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易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教育] 过度信奉赏识教育 让好苗结出苦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11:0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cument对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家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家长易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9岁的儿子手拎不及格试卷回家,母亲竟脱口而出:“你真棒!”成绩明显退步的孩子没有丝毫愧疚,昂首挺胸地接受表扬
  ※赏识教育泛滥
  “我十分信奉赏识教育,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坚持以赞赏为主,非到万不得已,绝对不去批评孩子。表扬总不是坏事。”张洁(化名)是一位12岁孩子的母亲,为了表扬孩子,她煞费苦心:“不能总说一句话,得不断地变着来,所以各种词都用过,比如你真棒、你太厉害了、你真牛、你是最好的,等等。”
  不只在家里,学校里赏识教育也有泛滥趋势。“一节公开课上,老师叫一个听讲很认真的小男孩站起来回答 ‘什么是三角形’,问题并不难,三条边,三个角。回答完毕,老师大加赞赏:‘太棒了!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数学家!’这样的表扬明显言过其实。”山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晚盛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曾经看过一段某学校公开课的视频,每当一位同学回答完问题,老师都会喊一句:‘大家觉得他回答的好不好呀?’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高呼:‘棒棒棒,你真棒!’赏识竟然变得如此形式化,令人大跌眼镜。”
  ※好苗结出苦果
  “‘你学会系鞋带,你进步了。’‘你真细心,发现玩具放错地方了。’‘你的故事真有趣。’‘谢谢你主动帮助老师整理书架。’……”山西省康乐幼儿园副园长郭海燕认为,实施赏识教育也是实施爱的教育,“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不仅给孩子愉悦的心理享受,也能激活孩子的兴奋点和热情,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让孩子在被赏识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赏识、赏识他人。”
  郭海燕说,赏识教育源于现代人对应试教育、抱怨教育乃至惩罚教育等传统教育的反思,专家学者对其作用的过度夸大以及媒体的宣传炒作使之迅速被推广到日常教育中。不能否认,有很多孩子和父母尝到了赏识教育的甜头,但过度的赞扬、泛滥的赏识并不可取。
  郭晚盛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公开课上的那个小男孩:“老师表扬过后,小男孩便不再像之前一样认真听讲,而是在座位上东张西望,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下课后我专门问他怎么回事,他的回答令在场的老师们啼笑皆非——‘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回去老妈肯定会奖我一个汉堡,我要赶紧回家吃汉堡去。’”
  “因为对一个汉堡的期待,孩子放弃了整个一堂课,这有悖于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然而,很多家庭都经常出现类似的情景。”郭晚盛说:“在家里,孩子放学归来,父母第一句话就问:‘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如果回答是‘有’,便以汉堡、巧克力、玩具车大加犒赏。许多孩子为了获得表扬而在人前积极表现,有的甚至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如此赏识贻害无穷,不容小觑。”
  在学校,不少老师对于过度的赏识教育所带来的“苦果”苦不堪言:“孩子们被夸惯了,一点批评都受不了,老师们说不得、打不得,不管更不行,着实为难。”
  “张雷(化名)从小就生活在家人的过度夸奖中,非常自我。”郭海燕讲了曾经接触过的一个学生的事,“一次,生活老师在讲故事时夸另一个小朋友晶晶像故事中的雪人一样喜欢帮助同伴,张雷立刻大声反驳:‘晶晶今天还撒饭了’,生活老师开玩笑地说:‘就你好,你那天还把鞋穿反了呢。’没想到在老师去活动室拿东西的间隙,有孩子大喊:‘老师,张雷爬上窗户啦!’急忙赶回去的老师看到张雷趴在纱窗上边哭边喊:‘老师骂我,我跳楼呀!’虽然最终有惊无险,可这位老师连做了几天噩梦,再也不敢管他了。”
  ※赏识忌流于形式
  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过度赏识的环境中,就会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皇帝一样,在大臣们谎言的簇拥下,无知地洋洋得意。然而,皇帝总有一天会穿着 “新装”走上大街,接受民众的品评,孩子也总有一天会走出家庭的庇护,接受社会的检验。
  “过度的赏识教育其实是变相的溺爱,只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滋长骄傲情绪,变得盲目自信,或者陶醉在一片虚幻的赞美声中,从而缺乏竞争意识;更有甚者,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无法客观评价自己。另外,过度赏识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弱,听不得批评、经不起挫折,适应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便会沮丧、愤激、退避或敌对,甚至采取极端的行为。”郭海燕说。
  其实,作为赏识对象的孩子对这样的赏识也很困惑。李彤(化名)是省城某中学高一学生:“在家人口中我貌似完美无缺,永远是最棒的。但是在学校的老师、同学那里似乎并非如此,我有着各种各样连我自己都不知道的缺点。有时我自己都搞不清楚真正的‘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无论赏识还是惩戒,本身只是评价工具而非目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二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使用的方式与地方是否得当。现在许多父母和老师为了盲目跟风,为赏识而赏识,实在是大错特错。”郭晚盛强调,赏识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化,应更多地就事论事,注重过程,而不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例如,一个孩子考试考了100分,有多种可能,也许是机械记忆的结果,也许是自主研究探索的结果,甚至可能是抄袭作弊的结果,不同的过程,给予的评价理应不同,如果一概以一个“棒”字评价,怎么可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另外,父母与老师在进行激励评价时要不忘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当指出新的发展方向,让他们看得更长远,而不是止步于当前的成绩,这也是我们当前教育很缺乏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家长易论坛 ( 鄂ICP备16011226号-1  点我聊天

GMT+8, 2024-11-16 18:59

Powered by 家长易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