 莫言谈外语:会外语比请翻译更容易成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9:1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莫言:会外语比请翻译更容易成功 ——莫言在中美文化论坛上大叹“语言问题”苦经
由中国文化部与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跨文化双边对话”学术研讨会15日至16日在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中美三十多名学者进行了交流与研讨,今年他们关注的一个话题是文化交流中怎么也绕不开的“翻译问题”。
越流利越难翻译
因为讲话太多才起了“莫言”的笔名,但直到要他说英语,这位中国著名作家才真正做到“莫言”。“真的,像我这样一句英语也不会讲的人,要来文化交流,如果没有翻译,根本无法进行。”
“于丹的口才太好了,一个废字也没有,听写下来就是一篇可以刊登的文章。但是对那些同声翻译们来说,他们不喜欢于丹。” 出席会议的莫言话锋一转,“同声翻译喜欢我这样废话多的人。”
之前,同来加大伯克利分校参加论坛活动的于丹,在发言中一如既往,出口成章,引经据典,一气呵成。不过,如果听英语翻译的话,那真叫作是“老鸭汤变成冬瓜汤”,味道差好多。而且,不少内容没法翻出来,也根本来不及翻。
其实,从英语翻到中文,同样也有一点问题,一些专有名词,一些人名,都不是那么好翻的。
中国书要让洋人翻
一部中国小说请一个精通中文的外国人译比请一个精通外文的中国人翻,更容易被外国人接受。毕竟,最终的读者是外国人。
说到翻译现当代中国文学的外国人,年过古稀的美国人葛浩文被中美媒体称为“唯一首席接生婆”。他不但翻译准确,而且,从不越俎代庖,坚守翻译本道。他与莫言的合作最愉快,也翻过莫言最多的小说(6本)。
莫言作品译者葛浩文:莫言是富有历史感的中国作家>>>
于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她的《于丹•论语心得》在海外已被译成28个语种,33个版本,总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7万册。“这主要得益于出版社选了一个好的英语版翻译艾斯特。她是英国人,与我年龄相仿,又在中国生活了五年,对中国文化极为精通,而且她的丈夫是贵州人。另外还有德文版的那位翻译,他也在中国生活过,他的太太也是中国人。”
李翊云与黄西现象
由于英语版是母版,其他许多小语种都根据母版来翻译的。所以,母版成功至关重要。如果中国人能直接用英语来写作,对传播中华文化来说效果更直接。
最近两年,两个在中国念完大学才去美国的中国年轻人,在文化领域获得了美国社会很高的评价:一是37岁的女作家李翊云,一个是40岁的脱口秀艺术家黄西。
一个用英语写小说,一个用英语讲笑话,两人还都是学理科的,而且以前在中国都没有从事相关工作的经历,在国内知名度都不高。
黄西给美国副总统表演过,还上过两次美国最著名的“大卫-莱特曼”脱口秀节目,今年还拿下几个脱口秀比赛的大奖,美国人评论说,黄西的脱口秀里充满了智慧;李翊云的作品上过《纽约客》与《巴黎评论》等一些美国最具权威的读书杂志,还拿过多个奖项。
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该校英语写作专业在全美写作类排名第一)主任克里斯多弗-梅里尔表示,不管用哪种方式交流,受众的接受度很重要。
本次论坛主办者之一的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林奇认为,这些年轻的中国人用美国人熟悉的表现手法,同样在表达一种中国文化,是中美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奥巴马总统计划将来每年派十万美国学生来中国学习中文,也是希望他们能学好中文,为中美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作出贡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23 06:38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